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的认定一直以来都有争议。昨天说的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人所共知,并无争议。那我们暂且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经纬,今天就说一说有争议的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秦穆公:五羊换相、称霸西戎、子车殉葬
说起这个人你大抵陌生,我们从熟悉的地方切入,《芈月传》中的黄歇还记得么,他恢复记忆后欲约芈月出来相见,写了一片竹简,竹简上写的是“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芈月就知道,黄歇约她在大枣树下见面。芈月与黄歇的心有灵犀暂且不提,我们且看看这首《诗经·秦风·黄鸟》,说的是秦穆公死后,殉葬177人,其中三个贤臣奄息、仲行、鍼虎自杀殉葬,国人哀之。殉葬之事太过残忍,但也从侧面看出他作为霸主死后的排场。
一个霸主的诞生必定有几个忠肝义胆贤臣,秦穆公这边有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谋臣,还有孟明视(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这三个好基友基本抱团打仗)等两将。
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世人皆称。他原本是被蹇叔推荐给了自己的好基友宫之奇,做虞国大夫。说起宫之奇,你一定能想到我们从前学过的古文《宫之奇谏假道》,里头有“唇亡齿寒”的典故。经由宫之奇推荐,百里奚做了虞国的大夫。没多久,晋献公借道伐虢,回途中顺道灭了虞国,百里奚就跟随亡国国君到了晋国。
晋国人不知道百里奚的能耐,只是让他做穆姬的陪嫁使臣,百里奚半道跑了,被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让他去放牛。此时,有人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秦穆公担心楚国人知其才能,就假说自己的奴隶跑了,请求用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这一年,百里奚已经七十岁了。
百里奚被秦穆公任为上大夫后,向秦穆公推荐蹇叔,于是蹇叔也同拜为上大夫。《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有关于他的故事,讲的是,秦穆公不听他的劝阻坚持出师征伐,且当时蹇叔之子亦在军中,他忧愤悲痛之事,后来崤之战秦军果然大败,秦穆公后悔不已。
晋文公重耳死后,秦穆公认为自己称霸的时候到了,他本来希望往东发展(晋在秦国东面),但两次被晋击败,孟明视等三人战败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穆公于是向西面扩张兼并,他根据由余的建议,逐渐吞并了西戎(西边游牧民族)12个国家(部族),开疆扩土千余里“称霸西戎”,为后期秦国完成统一事业中国奠定了基础。为此,周襄王十分高兴,赐给他金鼓12面,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我认为就是将原本大夫级的级别升为了伯爵)。
秦国的将士连年征战,马是极重要的战备物资,此时有了“伯乐相马”、“穆公亡马”的故事。《诗经·秦风·无衣》大约是一首战歌民谣,很有将士们的威勇慷慨之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不仅让我想到贺绿汀写的《游击队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宋襄公:齐桓托孤、仁义之君、泓水之战
宋襄公是如何走上历史舞台的?齐桓公托孤。上一篇我们讲过齐桓公晚年五子争位,将齐桓公活活饿死的故事。可见,齐桓公年老时,也意识到了继承人的问题,于是他将公子昭、后来的齐孝公托付给宋襄公,望他照看。后来,宋襄公果然不负所托,拥立齐孝公即位,因此走入了人们的眼中。
宋襄公被誉为人仁义之君,未即位时本希望将君位让与兄弟目夷,未果。即位后,他志比天高,齐桓公死后,他也想一尝霸主滋味,但无奈他力不能及,他学习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目夷劝他带领甲士随从以防万一,但宋襄公认为好言而有信,既然是会盟自然轻车简从,结果被楚王在会场上擒获,后经人调停放回。
为挽回名誉,彰显实力,在公元前638年,他与郑国展战,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军与宋军在泓水相遇。他不听谋臣子鱼的建议,坚持等楚军渡过河、列完阵再开打,结果惨败,自己也身受重伤,宋国经历此战后更加失势。这就是《子鱼论战》的故事,记载于《左传》,《古文观止》也有收录。罗小妞,有了《子鱼论战》,会否觉得这样对宋襄公就熟悉一点了呢?
楚庄王:一鸣惊人、孙叔敖、两棠之役、问鼎
罗小妞,说到此处,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为什么前四霸皆称“XX公”,唯独楚庄王有所不同?
我们知道,在先秦时期,是没有皇这个概念的,夏朝帝王称“夏后X”,殷商时期称“帝X”,周朝帝王或者时称“周王、周天子,死了加上谥号称“周X王”。我们之前说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皆是谥号,他们生前被叫做齐侯、晋侯、秦伯、宋公。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楚庄王为何能称王?
与各诸侯国不同,楚国并不是中原地区的政权,周王及各诸侯国眼中,楚国属于“南蛮”,在今长江流域湖南湖北及周边。西周时期,因楚国强大,西周成王封其为子爵国,倒数第二等,其后屡屡因为纳贡问题,历代周王多次征伐楚国(周穆王的父亲死于征楚的回程中,周穆王亦征楚)。前704年(东周第二任国君周恒王时期),楚武王索要更高的爵位无果后僭位称“王”,到楚庄王已是第六代。虽则不同史书记载不同,但楚庄王之为霸主,认可度极高。
然而楚庄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好国君,他即位三年沉迷美色和享乐,禁止别人谏言,你看到这里一定会说,这难道不是亡国之君得剧本?这时候,一个讲逆耳忠言的人来了——伍举(伍子胥的爷爷)用鸟作喻给楚庄王讲了“一鸣惊人”(就是你知道的一鸣惊人)的故事,楚庄王于是才开始励精图治。
他启用孙叔敖做令尹,以民为本,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小时候,看过《自古英雄出少年》吧,记不记得孙叔敖勇砸两头蛇?对,就是他!他还兴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
事实证明,只要你想,你就可以逆袭。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晋楚邲之战中大获全胜。此战又称“两棠之役”,战争经过暂不详说,但要记得这是春秋时期的重要会战,此战是晋由强变弱,楚称霸诸侯的重要一战。但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博物馆藏有战国时期的楚简《两棠之役》,什么时候咱约着一同去参观参观?
自此,楚庄王确立了春秋霸主的地位。后来,他在伐陆浑之戎(住在今甘肃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时,“观兵于周疆”,问鼎于周王。楚庄王称霸后十分嚣张,这也许是中原王朝认为的南蛮和中原礼帮的不同,齐桓公称霸后,周天子许他不拜,但他仍然向周天子行礼(见《古文观止·左传·齐桓下拜受胙》),但楚庄王却不同,他不仅要在周天子眼皮底下搞军事检阅,还要问周天子关于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问鼎”的典故了。咱们前面扒过,九鼎象征着国家,楚庄王能这样问,一则证明楚国之强大,二则证明周天子之弱小无力,好在周王孙满(周王的孙子,名满)用“在德不在鼎”反驳他,大约挽回了一丢丢颜面。同样,你在《古文观止·左传·王孙满对楚子》,也可以看到,这时就可以发现,即使楚国僭越而王,《左传》中仍称楚子,子爵是也。
讲完了春秋五霸,还要留几个争议的人物:吴王阖闾(夫差之父)、越王勾践、郑庄公,下次讲。
罗小妞,要记得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多的国家和人物,硬记自然是不行的。我有一个想法,你摆一个中国地图在案头,然后大约将中国现在省市记在心里,然后再刷一下关于各省的简称。你会发现,山东的简称叫“齐”、“鲁”,不是有首讲泰山的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就基本位于今天的山东,同样的,山西为何被称为“晋”,陕西为何被称为“秦”,四川为何被称为“蜀”,就可以一望而知了。当然,省市的简称有其历史沿革性,以上提到这些确可参照,其他就只能等下次讲到别处的时候再议了。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一)三皇五帝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四)西周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五)东周之春秋:齐桓公、晋文公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七)东周之春秋:郑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如何拎清那些拎不清的朝代(八)东周之战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魏国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