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情而优雅的道别,且看这首词

如何深情而优雅的道别,且看这首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周末与好友聚餐,半为叙旧,半为送别。

在京数年,最后为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她决定回到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

我们相识多年,不常见面,见面却有着难言的亲切和默契,聊起一些话题经常有“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慨。这次相聚却长时间的相顾无言,她的情况、她的选择我心底知悉,只是那些道别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常识来讲,这种心理障碍可能与通讯手段的发达有关。因为即时通讯技术的兴起,时间时间消灭了空间,只要有心天天可以facetime,再郑而重之的讲别离,显得有些矫情。

但与我而言,事实又并非如此。

离开就是离开,朋友远走的惆怅感,绝非发两三条微信打几次电话可以抵消。即使高铁只有三四个小时,但从此以后,你们一起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民谣,赏过的话剧,爬过的香山,都成了那时那地那人的独一无二。

2

每每此时,总是想起苏东坡的这首词,《临江仙 送钱穆父》

如何深情而优雅的道别,且看这首词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苏东坡在杭州写的的一首词。为他的朋友钱四送行而作。

全文很短暂,上下阙不过10句话,60个字: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字字千金,即使情深似海,也被圈在风清云淡的框里,优雅而克制地道出了离别的思绪。

对,在胖琴看来,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对离别愁绪的“克制”。全文几无明显“不舍”情思描写,最多只用了“惆怅孤帆”四字,完全符合美学大师朱光潜提到的,“写景必显,写情必隐”。

最喜欢的上阙的“依然一笑做春温”,恰似旧年知交,各自在他处生活,红尘滚滚、各自翻腾,经久之后再相逢,相视一笑、陌生全无、默契犹在,真如一朵花开在人间四月,一束月光照进两个人的仲夏夜之梦。

当然,绕不过的金句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与那句著名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一样,即有哲思,又接地气——不用太悲伤,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是旅人,时时刻刻都可能经历生离或死别,你我在皆其中,何须直言别离苦。

3

在胖琴所熟知的送别题材的古诗词中,像苏东坡这一首词“恰到好出”地表达别离意的还真不多。

从大家最熟悉的说,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话放到今天,类似广场上大喇叭里放的“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都不嫌多”,深情自是深情,但是太浅太白,盖因是李白写的,后人评说多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假使作者换成李红,李绿,李黑,能否传于后世都不太好说哪。

名气不亚于李白的送别诗,该是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好不好?好,尤其即将离别的朋友听了,定是踌躇满志、大步向前。但这首诗胖琴看来,不够雅致,情感太奔放,好似一斤白酒下肚,东北味脱口而出,“兄弟你怕啥,就你这才华,走哪红哪啊”,更武断一点说,这是年轻人送别,适合二十二三岁毕业酒会上用。同理还有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也少不了大家熟悉的三变兄,这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的白衣卿相,写起离别来那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种种悲切,一遍两遍尚可看,多读几遍就觉得腻歪,实实在在的婉约一派。

如何深情而优雅的道别,且看这首词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

越长大,会越喜欢苏东坡。

就像十几岁时学朱自清的背影,并无过多感触。可当你三十几岁,有稚子萦膝,再看老父不再笔直的背影,看他提着不重的行李却吃力的样子,就会瞬间泪奔。

所以,胖琴最近老跟乔桑讲,长大的标志之一是,更珍惜日常的情感体验,珍惜那些你身边的再平凡不过的亲朋好友赠予的陪伴与时间。

而苏东坡最擅长于这种日常情感的描述。这种琐碎的如白话一般的日常,读起来却尤其动人。我印象深刻、能全文背诵的就有两篇,《承天寺夜游》和《别姜军》,抄录如下,与好友共享。

如何深情而优雅的道别,且看这首词_第4张图片
图片By 胖琴

愿亲爱的你,在夜不能寐时,有一个“张怀民”,一起赏月、闲谈、静坐。

愿亲爱的你,在离别后,还能在给他乡的朋友寄一封书信,留一张带字的明信片。

那是我们本来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深情而优雅的道别,且看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