歇菜吧,“知识无用论”

中国古代的政府是由各级官员构成,且以文官为主,更确切的说,这是汉化民族不得不走的一条道路。国家依靠的是一套自上而下的严密的官僚体制,由官到吏,再到乡民,看似简单的脉络,实际上中间隐藏着巨大的博弈。即使是武将出身的赵匡胤,也不得不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让整个大宋王朝百年渲染在文化的熏陶之上。

但历史是越走越偏的,扭曲了的政治体制只能让后一代王朝来背锅。汉朝盛世,流行歌赋,唐朝已显现出一定颓势,退而求诗歌,宋人再退,转为诗词,元人只能玩曲,明清只能写小说了。文化最能反映政治,文化的溃败也预示着政治的衰疲。

本来政治的存在是分清敌我的,就是这么简单。但慢慢发展之后,政治存在的目的就变了,变成了解决纷争,解决利益的纷争。政治不再分清敌我,而是如何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整个王朝上下彼此之间除了利益的纠葛,其他的仇恨都可暂且放在一边。于是,不论是下层民变,还是上层夺权,都是在解决利益纷争时,导致了某一方的不满,从而导致国家政治的重新洗牌。每一代王朝存续的长久与否,就在于平衡各方利益的手段能够延续多久。中央不再是一权独大,有时也要兼顾一下地方利益。没有了地方的支持,中央的很多决定是难以实施的,毕竟那是处在没有网络的封建王朝时代。

而追溯到每一个个体,即每一个知识分子个人的成败,则取决于最初选择了哪一个利益方。站对了队伍,就可能一生飞黄腾达;一旦站错了,那可能就是永世不得翻身,甚至会遗臭万年。

回到当前这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往往喜欢提出大而空的问题和主张,也有人想一下子成为康德式的人物,从而为人类提出普遍真理。反而很少有人从一个小的方面或者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引人深思。那些大人物,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现那些影响后世的普遍真理的。而是从一个很小的问题入手,慢慢地钻研,直到非常透彻,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再去钻研其他的问题,十年磨一剑,成果自然出。

如今,每个人的手机里APP的数量已占据了大约70%以上的内存,但大多数都是跟吃喝玩乐有关,什么八卦新闻,娱乐头条之类的。当然,很多的学术期刊也开始走向没落,学校这个“养殖场”最终会不会消失,我们暂且不论。我想要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但清醒的头脑聚在一起,就不容易清醒了。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内容,重视文化的价值,重视原创而有内涵的东西。有句话说得好,让人轻视的最好方法,就是免费的给予。知识也不例外。我们对免费的知识常常视而不见,即使对于那些很有价值很有思想的东西也只是一扫而过。反而愿意花费昂贵的价格去购买那些用来意淫,用来只能消遣一时的东西。我不能说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因为每个时代都差不多。

现代社会流行的东西,很多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过时了。创新如果就是翻来覆去地捣鼓过去流行的东西,那么,这样做的结果究竟有没有价值?我暂时还不敢说,因为我不知道。就像最近又风靡贝雷帽一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流行过一次,四五十年后又来了一拨。从一个角度看,好像当年流行的东西只是沉寂,没有死亡,过一段时间总会复出。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知识大概也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看,一定是有另外一个东西替代了贝雷帽,东风压倒了西风,但后来东风倒了,西风又重新来过。知识的权威历来如此,究竟谁占据主导,关键看这个时代的人。

我们写的文字并不是写给每一个人看的,而是写给那些愿意看且能产生思考的人看的。知识应该给予那些有能力判断,且能给出不同声音的人的,这才是对知识最好的尊重。如果我们能够对知识做到最起码的尊重,那么,那些鼓吹“知识无用论”的人也该歇菜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歇菜吧,“知识无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