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源于中国社科院
那接下来我们就把主要城市在以上三份榜单中的排名综合起来做下分析,看下整体来看,究竟哪些城市更突出。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直接把主要城市在三分榜单中的排名相加,这样一来,得出的数值越低的城市,综合情况越好(只选取在三分榜单中均上榜的城市):
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宜居竞争力排名=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
一、深圳:1+4+7=12(险胜老大哥广州) 【三项全能奖】
在可持续竞争力和宜居竞争力上,榜首均由非内地的香港夺得。而深圳,是三榜中唯一夺得榜首的内地城市,而且是在综合经济竞争力这一含金量颇高的指数上。一直以来,深圳依靠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不断向邻居香港学习,并且成为内陆的科技创新之都。在中国全面面临老龄化问题困扰时,深圳以极高的年轻化指数,进一步印证了其未来仍旧可以高速发展的潜在动力。相比香港、北京、上海甚至老大哥广州,深圳的最大优势,恰恰就在于深圳的年轻。而年轻,就意味着无限可能。由于深圳在三项榜单上的出色表现和最终的综合成绩,山川网为深圳颁发2016年度“三项全能奖”。
二、广州:5+5+3=13(一线城市最均衡) 【一线最均衡奖】
广州的出色是显然易见的,为此山川网一直以来都在批评那些唱衰广州的声音。我们仔细观察三榜全部上榜城市的各榜排名就会发现,广州是三项排名之间排名差非常近的城市。也就意味着,广州非常均衡,没有明显短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另外,广州三榜排名最高项为第三名,最低项也为全国第五名,这样的综合实力,在内陆城市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宜居指数的排名,更是在一线城市中难能可贵。所以,山川网为广州颁发2016年度“一线最均衡奖”。
三、上海:3+3+10=16(宜居竞争力稍弱)
在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两项指数上,上海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但是最终也还是败在了宜居竞争力这一指数上。怎么说呢,上海的面积比北京小了一倍不止,但人口却比北京又多了几百万。这样一来,再加上上海城市规划距离东京和纽约尚有差距,所以上海的生存环境和物价水平,共同拉低了上海的宜居竞争力排名。但饶是如此,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上海在宜居性上相较北京依旧优势明显。
四、北京:7+2+15=24(宜居竞争力是短板)
其实怎么说呢,从古至今,北京的生存环境,都绝对算不上宜居。这点是由其地理位置决定的,没有太多可以人为改变的可能性。气候上来说,夏季太热,冬季太冷;春秋季好不容易温度适宜了些,由于近些年持续性的环境破坏导致沙尘暴之类的环境问题频发。事实上,哪怕是全国宜居排名第15位的名次,北京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交通、医疗、教育、商业等资源的优越而得以弥补的。如果单论自然环境,北京只怕要直接跌出前三十位了,希望北京继续加油吧,让两三千万的北京常驻人口,过得舒适些。
五、南京:12+7+9=28(均衡发展的又一代表) 【二线最均衡奖】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之前发表过一个观点,大致是说——南京,妥妥的新一线城市,为什么还会如此焦虑?这个观点很有意思,而且南京这座城市小川实在是太熟了,由于兴趣原因,对南京的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使得小川比了解自己家乡还要了解南京。南京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南京不是成都,不是武汉,在省内没有一家独大的首位度。江苏,或许是全国所有省份中发展最均衡的了(全省各市都较为落后省份我们这里不讨论,没有意义),所以反而映衬得南京这座综合实力非凡,没有明显短板的老牌强市不那么突出了。放眼全国,和南京情况最接近的,就要数广州了,都是综合实力很强,但却低调内敛的典型代表。所以,山川网把2016年“二线最均衡奖”颁发给了南京。
六、无锡:13+14+2=29(本次榜单最大黑马) 【年度黑马奖】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重磅,社科院发布2016年中国城市经济、宜居、可持续竞争力排行榜!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中,小川重点从多个纬度分析了为什么无锡这座江苏省内并不高调的城市,宜居竞争力能够一举夺冠。相比经济这种数据化的指标,宜居显然更难以用非常数据化的形式去刚性评断,但是,就小川多次往来无锡,深度考察和体验过后的亲身经历,无锡之所以能够宜居,关键还是在于恰到好处:气候环境恰到好处,人口总量恰到好处,经济总量恰到好处,医疗教育恰到好处,交通便利恰到好处,房价物价恰到好处。所以,无锡斩获“年度黑马奖”,也是实至名归的。
七、武汉:10+11+11=32(底子厚,发展快)
山川网对于均衡性好的城市非常看好,可能短期内,不如一些一招鲜,吃遍天的城市如日中天,但是城市的发展其实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而均衡性就是决定一座城市真正能够走多远的核心要素。经济竞争力第10名,可持续竞争力第11名,宜居竞争力第11名,这样的城市,放眼全国二线城市里也是十分拔尖的。尤其是武汉的教育和交通资源非常优越,这为武汉的经济腾飞,奠定了相当可靠的基础。两湖一代历来就人才辈出,远的不说,单单是互联网圈内,就诞生了雷军和周鸿祎两个湖北籍大佬。
八、杭州:24+6+6=36(经济略显偏科)
可能有一些读者对于在近几年名声大噪的杭州,综合排名稍显“落后”的情况有些不理解。但是我们看一下杭州的短板,恰恰就是经济综合竞争力这一项目上。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如何繁荣,甚至有追赶深圳之势的杭州,经济综合竞争力却只能排到第24位呢?原因在于,杭州的经济偏科比较严重,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但第二产业工业的基础却相对孱弱。这样带来的优势是没有太大的转型包袱,经济数据增长很快;但是劣势却是经济基础不够稳固,需要杭州在今后的历次技术升级中都不能落于下风,不然就会很快出现下滑。我们往排名靠前的城市看一眼,类似南京、武汉这样的老牌强市,都有很雄厚的工业基础。杭州未来的发展极具机遇,但是挑战同样不可忽视。希望杭州不要浮躁,不要过早骄傲,不要把城市营销放在工作首位,则未来与深圳比肩的可能性,依旧大大存在。
九、苏州:9+16+20=45(经济竞争力是亮点)
又一个和多数人主观判断有些相悖的城市,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苏州十分宜居,但事实上在宜居竞争力这一项目的排名中,苏州仅名列第20位。原因何在?首先是苏州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都并不突出,江苏省内的教育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南京而非苏州。其次由于苏州紧靠上海,苏州的房价水平一直以来都维持在二线城市的第一梯队,明显偏高。苏州当下的经济竞争力位列第9位,但可持续竞争力却只是第16位,原因在于苏州的产业结构中,加工制造业比重较高,且多数技术水平不够高端,出口型主导下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也较为严重。另外,相比珠三角2008年就遭遇经济危机,并且及时快速就开始了转型升级,目前也相应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来看,长三角的苏州,在这方面就略显迟缓,未来转型阵痛将不可避免。
十、宁波:23+12+12=47(浙江二哥,得加把劲了)
宁波是非常典型的外贸型城市,而且工业基础上相较苏州又略显不足。如此一来,反映在数据上,就是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有短板。第23位的成绩其实十分公道,因为浙江一哥杭州的情况和宁波一直以来都十分相似,也果然排名在第24位。但是相比幸运的杭州及时找到了依靠互联网产业这一条新途径,宁波近十年的经济表现其实一直算不上很出色。产业结构更多是维持在旧的轨道上继续前进,转型主观上意愿不强烈,反映到经济增速上就是日渐被杭州拉开距离。宁波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长期上看,宁波应深入思考自身定位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定位的差异化,从而寻求合作,绝不能偏安一隅,得过且过。
十一、厦门:19+15+5=49(宜居是亮点,房价是痛点)
厦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一直以来在福建省内都非常突出,甚至不比省会福州差。但是,厦门的经济情况其实并不是那么乐观。原因在于厦门的城市面积较小,可用于发展的腹地自然也就略显欠缺,更关键的是,稀缺的土地造成了厦门房价十分之高,甚至达到了一线城市水平。可是要知道,依照厦门的经济总量,厦门只能算是三线城市;即使厦门的收入略高一些,但是至多也就是二线城市级别。这样一来,厦门很快将成为厦门人的厦门,而对于外来人才,厦门由于优秀企业数量过少,显然吸引力十分有限。环境好,并不能当饭吃。控制不好房价,对于厦门未来经济的走向,十分之被动。
十二、成都:15+13+23=51(宜居性并不像宣传那么好)
很有意思,在一些财经媒体上,成都的口碑一向好的惊人,尤其是宜居这一口号,更是被成都的城市营销发挥到了极致。但是综合社科院发布的权威数据来看,成都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水平均属二线城市中等水平,而最让成都引以为傲的宜居竞争力,也仅仅是排到了第23位的程度。为什么会这样?决定宜居性的几大要素教育、医疗、交通、物价中,成都最占优的其实是房价水平尚算理性,但是在其他方面,不仅是成都,而是整个西部地区都要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成都各项经济数据上很漂亮,但是这却是集中了全四川之力而打造的,长期看对于整个四川和四川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未必是件好事。谨防过度城市营销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是成都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要素。
十三、青岛:17+9+26=58(可持续性是亮点,一切求稳)
和多数沿海城市一样,青岛也是一座被房价搞的宜居性大打折扣的城市。并不太高的收入和颇显昂贵的物价,是阻挠类似青岛这样沿海城市真正崛起的根本原因。但是青岛的亮点也十分突出,在可持续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第9位,这可能和青岛以工业立市的产业结构息息相关。青岛或许是中国所有城市中对德国模式最有兴趣的地方,事实上也的确是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青岛的性格,也决定了它不会成为永远追求最新新鲜事物的地方,而踏实稳重,也会给青岛带来属于它的机遇和未来。
十四、西安:29+17+13=59(经济是最大的短板)
西安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而交通方面更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枢纽城市。房价上,目前西安的水平还停留在三线城市,如果我们判断依照西安重要的地位位置将来升级二线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毫无疑问,那么西安现在的房价的确算的上是足够宜居。但是和所有北方城市自然环境都并不令人满意一样,单单是空气污染这一项内容,西安就已经很难让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爱得起来。西安有历史底蕴,有文化资源,不应该走传统工业的老路。西安的发展,取决于西安人的思维方式。西安有一手好牌,如果打不好,有愧后人。
十五、大连:26+10+25=61(东三省最后的希望,挺住)
大连是被整个东北经济形势给带坏了这种观点,一直以来都是具有广泛市场的。的确,大连这座城市,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政策方面国家也是大力扶持。放眼整个东三省,也没有一座城市,能够有大连这么好的背景。事实上,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间,大连的发展也一直都是整个东北的骄傲。但是伴随着产业转型,东北尤其是辽宁,经济压力非常巨大,更关键的是出现了对经济发展最不利的人口持续性流失。本地人不断离开,外地人又不愿进来,大连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口,留住人口,这是大连经济完成转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十六、长沙:20+26+19=65(中部二哥还需努力)
中部一哥是武汉,二哥自然是长沙。如果河南也算是中部地区的话,那么郑州就是老三。这个排名这么多年倒是颇为稳定,一直也没出过什么意外。长沙近五到十年的发展有目共睹,经济总量增长迅速,房价物价平稳上涨,哪怕是经历了去年的全国主要城市房价上涨风潮后,长沙八九千的房价水平,放眼全国二线城市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再加上有长株潭的小城市圈,长沙未来十年的发展应该说是非常值得被看好。长沙的娱乐业非常繁荣,这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之名绝非浪得,只是过去十几年间,大量的湖南籍人才多数都前往广东发展。未来十年,如何能够吸引这些人才重新返回湖南为家乡经济腾飞做贡献,是长沙首要应当考虑的问题。
能够在经济、可持续、宜居三项指数上都名列全国城市前三十名的城市,暂时就是以上这些。有些城市在其中两项指数上已经进入前三十名,希望再接再厉,尽快补齐短板,在明年的三分榜单中,看到他们的名字。
注:以上城市各奖由山川网自主评定,未来,将作为山川网更好分析城市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