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地铁青秀山站监理团队背后的故事
(刘佳志、邢涛)
“青山四时常不老,游子天崖觉春好,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 在广西首府南宁,国家5A级景区青秀山是当属必去的景点。
青秀山是南宁市区海拨最高、级别最高的景区,至高处海拔820米,气候宜人,奇山异卉,四季常开。在自唐代以来,已是邕城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
山高水旺的“第一难”
南宁,既是广西自治区的首府,又是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从南宁地铁一号线开始我司就扎根在这块沃土,到后来的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我司就是以“技术能力强,能打硬仗”而响誉南宁。
青秀山临近邕江,工程水文地质复杂。
要想在青秀山的山腰上建设一座地铁车站绝非易事,这对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来说都是在挑战国内地铁建设难度之最。
受青秀山势、邕江水势的影响,青秀山站的主体工程设计建设与其他车站不同,采用的是站厅、站台层分离和明、暗挖结合的施工办法。车站站厅在地下4层,采用明挖施工,开挖深度25米。站台层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底板最大埋深64米,位于站厅层地下约30米,站厅和站台通过两条长约55米的扶梯进行连接,总共约80米的埋深是迄今为止南宁地铁开挖最深的地铁站。更因“山高水旺”而被广大地铁建设专家称为国内“第一难”地铁车站。
“自从公司中标,我们就将这里作为三号线项目的重点工程,从人员组织到各类技术方案,无不作为我们南宁分公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南宁分公司总经理沈学贵如是说。
一群“拦路虎”
2015年9月26日,青秀山车站正式开始围挡施工。迎面而来的是重重难题应接不暇,而工期却只有短短3年不到。
面对工作面广、场地小、管线多等一连串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持高效运行和确保节点工期贯穿整个施工期的重点。风险大、技术难题多,参建各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以高压态势迎接这一场别开生面的恶战。
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主动作为。南宁分公司及项目监理部针对问题项目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出一系列部署。及早做好资源筹划,缩短施工准备时间;充分做好图前方案优化,确保多个工作面能同时施工;加大资源投入,积极协调现场问题等多重手段加以预控;每月组织项目间交叉检查,强化项目部内部管控。
工期规划上的重难点解决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又遇到施工技术上的“拦路虎”。车站风井围护桩深度在61.8米,对围护桩垂直度的控制是保证结构净空的难点。紧接着围护结构完成后的基坑开挖,同样要面对深度的难题,最深处约为60m,需穿越的岩层硬度高,机械开挖难度大效率低,局部采用爆破开挖。同时还存在控制地面和房屋沉降的难题。
拦路虎来的不是一头,而是一群。
明挖工程好不容易结束,暗挖隧道的难题又出现了。暗挖隧道所处地层主要为第三系粉砂岩、泥质粉砂质,成岩程度较浅,围岩自稳能力差, 且隧道埋深大(深约55m~63.5m),临近邕江,工程水文地质复杂。北端活塞风井、站台横通道、风道横通道、施工竖向通道等地下硐室对岩体切割及反复扰动,开挖后掌子面易坍塌、涌水,初支结构易变形,交叉施工作业面多,施工难度极大。
对监理而言,青秀山站的不凡就在于他的难度!注定它已成为全市的焦点,面对施工压力同时还要抵御无形的舆论压力。每一个难题都要费劲心思、绞尽脑汁,从工序开始的方案审定,到过程中的方案实施,到最后的顺利完工,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
项目总监杨向东说,“项目开工至今,我们这个团队还真没有多少时间、没有多少轻松的心情去领略一下青秀山的风景”。
仰望是风景,低头是竖井
站在工地现场,你可以仰望到青秀山伟岸的身躯,而与之相反的是在工地中深藏着有一个深达60多米的竖井。
每一日清晨,监理人员就会拿好卷尺、工具,身着工装来到工地。对地铁监理人来说,早中晚“一日三巡”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了解各个工作面的动态情况,排查现场的安全质量隐患,将巡视的情况记录归档。从主体结构的钢筋绑扎到土方开挖,一系列问题等待去检查核实,钢筋间距是否均匀,基坑开挖是否按要求放坡开挖,是否存在其他违章作业、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自进工地那一刻起,就要每一项去核查落实到位。
机械轰鸣,声声入耳,随着伴奏来到风井洞口。自上从下看去,深不见底,唯有一座梯笼贯通上下,而这仅有的梯笼台阶却因环境限制,陡峭、狭小的阶梯,其坡度已基本达到了楼梯设计的极致,走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走下容易爬上难。经过暗挖隧道里闷热的空气的洗礼,经过每一个重点环节的查验,走完左线再走右线,等你爬上高高的竖井,不论户外有无寒风凛烈,汗水都会如同一条条蚯蚓在脸上蜿蜒爬行,衣服也早已浸透。
“我们每天走几次,夏天还好,吹吹风就干了。如果是冬天都要换几次内衣”,监理员邢涛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无限风光在险峰
地下工程风险大,车站埋深决定风险系数。在这里,质量隐患随时有可能演变为安全隐患。
为确保安全与质量,每一层土方开挖都需得到监理人员的现场确认,在确认掌子面、地面沉降稳定,已按要求进行初支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对初支、二衬的质量进行全程旁站,详细记录下施工情况,确保隧道质量。
在这狭窄的暗挖隧道内,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勇敢的广州地铁监理人,他们不惧艰辛,不畏苦难,辛勤的付出才使得在这深埋于地底的密闭空间得以发光发亮,更早一日的造福南宁人民。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扬着公司 “攻坚啃硬、艰苦奋斗、永不言退” 的盾构机精神,注重细节防控,注重日常把握,用一个个不经意间的举措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2017年8月,监理员卢义平正在工地巡视,一路巡到竖井旁,35t龙门吊正在进行出渣。突然,一声刺耳的机械摩擦声传来,正出渣作业的龙门吊突现机械故障,而此时的渣土箱正停留在半空中晃动,不知还会发生什么,情况异常危险。卢义平当机立断,疏散开地面人群。旋即转身就冲往竖井,将井底下的工作人员疏散开来。
“60多米的竖底,我冲下去可能就用了不到2分钟,想想都后怕,如果不尽快通知井下人员,一切都可能发生”。做完这些卢义平又去了解机械故障原因,机械维修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最终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一次险性事件。
看得到的是风险,看不到的都是付出。项目部所有人员的全身心投入,点点滴滴,才换来项目的平安与顺利。
美好全留在心底
每当项目完工,大家或欣喜或雀跃,这快乐的背后都会有一些相当磨难的故事。
2017年8月下旬,总监代表吴爱生90多岁的父亲病重,当他接到信息的时候,项目正进入关键的站台层施工阶段。面对妻子及家人的责问,他无言以对。近800多个日日夜夜,项目已到瓶颈攻坚阶段,作为工点负责人该如何是好。他经过多次沟通在取得家人谅解的基础上,决定站好最后一班岗。直到9月12日,项目风险已过他才请假回去探望他的老父亲。
2年多来,还有多位同事面临或这或那的紧急个人时务时,总是默默的坚守在工地。几乎不用领导也作什么思想工作、心理疏导。
“做监理,就要懂得取舍”,“没办法,我们监理有时还真的走不开”。这里经常可以听到南宁分公司的同事这样说。
在这个最高峰时期有着500多名各方参建人员的工地,由驻地监理部最高峰也才不过6个人,要管理这样庞大的工程,大量的旁站、巡视、资料等待着他们去完成,白加黑、五加二是新常态,在攻坚阶段他们的字典里基本没有休假这一说。
2017年8月25日,站台层暗挖主隧道开挖顺利完成、超深60米风亭成功开挖见底、站厅明挖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三大节点同时顺利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坚持,一份回报,广州地铁监理人本着以诚信、务实的核心价值观,用智慧与汗水,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工程主体建设任务。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待到南宁地铁三号线开通运营,相信青秀山将会迎来更多的游客,青秀山的风光一定会更加美好动人。或许,他们可能也会知晓曾经有这么一支能干能拼的监理队伍,这些可爱的、监理人的故事也会像这里的风光一样也值得大家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