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换的八个着力点(3)

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换的八个着力点

一一着力点之三:学习单位设计学程案翻转教学设计、整体学习导航图

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换的八个着力点(3)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核心素养教学转换着力点之三,就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上强化三点:一是从碎片化课时设计走向系统化的学习单位教学设计;二是从常态教学方案设计走向教学评一体化突出六元理解的翻转教学设计;三是刻意重视具有脚手架功能的整体导航图设计。

一、学习单位设计一一撬动课堂转型一个支点

钟启泉先生在其新著《课堂研究》一书中对单元设计有如下论述:

单元设计既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也是课时计划的背景条件。单元设计是“课时计划“指引。“课时主义”把教学内容体片化地当作知识点来处置,缺乏“全局性展望”一一教师在上某一节课时必须瞻前顾后:这节课同以住的课时教学内容有着怎样的联系,往后的课时又将怎样展开。单元设计意味着打破”课时主义”束缚。在单元设计中决定性的环节是基于“核心素养”,整合不同的“教学方略“,不管哪一种教学方路,“核心素养”都是共同的追求与最大的优先事项。

单元设计有“目标一一达成一一评价”、“主题一一研究一一表达”两种设计思路。

崔允漷先生在学历案设计中提出了一个以学习单位进行整体、系统学历案设计的主张。一个学习单位指的是一个相关主题、一篇课文或一个完整单元。

结合二位大伽观点,我赞成从碎片化课时设计走向系统化的以一个学习单位学程设计,即从原来关注教的设计走向关注学的设计,从仅关注流程设计,走向更关注学程设计一一学程设计案。

二、追求理解、以终为始的翻转备课一一教学转型的思维革命

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提出拟向教学设计观点:

“逆向设计”: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要思考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哪些证据表明达到了学习目的;必须首先关注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

该设计方法所“逆”于常态教学设计之处主要在于:在常态教学设计中,评估是教师最后要做的工作;而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首先就要考虑评估方案,书中称之为“可接受的证据”。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这也就是我们日常教学设计时所要思考设计的教学目标,查看课程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当然,我们收集的证据既包含传统的测验和考试,表现新任务和项目,观察和對話,也包括不同时间内的学生自我评估。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有了明确的预期结果和合适的评估证据后,我们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搞清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

理解”:“理解”的指标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认,而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作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认为理解是多维、复杂的,为了构成成熟的理解,他们形成了一个多侧面的视角,即理解有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

上面观点我的认识有二点:

翻转教学设计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设计思路而言的。习以为常思路是,先确定目标,再确定学习内容,最后设置达标检测。而拟向设计是先确定学习目标,再确定检测目标达成判断指标、依据,最后依据欲达成这些指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我称之为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

多元理解也可称谓深度理解一一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前三个侧面好理解,洞察指的是批判性思维,有选择吸收、个性化理解,神入指的是共情思维,换位思考它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自知就类似于元认识,对认知的认知。

从常态教学方案设计走向教学评一体化突出六元理解的翻转教学设计,是教学转型的一次思维的革命。

三、具有脚手架功能的整体导航图设计一一教学转型的有效载体。

卢明、崔允漷主编的《教案的革命一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一书中,对整体导航图设计设计了如下框架:

首先,让学生明白本学习主题内容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所学内容处于什么样的知识系统之中,它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其次,明确告知学生重、难点是什么,应该怎样去突破; 第三,明确本主题应该按怎样的路径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第四,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学会了;第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思路。

学习单位导航图共有五部分:

(1)、标明资源的位置:版本、教材范围、页码。

(2)、阐明地位与作用:学生学习新知的过是沟通已如与未知,构建与丰富知识网络结构的过程。因此此部分应阐明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前面学过什么,后而接着要学的是什么,它与未来学习内容的关系,以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形成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影响等。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对所学内容地位、意义和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激发求索新知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能够从系统的角度去看待所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而自觉地构建以致丰富原有的知识体系,使新学的知识点讯速结构化、网络化,避免以往学习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

(3)、指明学习路径:知识的获得是需要路径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需要前备知 识的 铺垫, 并按 照一 定 的程序进行。常见的学习路径有:循序渐进式、串联关系式、并联关系式、综合应用式。让学生预知整个知识学习的大致流程,需经历哪几个环节,这些环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精力的科学分配和学习活动的自主安排,能有目的地投入到到各学环节中去,使学习更加有的放矢。

(4)、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指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给出突破难点的建议,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其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奠定基础。

(5)、说明评价标准。会对自己学习的果城出准确的判断,是一个学生学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告知学生在本主题的学习之后,通过完成哪些评价任务来判断自己是否过关,包括“合格”标准和较高标准,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上的“明白人”,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真实水平,减少了习的盲目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赏析本书提供的一个关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导航图实例:

(1)本学习主题的内容为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人教A版高中教学选修2-1(2007 年版)1,p38一43(2 课时)

(2)椭圆是圆维曲线一一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中的第一类曲线,是学习双曲线的前备知识,是高者解答题检测的重要内容,之前学习了圆,可以借鉴研究圆的思路与方法来研究椭圆,求曲线方程的般步牌是本主题中探究椭圆标准方程的基础。

(3 )本主题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椭圆的定义一标准方程推导一一简单应用。

(4 )本主题的重点是椭圆定义的获得和应用、根据条件求椭圆标准方程和“坐标法”、“转移代入法”的应用i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化简。你可以通过任务1和任务2完成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并通过思考5辩析椭圆标准方程未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你可以通过评价任务验测题的完成情况来判断自己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木节课提供的A组能习(作业)是合格标准,B组练习作业)是较高要求,供你选择。

整体导航图就是为学生学习搭建的一个脚手架。究竟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应该怎么去学,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学会。按照提供的路经进行自主学习,改改本主题的难点,使学习更具针对性。

导航图设计遵循用学生的明白的语言、学的逻辑去设计;导航图要把知识来龙去脉说清楚;导航图要构建体现知识点之间关系思维导图:导航图要突出重难点突破策略、技巧;导航图要让学生明晰“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你怎样到哪地方去,你到底去了没有“这三个问题。

总之,整体导航图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有力助手,有路线图、方向盘、导航仪的作用。它实现了随意、碎片化导航到系统、全局、整体导航的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换的八个着力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