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誓死守城(二)

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誓死守城(二)_第1张图片
台儿庄歼灭战部署图

池峰城到达台儿庄后,首先沿城墙绕城走了一圈,仔细查看城内城外的地形地势,一个不经意的发现让他欣喜万分。城里的这些房子简直就是一座座堡垒,只要守得住这些房子,就等于守住了台儿庄!池峰城的心里有了底儿。可是,当池峰城沿着城墙继续走下去,他却发现,台儿庄城南紧贴着大运河,河水深达两米,难以徒步涉水,运河沿岸除了几座船闸,城南只有一座浮桥,是通往运河南岸的唯一桥梁。台儿庄的主城区都在运河以北,日军来犯的方向也是北面,他的31师镇守台儿庄,实际上是背水而战,这是兵家大忌。

池峰城长舒一口气,既然没有退路,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31师下辖91旅,旅长王冠五,及93旅,旅长乜子彬,共四个团:181团,182团,185团和186团。池峰城很快做出部署:93旅185团置于北洛村,旅部率186团3营置于南洛村,186团担任台儿庄守备;91旅181团控置于台儿庄火车北站,182团担任台儿庄运河南岸警戒,31师师部指挥所推进至台儿庄火车南站。

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誓死守城(二)_第2张图片
台儿庄火车北站(1935年摄)

3月22日,第20军团总司令汤恩伯来到台儿庄。按照李宗仁的部署,第20军团从临城撤出后,应转移到台儿庄东北方向的抱犊崮山区,当日军南下进逼台儿庄时,20军团从日军侧背出击,与防守台儿庄的第2集团军共同围歼日军。

在台儿庄火车北站,池峰城与汤恩伯见了面,汤恩伯除重复说明李宗仁的作战计划与意图外,又勉励恭维了池峰城一番,说,“只要敌人一开始进攻台儿庄,我们便马上挥军南下击其侧背,将敌人包围于台儿庄以北地区。贵师在台儿庄能坚守三天,就算完成任务”。池峰城听后备受鼓舞。

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誓死守城(二)_第3张图片
台儿庄火车南站(1935年摄)

1938年3月23日凌晨,一队骑兵悄悄出了台儿庄北城门,他们是185团的骑兵连。原来,池峰城并不想在台儿庄里被动挨打,他要在台儿庄外围主动出击,然后诱敌深入。上午九时,185团骑兵连在峄县南3公里处的康庄遭遇日军的台儿庄派遣队,日军共有骑兵200多人,步兵600多人,坦克6辆,大炮4门,双方激烈交火,台儿庄战役爆发。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战役在康庄打响。第31师185团1连迅速占领了附近一座叫獐山的高地,借助这一有利地形阻击日军,一连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日军见久攻不下,出动大炮猛轰,1连官兵死战不退,几乎全部牺牲。獐山被攻下后,日军继续南下炮击泥沟镇,185团守军奋力抵抗,激战到下午5时,才在团长王郁彬的严令下退到了南洛村一线据守。当晚,池峰城紧急召开师部作战会议。

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誓死守城(二)_第4张图片
中国守军在台儿庄外围阻击进犯的日军

根据这一天的激战,池峰城基本摸清了来犯日军的情况:这支日军号称台儿庄派遣队,队长福荣真平,隶属于濑谷支队。濑谷支队是矶谷廉介在2月间组成的以33旅团为基础的精锐部队,队长濑谷启。濑谷支队所辖步兵仅4个半大队,但配备了强大的炮兵部队,独立的机关枪大队、工兵、坦克、装甲队等,甚至配有卫生队和野战医院,超过了第2集团军一个军的作战能力。池峰城已经预见到,日军一定会出动更多兵力进攻台儿庄。

果然,3月24日清晨,福荣真平吸取了头一天的教训,避开31师的外围阵地,率军向东迂回直扑刘家湖,企图经刘家湖插入台儿庄。当福荣真平来到台儿庄城下时,望着台儿庄的地形,不禁狂笑起来,在他眼里,中国军队在这里背水而战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一顿炮火就能解决掉。福荣真平先是以飞机轮番轰炸,后用大炮狂轰北门。北门,又叫中正门,是日军进入台儿庄的必经之路,福荣真平企图轰开北门长驱直入。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及合作事宜请通过简信、拨打电话0632-3315774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等方式联系枣庄市档案局(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海钩沉 | 鏖战台儿庄之誓死守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