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书》第一讲
导论
《约拿书》第一讲来自好牧人00:0015:54
在旧约书卷的传统排列里,约拿书是小先知书的第五卷。这一卷书的体裁是属于记叙文体,可以说是一个故事,而不像其他先知书一般,是一连串的先知预言。这一卷书记述约拿违背神的命令,不往神指示的地方去传道的经历。
1
作者
传统认为本书由亚米太的儿子约拿所写,约拿是耶罗波安二世在任时一位极有影响力的先知。约拿名字的意义是“鸽子”,但讽刺的是约拿的脾性和行事与鸽子的和平温顺完全相反。
2
写作年代
约拿若是列王纪下14:25所指的亚米太的儿子,本书便应写于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在位的时候(主前793-753)。那么,约拿便是在主前八世纪传道的先知之一。这或许可以解释约拿为什么有著极强的狭隘民族主义,因为北国以色列曾被外邦侵凌,几乎亡国,得著耶和华的怜悯,到耶罗波安二世时才得复兴,强盛起来。因此外邦竟然也可得著悔改的信息,对约拿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3
背景
尼尼微城位于今日幼发拉底河中段的北岸,今天属土耳其南部。
考古学家在尼尼微古城进行发掘时,发现了许多工艺品和文学作品,显示尼尼微城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文化中心。在亚述王国中期,尼尼微城大大扩展了,并成为一个行政中心。一些势力庞大的亚述王都以尼尼微为首都,在那里治理全国。
位于尼尼微以南的迦拉虽然比尼尼微细小得多,竟已住了近7万人。所以约拿书所描述庞大的尼尼微人口,似乎颇切合这资料。
历史的记载对亚述国不存好感,亚述人是强焊凶狠的民族,它勇猛的战车和骑兵在近东几乎毫无敌手,他们对反抗者的杀戮肯定是邪恶的。更令人惧怕的是他们对被征服民族的政策,为了防止叛变发生,亚述把战败的民族施以大规模迁徙往别地的手法,古代民族十分重视安守袓先的土地,这种作法没有人能接受。因此约拿听到神的呼召而作的反应从人的角度看,是可以理解的。
4
写作目的
约拿书之写作目的,是指出神的恩典并非只赐给希伯来人,这教训是在本书一个戏剧性的高潮中道出。约拿自怜地哀悼那给他遮荫的蓖麻树在烈日下枯萎了。神把约拿对小树的怜惜,跟他对数以万计尼尼微人之关怀,作出强烈的对比。
本书清楚显示,神的怜悯并非只怜悯约拿时代的希伯来人,乃是每个悔改的人。即使以色列的敌人,也可尝到神的怜悯。
本书形容约拿是一个极端的爱国者,他那狭隘的爱国主义使他背叛的旨意,不愿意看见敌国接受神的赦罪。本书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可见于神对约拿那排外态度的责备。
5
约拿书中几个有争议性的问题
约拿书的情节有几点超乎常理,便引来对经文内容的很多不同看法。
首先不说“亚述王”而说“尼尼微王”是其中一个疑问,我们应留意旧约也有类似的表达方法。以色列王亚哈被称为“撒玛利亚王”,叙利亚王便哈达也曾被称为“大马色王”。因此,“尼尼微王”的称谓并不是一个破例。
对于尼尼微城的面积是否过份夸张的问题,可能显示约拿走过整个尼尼微行政区一一包括其市郊一一所需的时间。约拿书描述尼尼微人是因约拿宣告尼尼微必倾覆而悔改,虽然我们缺乏其他证据去证明这样一件事情,但有证据显示他们这种反应是有可能的。尼尼微城在不足10年内(主前765-759),经历了一次日全蚀和两次严重的天灾。我们可以理解,尼尼微的居民可能已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接受约拿先知这位以不寻常方式来临的人所传讲的信息。
还应注意的一点是,亚述王亚大得尼拉力三世只敬奉尼波神。若约拿是在他在位时(主前810-783)作先知传道,则约拿所传讲的犹太一神主义,在当时被接受的程度可能比一般人预期外邦社会所接受的为高。
牲畜在约拿传道以后也参与全国的悔改行动(3:7、8),在历史中并非不曾出现。历史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于波斯帝国中。最大的问题是约拿在鱼腹中的经历。解经者常指出,过去有不少鲸鱼吞人的例子,虽然其中许多可能被视为怪诞,但完全未加以客观批评便否定这些事件,也是不对的。我们不应看约拿在鱼腹中的经历是绝对没有可能的,神在历史中的作为就经常带来不平常或神迹性的事件。
约拿书中所存在的困难,使许多人认为它是一个预言性的比喻,而不是一件历史事实。最常见的解释是约拿书表达了神所关怀的,是普世的人。在这解释中,犹太人那排外的民族主义便遭斥责。
虽然旧约中有不少比喻,但没有一个像约拿书的篇幅那样长。再者,比喻中的主要人物,是象征对这比喻的主要教训有影响的人、物或概念;支持这看法的人,却很难说明约拿被大鱼所吞的故事,如何引出比喻的中心信息。
另一种解释方法是看本书为一个篇幅较长的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其中的基本人物是要象征或解释真实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事物。它的意义通常是明显的,或由作者加以解释。在旧约里,寓言是一种简短的文体,用以增强宣告的力量。约拿书似乎不能归入此类文体中。它是叙事式的记载,其中的人物、物件和事件并没有赋予明显的意义。根据上述提出的普遍论点,学者似乎并不能给予足够的理由去否定约拿书的历史性。耶稣引述约拿书的记载时,似乎暗示他也接受其真确性。耶稣用了约拿的两个经历作为他给他那世代的记号。约拿在大鱼腹中度过了3日3夜,被用来类比耶稣之死亡和复活。此外,耶稣又借著尼尼微人对约拿信息的积极回应,来责备他那世代中许多不相信他的人。
圣经是一个整体,是神信息的全部,约拿书是这信息的其中一环,它带领我们从神的心肠去体认神的恩典和公义,神如何看待未信的人,以及他的拯救的心意。这是我们需要从约拿书中学习的重点。
6
约拿书结构大纲
a
约拿不顺服神
拒命逃跑(1:1-3)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下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
(约拿书 1:1-3 和合本)
海上遇险(1:4-10)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破坏。水手便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中,为要使船轻些。约拿已下到底舱,躺卧沉睡。船主到他那里对他说:“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起来,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至灭亡。”
船上的人彼此说:“来吧,我们掣签,看看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于是他们掣签,掣出约拿来。众人对他说:“请你告诉我们,这灾临到我们是因谁的缘故?你以何事为业?你从哪里来?你是哪一国?属哪一族的人?”他说:“我是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那创造沧海旱地之天上的 神。”他们就大大惧怕,对他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已经知道他躲避耶和华,因为他告诉了他们。
(约拿书 1:4-10 和合本)
被投海(1:11-16)他们问他说:“我们当向你怎样行,使海浪平静呢?”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他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然而那些人竭力荡桨,要把船拢岸,却是不能,因为海浪越发向他们翻腾。他们便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们恳求你,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他们遂将约拿抬起,抛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华,向耶和华献祭,并且许愿。
(约拿书 1:11-16 和合本)
b
约拿向神祈祷
患难与感恩(1:17-2:9)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
(约拿书 1:17 和合本)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 神,说:
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
你就应允我;
从阴间的深处呼求,
你就俯听我的声音。
你将我投下深渊,
就是海的深处;
大水环绕我,
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
我说: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
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
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
深渊围住我;
海草缠绕我的头。
我下到山根,
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
耶和华—我的 神啊,
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
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
我就想念耶和华。
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
达到你的面前。
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
离弃怜爱他们的主;
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
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
救恩出于耶和华。
(约拿书 2:1-9 和合本)
死里逃生(2:10)
c
约拿顺服神
神再颁使命(3:1-2)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 (约拿书 3:1-2 和合本)
宣讲悔改信息(3:3-4)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约拿进城走了一日,宣告说:“再等四十日,
(约拿书 3:3-4 和合本)
悔改与赦免(3:5-10)尼尼微人信服 神,便宣告禁食,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译:披上麻布)。
这信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宝座,脱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说:“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 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或者 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
于是 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约拿书 3:5-10 和合本)
d
约拿埋怨神大表不满(4:1-3)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 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约拿书 4:1-3 和合本)
神的教导(4:4-11)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
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耶和华 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次日黎明, 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日头出来的时候, 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约拿书 4:4-11 和合本)
在这里我们可以留心约拿书其实是由两个成为对比的事件所构成,第一部份是由1:1-2:10,记述约拿违抗命令到蒙神的保守,性命得以保存。第二部份是由第3:1-4:10,记述约拿顺从命令到神对约拿的教训。
查考整卷约拿书,有几点要大家要留心。首先神是主角,是整个事件的发动者,主权在神这是肯定的,然而人怎样作出回应呢?这就是约拿书对信徒教导的重点。约拿并非书中唯一对神的命令和主权作回应的人,若我们留心,当中有传讲悔改信息的对象——尼尼微城的人,还有就与约拿同船的水手们,在整个书卷中,水手与尼尼微人对神主权的回应,成了约拿偏执的信仰的强烈对照。另外神的主权也反映在他使用的神迹上面,大鱼和蓖麻树都是神手中的工具,用以教导约拿。因此查考约拿书可以给我们很多信仰上的反省,或许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会不会像约拿一样有信仰上的偏见,这种偏见强烈得令我认为某些人不值得听福音,某些人不应该被拯救呢?要求神对我认为是仇敌的施行公义,对自己这些已蒙拯救的人,却有无限的恩典呢?这样的观点是属神的吗?看过约拿书我们就该时常反省自己的信仰核心,彼得前书3:9记载神的心意是“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神给亚伯拉罕的祝福是“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这是贯穿新旧约所的共同信息,神从来不让犹太人和今天的信徒独占信仰,而是要信仰的福气由已信的人广传开去,要去到“万族”,要去到“地极”。那么我们就得放下偏见,共同承担神的使命。
约拿书》第二讲
约拿书第一章
《约拿书》第二讲来自
约拿书第一部份由1:1-1:16,经文载约拿蒙召工作、违命,以至被神拦阻。内容曲折,又能启发人的思考,尤其是神使用了一批异教的水手,反映了约拿在信仰上偏执的陷憾,对当时的以色列人又或是对今天的信徒,都有值得仔细反省的地方。
约拿书1:-1:3
约拿蒙神的呼召,要宣讲的内容其实和其他先知没有什么不同,主要是警告,所不同的是针对的对象。这些对象却令约拿陷入极大的挣扎里,因为亚述是以色列正在面对的强敌。在约拿的心目中,这民族绝对应该被神所灭,怎么会有蒙神拯救的可能呢?再者如果他宣讲的信息为尼尼微人接纳,国家的大敌因他的工作而生还,他岂不是成了民族罪人、卖国贼,面对这个解不开的难题。约拿作出了回应,神要他向东走,他撰择向西走,好像越远离执行使命的地点,使命就越不会落实,或许是不会再由约拿去执行。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行动十分幼稚可笑,但约拿能作的大概也只有这样。经文提到的他施在今天什么地方,已没法作正确的考证,但一般认为在今天西班牙南部,是那个时代西边的极点,距东边的尼尼微极远。
我们的信仰是知识和行为两者的结合,知道了又能做出来。单有行为,没有知识,我们很容易会盲目作错事,因为没有认识清楚那衡量的标准,不懂判别,正如俗语所说的“好心作坏事”,作了不合神心意的事。有知识而没有行动,那么只是你头脑上被别人多了一点知识,叫“基督教”而已,约拿的问题在于他知道的不少,能不能付诸行动却是另一回事。
真正的信仰会令人改变,其中一种改变是对价值观的改变:未信之前,我们的判断是属人的、偏狭的和有仇必报的,信主之后,判断要变作属神的、普世的和以爱挽回的看法,这种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却是每一个信徒毕生努力的目标。约拿在信仰上的固执就是耶和华神是以色列民族所独占,神唯一赐福予以色列人,其他民族与这福份不相配。从约拿书第二章约拿的祈祷里,我们知道约拿的神学知识很深入又全面,但就是过不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个关口,以至使命与民族感情产生冲突时,他产生极大的反弹。
每个信徒都可能有他信仰的盲点,要纠正就得平时多读圣经,多作信仰反省,认识真正的神的信息。另一方面多祈祷,在与神的交通中,明白神的心意,不断对自己的信仰生命作出调整,更贴近神的心肠。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思套到神身上,把神变作是我以为应该是那个样子、一定跟我想法去做的神,这是一种扭曲了的信仰,想操控神,要神按我的心意去作事,而不是顺服神。神对信徒的要求就是学习用神的心怀去爱人,用神的眼光去看人。从这里看,我们就必须要常常调整我看待这世界的眼光,尤其是恩慈看待人的软弱,不要忘了自己也是蒙恩得救的罪人,不会被那些我以为是罪大恶极的人好。
约拿书1:4-10
约拿逃跑,却遭到神的阻止,到约帕乘船要“躲避耶和华”,以先知对神认识,这是不可能的,其实约拿要逃避的是不去执行耶和华的使命,但神以大风浪破坏约拿的计划。约帕在非利士地,当时的航海权为腓尼基人所操纵,约拿要逃避一群外邦人,却又进入另一批外邦人中,更要去一个遥远的外邦地区不是很矛盾吗?
第4到第5节是一个对比强烈却又十分荒谬的场面,在大风浪中猛烈揺摆的船上,一边是喧闹走动、非常惊慌的水手们,他们竭力挣扎求存;另一边则是躺在舱底、睡得死死的约拿,似乎生死无动于衷。在那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所拜的神,所以第5节水手各自求拜是十分自然的事,只是这些求拜都没作用。唯一什么都不作的是睡熟了的约拿,这种对周遭漠不关心的反应,实在令人费解,但我们可以想一想陷于信仰低谷的约拿,现在连生命的动力也受到影响,安睡是冷漠的心态,绝对不是心里有主的平安的表现。
第6节船主的提问其实有点不客气,他在质问约拿“这个关头你怎能睡呢?还不快点拜拜你的神,看他能不能救救我们的命!”
第7节用掣签,就是抽签的方法找出元凶,在圣经里并非第一次,约书亚记第七章亚干犯罪,也是用类似的方法找出元凶,这方法可能是当时中东地区常使用的。被抽出来的约拿面对了一场审问,他回应的内容是他自己对神的认识和信念,可是却对他的行为成为很深刻的讽刺。他说自己敬畏耶和华,可是逃跑违背神命令的先知,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敬畏吧!海洋和陆地都为神所创造,自然归神所管辖,那么约拿又能逃到那里?这不是一番荒唐的、自相矛盾的说话吗!
所以外邦水手回应的话“你作的是什么事呢?”在语气上带有谴责的意思,就是你说你的神这么厉害,你怎可以作这样笨的事呢?水手们的态度也由第5节的“惧怕”变成了第10节的“大大惧怕”,因为这场风暴不再是一般的天气现象,而是他们所不认识的神的奇妙作为,用来惩罚一位违命的使者,很可怜,他们无辜被牵涉在其中,已经赔上了一船货物,现在谁都不愿意陪葬吧!
约拿书1:11-1:16
第11-16,水手们的行为几乎是对约拿的讽刺,外邦人对约拿的尽力保护与约拿对外邦人的极度厌弃,两者差不多是黑与白的反衬。虽然约拿告诉水手们,釜底抽薪的方法是把他扔下海去,这样就可以逃出生天,但水手们仍是想尽方法救约拿。第13节的“竭力荡桨”意思是划船好像耕田,深掘泥土一样的用力,比喻水手们竭尽全力,也许他们实际上离岸边不远,否则经文也不会记载“想要把船拢岸”。大概水手们想,这场灾祸的关键人物是约拿,若能把约拿送回岸边,那就两全其美,约拿不会被淹死,水手也得保平安。然而神却另有安排,经文记载“却是不能”,他们越努力,风浪就越大。
第14节记载,当一切都是徒劳时,唯有顺服,水手求拜自己的神被证明是无用的,用人的力量对抗风暴也证明失败,最后唯有用约拿的方法,来自神先知的方法,把他扔进海里以平息风暴。水手的求告,我们读来不是比约拿的说话来得更有力、更真实吗?让我们先从最末一句来看“因为你耶和华是随自己的意旨行事”。神有绝对最高的主权,水手对这点认识得很快,因为他们正面对这样的场面,神使用了自然现象来阻挡他的仆人,对比约拿这位早已是神的仆人来说,认识神来得更具体一点呢?
“不要因这人的性命使我们死亡,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与我们”这两句正好道出水手们面对的两难局面,他们当然不想自己死,但也不想约拿死,从这点看,约拿岂不是比水手更逊色吗?水手们非常重视生命,活著的人全都该平等看待,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该死的,更不可以用别人的生命来交换自己的生存权利,所以他们求神饶恕他们把约拿扔进海的行为。约拿又作了什么事呢?约拿从民族立场和种族仇恨来作判断,亚述人就是不配得拯救的,应该被灭绝的,所以他拒绝去传悔改的信息。
谈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有点尴尬,不信的人的情操竟然比信主的人来得更高尚,异教的人的比信徒更有守道义。然而大家不要惊奇,曾经听见有位还未信主的朋友这样说:“假如某某是基督徒,我就宁愿不信这个基督教!”换句话就是因为那个信徒的行为,令人瞧不起这信仰。的确,一位信徒口才再多好,把福音说得再动听,可是连常人都不会做的恶劣行为,竟然出现在那位信徒身上时,就足于令人怀疑基督教这个信仰是否真实。传福音不仅仅是嘴上说,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见证吸引人去探究这信仰,然后归信。哥林多前书4:9保罗说:“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信徒每天的一言一行,就是在告诉世人,我们所信的跟口里所说的是否一致的、是否真实的、是否美善的、是否有能力的。光说不做,这信仰没有意义,说的和做的相反,伤害更大。这是我们作信徒需要警惕的。
第16节是这次惊险旅程的结局,水手们在风浪平息之后,他们“大大敬畏”、“献祭”、“许愿”。这是他们亲身经历了神的大能而作的回应,相对于约拿先前的冷漠,水手们是敬虔又心悦诚服的。对于阅读这卷书的以色列人来说,他们的献祭和许愿早已被当时及后来的先知批评为只有形式,心里没有虔诚,当他们晓得异教徒在认识真神之后的积极回应,作为神的选民,是否也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信仰和属灵生命呢?书卷这一章不单是对那时的以色列人说话,同样也对今天的信徒说话,叫我们作一个真正顺服神的信徒,学习去爱那些我们认为不可爱的人。
经文第二部份由1:17-2:10,这段经文是一个神迹,违命的先知被扔进海里,神不单没取去他的命,反而让他被吞进大鱼的肚腹,又能活下来。约拿在鱼腹中三天三夜的经历,被耶稣借用来述说自己死后也到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的经历,也是唯一被耶稣确定的神迹(路加福音11:29)。这篇章在新约里变得有特殊的意义。
1:17这节经文突显出一个主题,就是约拿的特殊经历是神的“安排”,要突显的信息是神对生命的眷顾,即使像约拿这样抗命、违背神的人,神仍不把他灭绝,仍给他机会。这次的生死经历,令约拿回顾他的信仰,就是第二章的经文。
约拿书》第三讲
约拿书第二章
《约拿书》第三讲来自好牧人00:0014:53
第二章既是约拿的祷告,也是一首赞美诗,是一位受苦者蒙拯救而发出的心声。
2:1是序言,约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陷于极大的苦难中,神叫他从背叛神旨意的罪中回转过来。在鱼腹中约拿的祷告给我们以下几点教训:
神叫约拿在远离神的经历中再尝到亲近神的可贵,因而主动和自觉地向神祷告、亲近他,信徒要晓得神是随时、随地听的神,没有时空可以阻隔我们和神的关系。
约拿在神的刑罚和管教中看见神的恩典和慈爱。在鱼腹本来没有活命的机会,但神却叫它成为约拿的避难所;神要先知看见,尼尼微不比鱼腹凶险,神能保守他如在鱼腹中一样。暂且开下约拿本身的狭窄民族观念,和亚述人交往不是件容易的事。彪悍的民族不一定需要听远方弱国的先知所说的警告。传悔改的信息,对战无不胜的民族好像格格不入,心存畏惧是正常的事。
约拿的祷告反映他对诗篇的熟悉,诗歌中有很多其他诗篇的影子。他原是一位以神的心为心的人,可以透过神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心思,这是值得我们学效的地方——熟识神的话语,成为祷告的一部份。约拿在鱼腹中如同经历死亡的痛苦,故称之为阴间的深处(2:2)。虽然在海的深处与人世隔绝,但在绝望中他的祷告充满盼望,深信神会拯救他。患难越大,就越能成为看见神更大恩典的机会。
2:2-4这是赞美诗的第一段,第2节是对称的诗句,被译为“深处”的字,意思是“肚腹”之意,活在鱼的肚子里,就如活在地狱一样恐怖。约拿在此惧怕的并非死亡;而是怕可能被弃置在阴间,此后便与神隔绝,再无翻身的机会。但是,虽然约拿在进入阴间的边缘,神却垂听他的呼求而拯救他。神应允人在危难中求救的呼声,是诗篇常见的主题。
2:3约拿虽然被水手抛在海中(1:15),但他体认到这一切遭遇均出于神。此处再次强调了神的绝对主权,而约拿的用字亦生动地描绘了他沉入水底的情景。“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大水环绕我”表示水流,诗篇69篇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描述约拿被投在海中那种无助的经历。在深海中,约拿首先体认到这是神的惩罚,也明白除了神之外,没有其他人或事可以拯救他。
2:4在海中挣扎时,约拿的第一个念头是他已完全被神遗弃:“我从你眼前被驱逐”约拿早先欲逃往他施以躲避神的面,现在他发现自己被神所赶离,好像要往阴间,永远与神隔绝。这不是与他的心意形成了对照吗?本节的下半或许可以改为“我如何再仰望你的圣殿?”约拿之所以如此说,可能是他在被鱼救了之后重获信心,认为自己必再度于圣殿中敬拜神,这与他先前在大风浪中无动于衷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盼望并未断绝是约拿在这部份经文里的主要信息,不晓得我们的信心相比约拿的信心是多还是小?虽然约拿受到神的惩罚,但他对神的认识没有改变,对他自己来说,神是恩典之神,是会拯救人的神。我们所遭遇的患难,有部份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招致的,有些则不然,但要晓得,我们一切的经历都是神所容许才发生的,如果以为万事顺利是神的保守,遇上困难就是神不理我了,这样不是正确的信仰,或许作为信徒,要知道生活中遭逢的每一件事,都可以体会到神的恩典,叫我成长,更新我们的信仰,这样或能更贴近神的心意。
2:5-7这部份是赞美诗的第二段,再一次描绘约拿处于极大危难中,得到神的拯救。用不同的笔法重复主题,是表明这事十分重要。
2:5,现在约拿的四周都是水,他成了海水的囚犯,海草也缠着他,无论约拿如何挣扎,约拿总无法从这水牢逃脱,溺死似乎是必然的。
2:6的“山根”,确切意义并不清楚,在圣经里只出现过这一次。从上下文看来,它可能是延伸到海底的山的底部,是地下最深层之处,大概是那时代的人对地形的观念,描绘约拿沉沦到最低处。“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地”在这里含有“阴间”的特殊意义。约拿将阴间比拟为和巴勒斯坦的城市一样,有着厚重的大门与门闩,门禁森严,被关里面的人插翅难飞。所以一旦到了阴间,约拿将被永远禁锢,只是约拿在勾勒他下往阴间的情景之后,笔锋突然一转,作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坑”或“墓穴”,且在希伯来文诗歌中,与“阴间”是相关语,所以在这里应指死人要到的地方。约拿往下沉沦,到这里终于告一个段落,并且出现了逆转。约拿已沉到不能再低的谷底,悖逆和惩罚到了一个阶段便停止,耶和华伸手将他托住,并往上推。2:7的上半可以翻译作:“当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时”发昏或有失去知觉之意。在濒临昏厥之际,当约拿在鱼肚里晕头转向时候,他集中他的思绪在神的身上,在他的神学认识里,在他过去的经历中,他是拯救、生命的源头。
约拿不仅想念耶和华,他还向他祷告。第6节已表示,约拿的祷告已蒙应允。句末“你的圣殿”,同样亦出现于第4节末。是两相呼应的字词,代表着盼望的根基。2:8-9这部份是赞美诗的第三段,形式上近于敬拜。
2:8“虚无”原意是“偶像”,“神”是再加的字,文句大意是“那敬奉虚妄之偶像的人,实在是离弃了怜爱他们的上帝”,假神不会拯救人,因为它不是真的,所以人不会体验到神的爱,约拿在这次独特的经历里,切实地经历到他完全包围在神的爱里,这里隐约呼应着第一章16节,异教的水手最后向耶和华“献祭”、“许愿”。
2:9,约拿在亲身经历了神救其脱离死亡的大能后,答应要献祭并将偿还所许的愿,以表达他的感恩。他的话语正好与水手在1:16的反应相呼应。最后,约拿以精彩的陈述将其个人的感恩带到高潮:“救恩出于耶和华。”这是约拿对这次经历的美丽总结。耶和华是拯救的神!
2:10这是整个约拿在鱼腹中经历的结朿,所突显的仍是神的主权,呼应着1:17,当初吞下约拿的大鱼是神所安排到来的,现在把约拿吐在旱地上的仍是神的“吩咐”。如何开始、如何结朿,都在神的掌管中。这三天三夜的鱼腹经历,迫使约拿再一次检讨自己的信仰,我们看到的确有一点点的改变,只是仍不完全而已,在尼尼微城外的怒气表示他仍不接纳神的爱可以广延到以色列人的仇敌的身上。
这落在鱼腹而作的诗歌,显出约拿不认为自己还在危险中,反而是觉得已经安全了。神的安排有权能也有计划,目的是建设性的,不是破坏性的,更有积极的,最终要令人悔改,神的安排显示了他的公义和慈爱、信实与恒忍。
约拿有他个人的挣扎,每个信徒都有自己的挣扎,但从这诗歌学习到的,就是我们可否和约拿一样,以向神的祷告和赞美来回应不平的遭遇呢?信徒在患难中的信靠,更见神的信实。会更像约拿一样,晓得未脱祸患之先,神的恩典已是满满的了。约拿书》第四讲
约拿书第三章
《约拿书》第四讲来自好牧人00:0017:30
约拿书第三部份是第三章整篇,约拿再受差遣往尼尼微去。约拿在海上经历过生死边缘的挣扎,蒙神的拯救回到陆地后,一切重新开始了。所以我们若仔细去看,第三章和第一章的开首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只是接下来约拿的回应不同,整个事件就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3:1-2神的话语再次临到约拿,显出神对他子民的忍耐。若按一般人的眼光,约拿作为先知,却违背神的吩咐逃跑,早应该失去担任神仆人的地位,但在神的慈恩里,他对人的忍耐是远超我们所能想像的,圣经中记载了好几个有失见证的仆人,好像不敢认妻子的亚伯拉罕、躲避耶洗别的以利亚和三次不认主的彼得,但神却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在经历一番锻炼之后,他们仍然能成为忠心的仆人。在这里可以引发我们向两方面思想,首先是神的包容不是放纵,而是给予机会,神体谅人有软弱,彼得的失败可能来自胆怯,约拿的失败来自偏执。神容让他的仆人有退缩的时间,但不是这样就结朿了。亚伯拉罕、以利亚、彼得和约拿在失败的经历中,最重要的是神对他们的教导,以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着扭转,成为更顺服、更为神所使用的仆人,这种化恶为善的改变,真的超乎人的想像和判断。另一方面,神虽然有容忍,但人绝不可滥用神的恩典,因为有一日我们都要到审判台前向神交账,解释我们一切行事的动机,神不会接纳那些倚仗着恩典而任意妄为的人,反而当我们明白到在神安排的背后,必然有神的预备,他会为他的仆人开路,这样我们不是要更加顺服他吗?“我的恩典够你用的”这句话并不是单单向保罗说的,乃是向所有倚靠神的信徒说的。
3:3-4第3节的“起来”在约拿书里已是第五次出现了,这词语必会紧接着一个行动,第一次神吩咐约拿“起来”往尼尼微去,但约拿“起来”却往他施去。在风浪里,船主要约拿“起来”去祷告求生存,但他知道风暴的来由;第三章神再次吩咐约拿“起来”往尼尼微去,这次约拿真的“起来”往尼尼微去。信徒可以作恨多的事情,但都是顺服神的吗?不同的回应会产生很不同的后果,约拿这次终于顺服了,这是约拿的改变,他的改变却使尼尼微也得着改变,只是约拿并不是完全甘心,因为他仍未体贴神的心意。他去了,心态上实在有点不得不如此做,却想结果朝心中所想的发展,可惜事与愿违,令约拿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反弹。
尼尼微城有多大,以至要走三天路程,当中引发不少的争议,一般按当时的筑城的技术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我们相信这三天路程是指尼尼微城和周围的地区,也就是整个亚述首都的行政管理区域,那么它的范围便广大得多,实在需要走三天才能走遍,它所涵盖的人口才有第四章所记载的不能左右手的有十二万人那么多。约拿的宣讲有两个特色:首先他只走了三分一的路程,花了不太长的时间去宣讲,那里的人就有了反应,信息传播得很快,不用约拿走遍整个首都地区,尼尼微人已经作出了悔改行动,所以约拿停下来静观其变。第二个特色是宣讲内容精炼有力,中文翻译是十二个字,在希伯来文里其实只有五个字,谁也没想到会有一篇这么短的信息,却产生这么大的震撼力,连皇帝也要顺服,宣讲内容里的四十天有特殊意义,它是等待盼望的日子,在圣经里这是神观察、考验人的时间,例如摩西与神在西乃山上有四十天,以色列人在旷野有四十年之久,耶稣在旷野禁食祷告也有四十天。四十天之后,意味着神在这段期间观察尼尼微人的心志如何?“倾覆”一词和创世纪里所多玛、蛾摩拉城的“毁灭”(创19:21,25)—词是相同的,意思是倒转过来,就是完全的灭绝。我们不知道约拿用什么语气来宣讲这信息,但这五个字确实触动了尼尼微人的心灵,这是神的工作,信徒奉差遣,是履行神所赋予的任务,并不需要计算结果,因为那是神所安排,听道的人本身的意志也决定了他自己会不会接受,他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什么时候会结果、有收获?也不是全部由宣讲的人负责的,时间和人心掌握在神的手里。保罗提醒提摩太说:“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对信徒来说是很好的督促,对环境局势顾虑太多,只会使信徒畏惧却步,成为独善其身的基督徒,传道的良机可以是一瞬即逝的,我们只要有宣讲的机会就会把握机会去讲,人心的改变、何时结果子就交托给神吧。
3:5-10这个段落很详细描写了尼尼微城的人如何悔改。
3:5尼尼微人听到信息后直接的反应是“信服”,这个词语也可以翻译为“信了上帝”。这是对审判信息的降服。他们以两个具体行动来说明他们的悔改。就是“禁食”和“穿麻衣”,这两个动作在古代中东地区代表着优伤、谦卑和悔罪。特别的是禁食的参与者是由最大的到至小的,代表全民的行动,没有一个人躲开不参与。“麻衣”是一种很粗糙的布料,披上了代表放弃了娱乐与安逸,全心放在懊悔上面。
如果尼尼微人的悔改只停留在第5节,那么只是百姓层面的事,要全国整体的悔改还得看领导层的决定。从第6节由尼尼微王发动的悔改行动,就更全面、更彻底了。王在这里的角色是全民的榜样,他做到了极其谦卑和懊悔,四个动作:“下宝座”、“脱朝服”、“披麻衣”、“坐灰中”是十分具体的描写。然后他下的诏书才会有力量,能促使百姓遵行。在教会里,作头羊的是如何作带领的呢?以命令强制人去做来得好?还是以身作则来得好呢?尼尼微王虽然是异教徒,但在领导的事上,是否给了头羊一点点参考和反省呢?
人与牲畜都要悔改是把两者作为尼尼微的整体看待,因为两者不可能个别独立生存。从诏令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要求和一个盼望。第一个要求是尼尼微人“切切求告神”,就是他们的行为是有对象的,就是那位宣告要审判他们的主。第二个要求是“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丟弃手中的强暴”,悔改的另一个实践是以恩慈待人,这是很特别的,原来尼尼微人本来是知道什么是善良温柔,只是过去的强盛带来骄傲,使他们漠视了人的尊严,否定别人的生存权利。其实约拿的宣讲没有说明神为何要审判尼尼微城,他好像把神的话打了个五折,但尼尼微人对自己的残暴是心知肚明的,可能是每战必胜的日子,使他们仁慈的人性蒙蔽了,现在他们要重拾这方面的品德,更学习努力实践。
第9节是诏书的盼望,但我们要留心的是“或者”这个词语,尼尼微王很明白他们和神不是在进行一场交易,做些事去交换生命,因为生命的主权在神手里,唯有他才能决定人的生与死。神有绝对的自由随己意而行。敬虔的行为和祷告绝不能保证神一定饶恕;神没有赦罪的义务。然而他们仍抱持一线希望,因为四十天是一段时间,也是一个机会,当尼尼微人重新履行人的义务,以仁爱待人,对自己过去的恶行表示弃绝时,盼望神作最后裁决,以怜悯对待他们,并且不发烈怒。
第10节是约拿书其中一个高潮,神的“后悔”较恰当的理解是神“改变原先的决定”,为什么神的心意会改变呢?原来先知的宣讲不是绝对性,而是条件性的,神第一次吩咐约拿宣讲的信息是“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这是一句没有下文的句子,有许多空间容让尼尼微人作回应,约拿在尼尼微宣讲的信息是“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这四十天不是叫尼尼微人全城大逃亡,而是在一段时间让尼尼微人作回应。这里也很奇怪,尼尼微人没想过要逃命,反而是宣讲者约拿先前却逃跑躲避神,真是莫大的讽刺。
约拿心目中的神是只能爱护以色列的神,不能爱异邦,更不能爱以色列的仇敌。我们以为神是“赏善罚恶”、“儆恶惩奸”的,犯罪的人必须要受到惩罚才算是公义,我们把别人悔改的机会都堵死了,变了我们去定人家的赏罚。然而从约拿书这3:10里看到神真实的一面,他是慈爱、恩典的神,他珍惜每一条生命,以西结书18:23“恶人死亡、岂是我喜悦的吗?不是喜悦他回头离开所行的道存活吗。”耶利米书18:7-8:“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拔出、拆毁、毁坏。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这是否你认识的耶和华神呢?尼尼微人的经历,是否使你更全面认识神呢?
《约拿书》第五讲
约拿书第四章
《约拿书》第五讲来自好牧人00:0017:57
约拿书第四部份是第四章,这章的主角是约拿,在第二章里约拿接受了神的教导。在这一章约拿被神再次教导。第一次教导让约拿体会到神对自己的爱。第二次的教导却让约拿知道神的爱是遍及普世的。当然这段经文不单单给约拿,也给阅读这书卷的以色列人,以及我们这些现代信徒,神借约拿的经历向信徒宣讲,基督教的信仰是外向的、是指向全世界的。彼得后书3: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这节经文正好显明神的心意。神怜悯世上每个人,人人都应该有得救的机会。
4:1-3约拿第一个发怒的原因可能是尼尼微人的反应竟然与他所设想的完全相反,约拿只走了三分之一路程,宣讲的信息又不完整,但却已经使全城悔改。仇敌悔改的速度和彻底的程度,一定令他十分惊愕,民族的仇敌逃出神的惩罚,国家死敌现在真的因他的宣讲而生存,约拿是个热切的爱国主义者,产生的冲击无法形容,他的愤怒来自仇敌竟会悔改,而自己竟是促成这事的人,所以接下来约拿要求死,因为在爱国情怀之下,他实在难以面对这不能接受的现实,这是不应该发生的。第二个约拿发怒的原因是他埋怨神,他一向以为以色列的神一一耶和华,只会爱以色列民族,甚至只能爱以色列人,不能爱其他民族。这种认识是有错误的,因为神在创世记里一再向以色列民族的袓先亚伯拉罕显示,神要透过一个人以致使万国万族得祝福,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但可惜的是,后来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却要把耶和华独占,忽略了神要借列袓使万国得祝福的应许。所以当神的爱和拯救临到尼尼微人的时候,这就远远超出了约拿的宗教知识范畴,这位耶和华不是约拿一向从袓先及传统中认识到的耶和华,约拿从小认识的神爱不是普世性的,而是狭隘的、只属这个民族的爱,当神的作为跨出民族的界限,约拿的不理解便转变为愤怒了。
第2节约拿的祈祷词来自出埃及记卅4:6-7。与第2:2-9的约拿在鱼腹中的祈祷词意义相若,同样是对神慈爱属性的形容。不过这篇祷词其实一点赞美称谢的意思都没有,反而在对神说反话,又或是一连串的晦气话,约拿在埋怨神的确是厚施慈爱的神,只是爱到不分青红皂白,盲目施救,连亚述这么邪恶的民族也拯救,这是个什么的神?所以第3节约拿的求死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他实在不理解耶和华,他受不了一个行事远远超出他估计的神。这次非常成功的宣教行动,却令约拿非常失望,今天约拿眼中的耶和华好像不再是他所认识的神;亚述民族的存留,对以色列民族的命运必定有影响,所以他要求死。
4:4-11耶和华对约拿的质询以一个问句来回应,意思是“你这样发怒对不对呢?”神在促使约拿反省,可是约拿以行动来回应神的询问,代表他发怒是合理的。
第5节约拿在城外筑棚观看,是一种期望,因为他宣讲的讯息是“再等四十天,尼尼微就必倾覆了。”他就耐心等候满四十天,他要观看这城的悔改是否昙花一现,若果尼尼微人的悔改只是三分钟热度,迅速再陷入罪恶里,他便有机会看到这城的倾覆,民族大仇得报,大快人心。他也许观看神是否执行原来的毁灭计划。约拿的行动表明他认为自己的愤怒是合理的。
尼尼微属热带的半沙漠地带地区,野外生活时搭棚是必须的,当地中午温度有四十多、甚至五十多摄氏度,又极干燥,环境十分艰苦,有高大的植物荫庇是很不错的条件,所以第5和第6节是有关系的。蓖麻究竟是什么植物?今天仍然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棵植物应该很高大,覆盖面很广。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神迹,经文记载:“耶和华神安排……”,这不是偶然的事,更不是自然界的规律,是神特意制造的、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出现的。神这个安排的第一个目的是“救他脱离苦楚”,很明显约拿在烈日曝晒下,已很难再熬下去。神迹拯救其实在约拿身上已是第二次出现,与第二章的拯救互相呼应,不过那次神使用大鱼,这次神使用蓖麻,然而究竟约拿从他身上出现的第二次神迹领悟到什么呢?可以说是没有,约拿只是“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这种情绪描写其实是极大的讽刺,早前约拿不是向神求死的吗?那么他应该“生死置诸度外”了,为什么现在竟然因为这棵植物而大大喜乐呢?唯一可以解释的是约拿认为可以凭借这蓖麻的荫庇,便能让他等够四十天,看看尼尼微城会否被毁,约拿的反应完全是个人的、自私的。尼尼微城里与城外也成了两个世界,城内是集体的谦卑悔改,城外却有一位怨愤自恃的人,两者成了一个极大的对比,哪样讨神喜悦呢?相信从前以色列的读者和今天的信徒,在心里已经有很清楚的答案。
约拿作为先知,作为神的代言人,他在这一课的学习还没有完全,不过神已安排了第二个步骤去教导约拿。第二天,高大的蓖麻枯槁了,这次是“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这是约拿经历的第三次神迹,只是前两次目的是拯救他,这次却让他受苦。神还安排了炎热的东风,这风由阿拉伯沙漠吹过来,高温炙热而且极干燥,即使躲在屋里也很难受,何况约拿在毫无遮蔽的郊外。约拿的反应仍是个人的,第8节记载约拿第二次求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将自己看得极重时,情绪变化可以是十分极端的,前一夜约拿求死,第二天因蓖麻而喜乐,第三天又求死了。
神在第9节再次向约拿提问,这次的提问是很有启发性的,根据常理回答,为蓖麻发怒是不合理的,那么追问下去必会碰到约拿躲到城外的原由。约拿拒绝了神的引导,不想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约拿的回答是非常无礼的,近乎小孩子在撒野,他的回答也纯粹是个人的,依然是“我”的问题。约拿在神面前其实已无话可说,只是他拒绝了向神降服而已,但神仍然爱约拿。所以在第10到第11节里,神直接向约拿教导,神的教导有三个重点,第一是主权在神,第二个是珍惜生命,第三个是怜悯万民。
蓖麻的生至死,完全不由约拿控制,因为那是神掌管着,宇宙之内,没有一样不在神管掌之内,神的主权是绝对的,神是创造之主,也是生命的主宰,神有最高的决定权。这一点约拿其实是认识的,他是以色列人又是先知,只是他在民族意识上的偏执令他在这方面的认知被蒙蔽了。神对约拿教导的第二个重点是珍惜生命,也是神在第4节及第9节想引导约拿回答的答案。借蓖麻的教导令约拿有更深刻反省,顾念一棵植物,只因它令你畅快,所以蓖麻非常重要;拒绝尼尼微人得拯救,只因他们威胁你的国家,所以他们应该被灭绝。这个对比用不着高深的学问,谁也知道答案不对,人的生命永远是最重要,唯一令你不敢正面回答只因为自己有偏执。
神要教导约拿第三件事情是怜悯万民,谁的生命都一样重要,神都一样的爱他们,那么谁去告诉他们神爱世人,谁去告诉人要弃恶从善呢?岂不是由已认识真神的人负担吗?岂不是由作神仆人的先知去宣讲吗?的确亚述人行事邪恶,但谁说他们就没有悔改的可能呢?约拿一旦宣告神的信息,他们立刻就悔改了,只是在约拿的偏执下,才认为尼尼微人不配得着神的拯救。神的怜悯更临到与人互相倚赖的牲畜上,,因为若尼尼微被倾覆,牲畜也不能幸免,牲畜的生命不应被忽略,这里与第3:7牲畜也加入忏悔的行列互相呼应着。
圣经没有记载约拿的回应?但圣经更注重的是读圣经的人的回应,约拿书其中一个教导重点是顺服,约拿在学习这功课上经历过很严厉的管教,那么作为现代的信徒又怎样呢?
顺服会是一件难事,信徒若坚持自己的偏执,就会蒙蔽我们不去跟随神,偏执纯粹是人意,是偏见的、不合神心意的。要解除偏执,就要多自我省察。根据圣经的话语、祈祷中圣灵的引导,然后比对自己的心思意念,那些是自己的意思其实很多已能分别清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若有疑惑,可以去请教属灵的长辈和其他成熟的肢体,他们的分析和辨解,常会帮助我们弄清楚事情,让我们明白盲点所在。
顺服可以是件容易的事,只要过的是以神为首位、以神为中心的生活,以赛亚书第五十五章9节:“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当中的精意是否每位信徒都服从的呢?神是至善的,他的作为必然对信徒、对世人有好处,我们是否愿意降服?是否愿意跟从神的指示而行事呢?
好牧人微信公众号
好牧人微信公众号是您的属灵装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