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惶《惊惶庞麦郎》

作者:于贞

核心总结:这是一篇文采飞扬、没有被公关、没有利益相关、对采访对象一次性消耗完毕、采访对象得罪的起、负面情绪的文章。

于是你看到了,一个带有天涯扒皮性质「我的采访对象是极品」的文章,一个活脱脱真实的农业重金属歌手的庞麦郎,一个屌丝变明星的背后推手推火的故事,一个《没有一个屌丝能够逆袭成功》理论的佐证,这文章的每一个特征都踩中了传播的G点。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

有些文章一眼就能看出来作者的才华与灵气是往外溢出的,据了解这个稿子的作者是94年的一个理工科妹子,初读想起了当年王天挺的那篇《北京零点后》。

这是一篇没有被公关的文章

其实大部分描写「大人物」的稿件都有一个看不见的利益相关,诸如李彦宏马化腾马云这样百度指数高的人本身就是极其珍贵的采访资源,采访他们可以给媒体带来流量,声望以及内心的满足。但是接近他们的过程也是一个被公关的过程,PR联系记者上门采访,是为了打出去一个良性传播的稿件。如果大佬对写他的东西不满意,那就会封杀掉记者。

但庞麦郎不懂公关,也不是大人物,看到此文动怒后,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以后拒绝《人物》的采访。

这是一篇没有利益相关的文章

利益并非局限的指金钱,这还包括人际关系,人情世故。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交情,然后在成稿时会将一些对采访对象不利的细节隐去。稿件刊出后如果受访对象觉得喜欢,以后也许会提供给记者更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一种利益。

但庞麦郎无权无势,除了一首《滑板鞋》之外,一无所有,性格也不好,记者也没打算与其交朋友用来二次造访。

这是一篇对采访对象一次性消耗完毕的文章

一次性消耗完毕,意味着破罐子破摔,以后再也不从那得到任何信息。在《人物》杂志的高关注度与继续与庞麦郎保持友好关系面前,《人物》选择了前者,对还是错,我不予置评。

没有公关,没有利益相关,一次性将采访对象的料全部释放的文章,是我们渴望的精品,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看看同期发布关于姜文的报道【姜文宠与失】是否同样有那么多直击人心又会引起受访对象姜文不快的信息?

又或者说这是一个得罪的起得罪不起的问题,谁敢写自己得罪不起的人物的负面呢?

这是一篇采访对象得罪的起的文章

但庞麦郎与姜文不同,他的百度指数比BAT的CEO还要高,他的听众从80后跨越至00后,人们对他的火爆有足够的好奇。另一方面他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都不高,不懂公关性格还异于常人,甚至可以这么说,他越怪异,给这篇稿子的素材就越猛,还记得当年红遍全网的小月月?

这些特点使得人物对这篇稿件的最终面貌的处理选择了不顾及庞麦郎的想法,而是去尽量迎合大众猎奇的心理。

这是一篇负面情绪的文章

负面情绪通常会得到良好的传播,无论是微博上的负能量集合还是网络红人扒皮贴,又或者名人的撕逼大战,总能引起一轮又一轮的围观,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里有一个重大的信息点,庞麦郎不是靠自己火起来而是被别人推火的,这简直给了挣扎在温饱线的屌丝一个定心丸。

于是你看到了,一个带有天涯扒皮性质「我的采访对象是极品」的文章,一个活脱脱真实的农业重金属歌手的庞麦郎,一个屌丝变明星的背后推手推火的故事,一个《没有一个屌丝能够逆袭成功》理论的佐证,这文章的每一个特征都踩中了传播的G点。

却无需顾及庞麦郎的感受,因为这一次榨干他的价值就足够了。

PS:

我对《人物》没有任何恶意,同事还是《惊惶庞麦郎》这篇文章编辑的朋友,对庞麦郎也挺喜欢,我突然觉得这或许也是一篇好报道的代价?

因为不管怎样,最后爽的是读者。

------喜欢我,那就点击关注、订阅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惊惶《惊惶庞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