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和“毛笔”,“撇”“捺”即“人”生!

世界一提到东方文明,常是以使用“筷子”划分的,这几乎已经成为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标志。而另一个能体现华夏文明特性的,无疑就是“毛笔”了。在“国际化”不断加剧的今天,这两者依然“特立独行”于世。“筷子”为撇,“毛笔”为捺,就像一个“人”字,支撑起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智慧。

“筷子”是中国文明的“代表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都城殷墟出土过一双铜筷,那时筷子叫箸。筷子的发明与吃熟食热食相关,华夏民族很早从事谷物栽培,北方以粟黍为主,南方以稻为主。谷物和菜肉在一起煮熟叫羹,无法用手抓食,于是用木棍竹棍来夹羹中的肉和菜,由此发明了箸。筷子是手的延长,在逐步熟练的过程中,在一个“夹”的功能下延展了拨、挑、撕、拌等多种功能。

“筷子”和“毛笔”,“撇”“捺”即“人”生!_第1张图片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 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不也正是“相互协作”和“团结合作”的最好诠释吗?

“筷子”和“毛笔”,“撇”“捺”即“人”生!_第2张图片

筷子很简单,就是两根棍,随处可见,这就是简易;筷子亦多样,有木也有竹,有金又有银,筷子的种类多样就是变易;尽管筷子多变化,但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的情况始终未变,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易。简易、变易、不易这就是《易经》的三易之理。

“简易”正如,一个人只用一个名字来代表;但他的容颜、命运、情绪……是始终变化的,这就是变易;可他呢,是男就是男是女就是女,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生老病死,这恰恰又是“不易”。

“筷子”和“毛笔”,“撇”“捺”即“人”生!_第3张图片

一双简单的“筷子”,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但最主要的,莫过于其为我们更好的填饱肚子,所带来的诸多方便。因此,“筷子”对于我们来说,实则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毛笔是华夏文化的产物,毛笔的出现代替了以刀凿为笔的甲骨、石鼓文字,加快了书写速度。从刀凿为笔的硬质尖锋改变为以毛鬃为质的软锋,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筷子”和“毛笔”,“撇”“捺”即“人”生!_第4张图片

一个小小的“笔头”,或兔毫,或狼毫,或羊毫,抑或是兼毫,却能表现出线条粗细,布局疏密,墨之浓淡,笔画提按顿挫等各种富有美感的形式。使其已远远超出纪事、作文的范畴,而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仅这一点,在世界所有书写工具里,无能出其右者。

“筷子”和“毛笔”,“撇”“捺”即“人”生!_第5张图片

毛笔虽“软”,却能写出“筋骨”;毛笔虽“圆”,却能写出“方正”;毛笔虽“尖”,却能写出“柔滑”。

挺直的“笔杆”,时刻警示着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柔软的”笔头“,却能或方或圆,八面出锋,变化万千,也无不在启示着我们,做人还要学会变通。

“筷子”和“毛笔”,“撇”“捺”即“人”生!_第6张图片

一支简单的“毛笔”,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处世的哲学。如果说,“筷子”对于我们来说,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那么,“毛笔”对于我们来说,则是对“精神生活”的向往!

你可能感兴趣的:(“筷子”和“毛笔”,“撇”“捺”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