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食

文/BANSHEE


一人食_第1张图片


11年专科毕业,怀揣自己对自身不理想的状态,一股脑和和寝室的几个哥们投入到专接本的复习浪潮中去,每天认真准备的样子,现在想来直觉得感动自己要哭。

后来如期去考试,报的秦皇岛的学校,由唐山到秦皇岛再到唐山,考完就是等待成绩,闲来无事随着毕业找工作的大神们频繁往返于人才市场,准备也找点事情来做,然后也就顺理成章的找了一份房产编辑的活儿。

 说来也巧,公司的老板正要大举进攻承德市场,我也就顺理成章的被配送回了承德老家,那段日子我和一个比我年长几岁颇具文艺气息的哥们一起朝夕相处,共谋大业,几次被隔壁的大妈疑虑神秘兮兮的搞事情。

那会儿算是公司提供住宿,工资少的可怜,一日三餐都需要靠自己解决,我们租住的地方临近菜市场,买菜倒是特别方便,然而我们都觉得做饭是特别没品味的事情,于是,我们的三餐基本在各种肉菜包、炒米饭、辣条、泡面和论斤称的大饼中度过。

 我清楚的记得自己一面开着电脑上网一面忧心自己的泡面是不是和发面的大饼更配的时候愈加喜欢回味在学校到对面的市场买饭回来吃的幸福经历,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宿舍的哥几个还是喜欢去外面买回来,无论风里雨里。

味道基本模糊了,但是我记得有一位传奇的卖盒饭大叔喜欢为自己的菜配上自己的奇葩名字,每次要买的时候他喜欢用自己略带方言的口音喊出来,特别有趣。有一位卖炒米饭的大哥,据说凭借炒饭已经供出了自己的一套房子,还有卖面的一大家子,也是喜欢问你要那种卤的时候要不停的碎碎念,而我们更多时候犹豫的是到底该加不加鸡蛋以及辣椒放的量的多少。

 大多想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泡面大概拥有了魔力,是红烧还是小鸡炖蘑菇都不太重要了,我记得我们两个人各自抱着电脑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其乐融融,画面美好,立体,饱满。

13年本科毕业,怀抱着亲近故乡的美好愿望,在大四实习的时候我就从秦皇岛转移回了承德,在市区找了一家啤酒厂实习,行李需要自己带,吃饭问题不需要泡面来凑,因为有了食堂。

食堂不是很大,打饭的窗口也就两个,多数时间我是默默的拿着饭盒排在人群里,也会有意无意的瞄一眼破旧黑板上用各种颜色的粉笔描绘出的菜谱。打饭要用饭票,一到午饭时间就有一位大姐端着一个大盒子出现在人群中,里面是各种面值的饭票。由于是厂区,多数员工都穿着统一的厂服,刚来的时候给我造成一种回归80年代的错觉。好在食堂的饭菜不贵,做的味道也还可以,加上厂区的位置比较偏僻,就算不在食堂就餐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宿舍的一位酷爱玩《英雄联盟》的兄弟,他对饭菜质量不太讲究,食量也大,尤其嗜好食堂出售的一款香肠,只要有售,他是一定要买来下饭的。那个香肠我记得卖相很丑,现在市面上应该也有卖的,需上秤称重,吃的时候要把外面的肠衣剥下来。每次看他吃的大快朵颐,我都有一种要试试的冲动。可是它长的太丑了,用一句时尚的话来说就是丑爆了,挣扎多次我还是用饭票换回了各种比它长的略好看的饭菜。

 那会儿就很少吃泡面了,有也是为了换一下食堂的吃饭风格,到就近的商店买一些辣条配合食用,当然,要是能配合上厂子给发的各种品相的过期啤酒食用,效果更佳。宿舍里住了一个加工车间的哥们,他就比较爱喝啤酒,那时候他会经常上中班和夜班,我最害怕他上中班回来,午夜12点左右的时候,我睡得迷迷糊糊,他“噗”的一声开瓶啤酒,咕咚咕咚几大口下去,伴着一个响亮的饱嗝,我,就彻底的失眠了,属于我的是辗转难眠的漫漫长夜。

 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继续在啤酒厂上班,最终,还是在承德老家,找到了一份物业行业的工作,我也算进入自己接本之后的专业领域,告别了之前的专业不对口。物业因为有大量的保安、保洁,并且多为本地人员,为了方便公司人员就餐方便,于是就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的食堂。

食堂不大,就位于小区之内,我终于可以告别了拎着饭票排队打饭的光景,每天的用餐不用再可怜巴巴的看着打饭人员的勺子或喜或悲。渐渐的我担负起食堂管理的工作,每月督促员工交餐费,和食堂阿姨研究不同的菜谱,监督送菜大叔给食堂的食材够不够新鲜。我也适应了食堂的口味,为了营养健康,在保证荤素搭配的基础上,要定期炖一次肉或排骨,要不就是包饺子。

 食堂阿姨最不喜欢的也是包饺子,因为吃饭的人很多,尤其是保安队伍里面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那是相当的能吃,所以饺子的备量一定要充足,这对食堂阿姨算是不小的挑战。我还特别爱吃阿姨们烙的韭菜馅儿的饼还有萝卜馅儿的蒸饺,馅饼一定要趁热吃,甚至于我会为了赶早晨的馅饼特意早早的感到食堂,就为了可以赶上刚出锅的饼,吃完后会有一种特别满足的饱腹感,现在我还能回想起自己一个人守着刚烙出来的饼肆意的吃的画面,想来那会儿一定特别的幸福。

 公司也提供住宿,一开始还有好多伙伴同住一屋,可以聊聊天,吹吹牛皮,可后来走的走,租房子的租房子,我在离开公司之前一直是一个人住的。食堂的繁盛景象也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用餐的人员越来越少,一日三餐的食堂也改为了每天只开一顿火,阿姨偶尔也会做馅饼做蒸饺,可是我却也吃不出原来幸福感爆棚的滋味。

 晚饭没有着落了,我那会儿就自己偷偷买了个锅,闲来无事了可以煮煮粥或者是速冻饺子,但多数时候会去离宿舍很近的底商去吃一碗炒板面或者炒饭。老板和老板娘是南方人,奈何料理手法却很北方,吃炒板面我每次都要嘱咐掌勺的老板要少放酱油,一来二去,熟络了,他都知道了我的口味,我要是点了面他都会会心一笑的说少放酱油,他们夫妻二人做生意很讲究,忙不过来的时候会招呼客人自己去盛凉菜拼盘,还会在间隙告诉你多盛一些。我偶尔心血来潮会要一小份拼盘,来一瓶啤酒,盛夏时节,就算是一个人食用也是极好的。

 晚上实在自己不晓得吃什么的时候我还尝试过一个人涮羊肉,现在和别人理论吃涮锅到底该不该放底料的时候我都振振有词,清汤白水煮羊肉片和物料丰富的锅底在捞出蘸食小料的时候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人孤独的享受火锅总会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现在,漂泊在外将近一年了,原来公司的食堂据说在我走后不久因各种原因最终关门歇业,很多时候也还是会一个人吃饭,只是面临有多么美好食材的诱惑都没有了当年的雀跃,更多的时候只为果腹,甚至在一段独自在外的日子,多数时间只吃两顿饭,早晨一个手抓饼一碗粥或豆浆,临近中午也没什么食欲,等到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宾馆,洗完澡,更没了吃饭的欲望,随手打开网站,叫个附近的外卖解决问题。

甚至因为叫外卖,还弄出笑话,那次为了凑单,一不小心点成了两人餐,虽然价格着实便宜,但当外卖小哥给我送来那一大包的时候,我看他眼神里折射出孤身一人也拥有如此巨大食量的惊愕。点的什么我忘记了,但我忘不了那晚因吃撑了而难免的夜晚。

 著名学者汪曾祺先生著有一本叫做《人间至味》的美食散文集,秉承“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的伟大情怀,逐篇论述美食食材的地道和精髓,甚至有的还有许多让人大开眼界的做法,读来就像在脑子中过了一遍文字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文章中多是俯拾皆是的百姓食材,像饮食佐餐“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解读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烩”是如何发扬光大的啦,读的过程中就像是在矫正你的神经味蕾,很是惹人遐想,散文的主旨也同样是劝诫世人要放慢脚步,用心感知生活,感受食材的美好,哪怕你是一个人在吃饭,那也不要马马虎虎,要好好吃饭。

  网上有一个叫做《一人食》的微视频,据说主创团队捕捉的全部都是孤独的或单身的人和他的美食故事,视频还没看,她的文字版我却看了,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有一副个性的自拍照片,附上简短的文字,最后面还有这道主题菜的做法解析,还不错,最起码,我在看过之后觉得美食的故事也可以美好如画。

  一人食么,也可以孤单而灿烂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