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面积达2209㎡的全世界第一家MUJI酒店在深圳开业,这也是全球第2家MUJI Diner无印良品餐堂以及中国第三大的无印良品店铺。
根据界面新闻统计的数据:房间内有70%的物品是来自于无印良品,换而言之是可以在店内购买的;一共有79间客房,分布在深业上城的4楼至6楼;3楼设有300平方米的会议室,通过可移动墙面可分隔成三处独立空间,若完全开放,则可作为能容纳200人的小剧场;客房按面积和设施共分为5种房型,26平方米到61平方米不等,房价从950元起。
这是MUJI在我朝安营扎寨的地标性建筑,即使很多人会在价格面前被蹭的满脸灰,也丝毫不能阻挡,更多人还是会被这种高颜值的“性冷淡”感动。
是的,提到“性冷淡”,没人敢比无印良品更有底气接受这个标签。
据悉,MUJI Hotel 的整体设计以“反奢华、反简陋”为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反对消费社会,而这也是MUJI坚持了30多年的传统。
1980年,无印良品脱胎于日本西友集团,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定位,即“有理由的便宜”,提供和百货商场一样的商品,但却只卖70%的价格。
这和当时的大环境不无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刚刚经历了二战以来的第二次能源危机,产业转型的压力将日本经济拖进了泥潭。与此同时,“品牌至上论”却犹如魔障般笼罩着日本国民,民间有个笑话:即使一卷卫生纸,印上香奈儿的标志,也会卖到脱销。
在买方市场和经济窘迫的压力下,消费者都希望能用最合适的价钱买到品质好的商品,“无品牌”概念悄然流行,MUJI应运而生。
无印良品用日语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只生产我能看得见的、需要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产品本位主义,以产品本身去和别人竞争。所以,你会看到,虽然它的包装、标签都很简单,但消费者一拿到产品,却能马上辨别出这是MUJI的东西。
和其他品牌不同,真正让MUJI植入到消费者心中的,不是品类,也不是特性,更不是它所强调的“有理由的便宜”(并不便宜),或许说更像是一种“启发”。
它帮人们找到了一种生活的合理性,让人们可以透过MUJI 去发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是简约、是环保、是低调……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去给其定位。
一千人心里会有一千种“性冷淡”。
“这样就好”是MUJI的设计理念,他们在内部达成共识,“过分的繁华和奢侈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企业应该通过创造性活动,让世界变得更加简单和朴素”。
“就好”是一种愿景,包含着理性的克制,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而是充满自信的选择。这种自信恰恰来自于对所生产商品的质与美的肯定。
事实上,即使是这些所谓的高品质产品,其开发模式也不仅仅是把产品图甩给代工厂那么简单,MUJI有着一套让产品更MUJI的机制和措施。
顾客反馈机制:
在公司内部,有个名为“生活良品研究所”的机构,专门负责的就是通过实体店铺和顾客沟通,人们可以主动登录生活良品研究所的网页,并写下他们的建议。还可以通过登陆APP MUJI Passport,通过提意见获得相应的奖励。
细节为王,实地采访:
MUJI会有专门负责人员登门拜访消费者,观察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情形,从而对某些细节加以改进;也会在网上招募志愿者,将照片挂在各企划室,供相关人员讨论。
与大师合作:
WORLD MUJI系列有一套全新的商品开发法,就是请世界顶尖设计师,将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重新编辑,变换成具有MUJI风格的产品。不过,为了秉承“NO BRAND”精神,设计师的名字并不作为宣传重点,而是在销量上体现出区别。
全球化视野:
FOUND MUJI系列则集结了世界各地经过长期发展出来的“生活必备品”,再经过本地需求进行改造,以全球视野将产品提升到更高层次。这一系列的目的就在于,将本地特色赋予普遍性。所以,我们会看到,在走出国门的时候, MUJI的日本风淡化了很多,因而全球的消费者都能接受。
从价格上来看,MUJI的品牌定位算是比较高的,而且设计的相对单调。它主要采用的是“产品驱动型”宣传模式,产品本身就是媒介,而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是让人们戒不掉它的重要原因。
没有代言人、没有海量宣传、鲜少有广告狂轰乱炸,和产品的“高调”比起来,MUJI反营销的风格似乎更加明显。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原研哉。
自2002年原研哉担任MUJI艺术总监以来,每年年初都会将这一年的形象广告发布出来,并且每年都会有一个代表企业形象的品牌理念、主题广告语、以及一段说明。从历年广告来看,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空
以下是MUJI 2003年的品牌海报:
为了找到这条近乎完美的地平线,原研哉团队耗时几个月,最终在玻利维亚的盐湖以及蒙古的大草原上发现了。
用原研哉的话来说,“地平线不代表任何东西,相反却能容纳一切事物。”
区别于化繁为简的“简约”,日本文化中的“简朴”强调的是,能任凭消费者自由发挥、允许各种状况的出现。这也正是无印良品所倡导的“空”,在物品之间,消费者可以自由的组合搭配,比如,将多个带脚床垫拼接在一起,既可以用做床,也可以用做沙发。
当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打上各种标签时,人们对于品牌符号意义的追求往往大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而MUJI的观念则恰恰相反,它摒弃了一切外在束缚,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包装本身。这样做很大程度尊重了消费者的个人意愿,从而达到一种接近内心真我的境界,也就是“空”。
自然而然
走进MUJI的门店会发现,这里的大部分产品摆放的并不规整。
书本随意摆开,鞋子散落在各处,儿童区里还有散放的童话书。不得不说,MUJI的场景化做的真是动人。当你不自觉产生一种舒适感时,MUJI的愿景也就达到了,说到底,它们的出发点是人,并不是物。
正如2006年的主题“自然而然”: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写道,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能够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
这种随意的状态并不是真的“自然而然”形成的的,而是高度聚焦某个目的,排除一切无需之物之后,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其中的衡量指标就包括,人的舒适度、产品功能的适用性等。
像水一样
2009年,MUJI在纽约、伊斯坦布尔、罗马、北京等地,同时举办了“希望像水一样”宣传活动。MUJI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够像水一样,一直为所有人带来恬适和滋润,不要像美酒那样华贵,也不要像香水那样魅惑。
实际上,这里的“像水一样”还有一层含义,即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不同的生活文化之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主张什么,也不是以MUJI的特色去覆盖什么。
每当MUJI 在其他国家新开店铺时,都会把一个杯子放到那儿,然后拍一张像下图这样的照片,再把照片放进店里,意味着“像水一样”理念的传播。
很难说,这不是在影射日本文化,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朴的大和民族,在文化上,倒也是大多吸收外来文化,融合本民族文化形成的。
家
地平线广告出现的下一年,原研哉将目光延伸至家。
在他看来,这个家不是普通的家,而是原始的家。2004年的这张海报拍摄地分别是摩洛哥和喀麦隆,“喀麦隆的原始村落没有水电,一切都是最为自然的状态。当午饭时间村里房屋开始冒出白烟的时候,原研哉觉得自己看到了生活最为简单的样子。”
事实上,也正是这个时候,原研哉意识到MUJI应该是一个提供生活哲学的品牌,它可以倡导一种生活方式,让消费者自己去考虑、去构建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吻合的家。而在培养这批顾客时,MUJI的高粘度消费者也就诞生了。
MUJI既不会去迎合顾客已有的需求生产仿造品,也不会刻意引领新的需求打开欲望缺口,而是作为一个创作者,和你一同探讨生活的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是原料合理、功能合理、设计合理,更是帮你审视生活状态是否合理的指标。换句话说,与其说它输出的是直接的产品,不如说,是这种克制的文化感动了太多人。
用MUJI的话来说,即我们讨厌生活习气,我们应该重视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