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电影史—电影诞生期(1895)

        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众多文艺形式中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诞生日期的艺术。一百多年的时间,电影已经从游艺场上的杂耍发展成为最富于表现力和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在短短一个世纪里,电影艺术从萌芽、成长到成熟和完善,这简直是艺术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直到今天它仍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式和适应性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艺术革新和新兴的艺术形式的挑战。

电影诞生期(1895)


      电影诞生于1895年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它只能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或者说是工业化之后的产物。古希腊的艺术家们能够创造出如《伊利亚特》、《奥德赛》之类精妙绝伦的叙事诗,却绝无可能创造出最原始的电影。电影在其诞生之前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期,这一时期出现的电影形态无不与科学的发明和发现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电影虽是一种艺术,却是在科学的母胎中逐渐形成的。

      电影的发明首先得益于光影原理和视觉残像原理的发现,对此人们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验,这种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而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发明创造才使得电影这位“机械文艺女神”的诞生成为可能。试想离开了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照相术,这世上还会有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吗?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电影的发明既是众多发明者长期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又是某些发明者做出独特贡献的结果。例如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的研制过程中美国的爱迪生、俄国的索斯诺夫斯基、德国的玛克斯·斯克拉旦诺夫斯基、英国的劳勃·保尔都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这场电影发明的接力赛中,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无疑是最先冲到终点的人,他们的特殊贡献在于研究成功摄影、放映、洗印三用的活动电影机,这在当时应该是最先进的,这种机器的发明最终也为电影的发明打上了句号。

一、光影理论的发现


      电影说到底是一种光影的艺术。光影理论是电影的基本原理之一。如果追根溯源,光影理论在我国则是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我国便有了光与影的关系、影的生成等原理阐述。《墨子·经下》、《墨子·经说下》中说:“光至景(影)亡”,“景,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这些论述虽然十分简单,却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理论。后人正是根据这些光学原理发明了“灯影戏”。宋朝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对影戏的制作作了生动的描述:“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雕饰。”在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里不仅有用灯影戏描绘“魏蜀吴三分战事之象”的记载,并且指出了“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至李夫人甚,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使帝他坐,自帷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以此推算,中国灯影戏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在宋代,灯影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引起了市民们极大的兴趣,灯影戏成为元宵佳节重要的娱乐形式,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灯市行》中记述了这一盛况:“吴台(今苏州)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13世纪以后,灯影戏传到了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地,到乾隆年间又传到了欧洲的伦敦和巴黎,法国人凯伦徳·艾克将中国的灯影戏加以改造之后称为“法国灯影”,很受法国观众的欢迎。灯影戏是光学理论的发现和运用的成果,而且它是以影像作为人们观赏的对象,这与电影显然有一脉相成的关系,因此萨杜尔把“灯影戏”看做成是“电影的前驱”。

二、电影原理的发明


      我们在观赏电影的时候,电影胶片上的画面以每秒24格的速度运动着,这造成了事物运动的幻觉。根据科学家们的实验证明,人的眼睛有一种特性:它所看到的物体离开后,物体的影子并不会立刻消失,而可以在视网膜上残留片刻,这就叫做“视觉残像”。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如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当它运动的时候便成了一条火带。17世纪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已经发现并开始研究这一现象,到19世纪,一些科学家依据这一原理制成幻盘、诡盘和走马盘。1825年欧洲市场上出现了由费东和派里斯博士发明的幻盘,它的形状是一张硬纸板做成的圆盘,一面画着鸟笼,一面画着鸟,当圆盘转动时,小鸟便与鸟笼结合在一起,造成小鸟进笼的幻觉。到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与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费尔分别发明了诡盘,它与幻盘的不同之处是将某一动作分解成若干画面,通过一种带缝隙的“活动旋盘”的连续转动,使一系列被分解的动作画面因视觉残留的作用造成一种连续运动的幻象,产生逼真的运动感。这种诡盘虽然只是儿童玩具,但电影放映的原理却已在其中了,因此把电影发明的起始时间定在这一年。

      1877年,法国人雷诺又根据上述原理制成了用几面镜子拼成的圆鼓形的“活动视镜”,到1888年他又将其进一步完善制造出“光学影戏机”,同时还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动画片,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是《更衣室旁》,这部可以连续放映15分钟的动画片几乎是一个个镜头的组合,未来电影的雏形已经显现了。

三、活动电影的问世


      雷诺的动画片虽然可以看作是电影的雏形,但离真正的电影毕竟尚有一段不近的距离,“要想制造真正的电影,还必须利用照相”(普拉托语)

      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相出现在1823年,法国人尼赛福尔·尼埃浦斯用了14个小时的曝光时间获得了一张模糊的照片《餐桌》。直到1891年,因为照相材料的更新,曝光时间才减少到几秒钟。曝光时间的减少为活动照相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此年,英国人阿歇尔、法国人杜波斯克等将一组连贯的动作姿态,在短时间内用逐张拍摄的方法分解性地拍摄出来。而在1872-1876年,这五年的时间里美国旧金山的著名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起先用十二架,以后用二十四架照相机,将马的奔跑姿态用连续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当这些连续的画面用一种叫做“动物放映机”的幻灯放映时,奔马形象栩栩如生。然而通过增加照相机数量的办法毕竟不可能制作出真正的影片。四年以后,法国生理学家马莱运用左轮手枪的原理试制成“摄影枪”,获得了连续拍摄活动对象的成功。

      正是在上述一系列发明创造的基础上,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于1894年试制成“电影试镜”。这是一个四英尺高的箱子,可容纳五十英尺凿孔胶片,首尾相接地绕在几组滑轮上。“电影试镜”的盖子上有一个缝隙,当人们观看时,投掷硬币于其中,电路接通,马达开动,胶片便以每秒46格的速度移动,人们通过箱盖上的放大镜便可以看到其中活动的影像。“电影试镜”中的影像都是用照相术拍摄下来的,因而它的真实感显然要大大超过以前的动画片。但是“电影试镜”的最大缺陷在于每次只能供一位观众欣赏,因为缺乏大众性,它也便失去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还值得一提的是,爱迪生虽然未能发明出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但他发明了35毫米的软质电影胶片;他建造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黑玛丽”摄影棚,这些都值得在世界电影历史上书写一笔。

      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试镜”公诸于众之后,同年便传入法国,里昂的照相师安东·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看到它之后,决定将它加以改进,可以让更多人同时看到活动的影像,以图在商业上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老卢米埃尔终于还是没有完成他的实验而把任务交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他们仔细研究了“电影试镜”的构造,并进行重大的改进,1894年底,试制成了一种既是摄影机同时又是放映机和洗印机的“活动电影机”。

      这项发明最显著的优点是它解决了在银幕上的投影问题。“活动电影机”不像它之前的放映机械那样用狭小的缝隙与胶片的等速运动的方法来放映,而用一个间歇拉片的抓片儿机构抓动胶片,并用带缺口的圆盘作为胶片移动的遮片装置。时至今日,这一原理仍在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中应用着。我们知道,电影放映时胶片并不是等速运动通过片门的,而是在经过片门时必须停顿一下,让影像投射到银幕上,当胶片运动时,遮片装置便把片门遮起来,这样胶片所作的是停——动——停——动的间歇运动。卢米埃尔兄弟从缝纫机的工作原理中得到启发,巧妙地解决了胶片如何间歇通过放映片门的问题,从而完成了活动电影机的发明。

    卢米埃尔兄弟以每秒16格画面的速度拍摄和播放影片,比爱迪生所用的46格画面的速度要低得多,这不仅大大节省了胶片而且使影像的清晰度也得到了提高。卢米埃尔兄弟在解决了抓片机构的难题以后,在电影胶片的后面安装了电灯作为放映的光源,让光线透过胶片和透镜投射到银幕上,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看到电影了。至此,以电为光源、以电动机作动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诞生了。

1895年3月22日,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科技代表大会上为配合自己的演讲,第一次成功地放映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一直到该年底,卢米埃尔兄弟在一些国内外的摄影会议上表演性地放映他们拍摄的十余部影片。1895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一个咖啡馆的地下室里首次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喝汤》等十二部影片,这一天便被认定为电影诞生的日子。到今天为止,经过许许多多人的努力,电影终于完成了它的实验阶段,从科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新颖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电影开始了它自身的历史进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1.西方电影史—电影诞生期(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