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国际学习第四天

      吃饭时就听说了波哥要在小石头教室上晨诵课,所以吃过早饭就直奔目的地。

运城国际学习第四天_第1张图片
小石头教室
1.复习昨天诵诗《其实,我是……》

2.让学生续编,同时给孩子鼓励性的表扬。

3.走入今天的晨诵《读诗的窗口》,师范读,生跟读,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分句读,并指导学生读诗的感情。

4.让学生齐读,并问学生你读诗的窗口在哪里?

5.出示书柜图片,告诉孩子这就是我们读诗的窗口,告诉孩子读诗不要拿腔拿掉。

6.出示电脑的图片,告诉孩子这是赵老师读诗的窗口。

7.出示窗台的照片,告诉孩子这是我自己读诗的窗口。

8.出示寝室的图片,告诉孩子这是我们读诗的窗口。

9.出示足球场的图片,告诉孩子们这也是你们读诗的窗口,并告诉他们只要你想读,哪里都是你读诗的窗口。

10.出示花草的图片和孩子游玩的图片,告诉他们花草,麦苗也是你们读诗的窗口。并让他们齐读自己创编的合个情景的诗。

11.总结并告诉小石头,那些花草,那些鸡鸭,听了你的诗才变得有意味。只要你用心,所有的东西都会成为你读诗的窗口。但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行走中你还有更多的是可以接触。但我要问大家啦,什么样的诗句才是最美的?只要是从你的嘴中流淌的诗句就是最美的。并出示常伯青(来的最晚的学生)的图片,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努力编织了最美丽的诗句。

12.就这样在这样的窗口下再次回归诗歌感受这个窗口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感受就是:其实晨诵不用解释过多,只要点到,把唯美的东西送给他们,让学生去读,去感就行啦!

运城国际学习第四天_第2张图片
sunshine教室

         第一节孙老师的公开课《桥》

1.齐读课文。

2.出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五幅画面,细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告诉孩子这是故事描写前创设的一个情景。这也是描写小说的第一要素创设情境。那都出现了哪些景色?雨下在什么时候?安排在黎明有何用意?雨势怎么样?(像泼,像倒)洪水怎么样?(势不可挡)你会怎样?跑,那你呢?你会创设什么样的情景?

3.引出第二幅画面,为什么把老汉安排在此时出场?面对人们的惊慌,老汉会在想些什么?在生死关头他有几种选择?他选择了?什么决定了他的选择?并举出实例如果发生在教室,你们会听我的指挥,老师最后离开,如果我不在教室,在商场还用组织人逃吗?告诉孩子这就是身份决定了选择,到这故事是不是可以结束啦?

4.出示第三幅画面,老汉与小伙子的冲突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把小伙子揪了出来,此时故事是不是可以结束呢?(老汉是党员对人民的情怀做到了,但是对小党员没有体现出来。)

5.出示第四幅画面,之前小伙子是求生,现在他却让老汉先走,是因为他感悟了吗?老汉此时想喊什么?喊出来好还是不好?

6.出示第五幅画面,为什么到最后才揭示她们的关系?这是典型的欧亨利结构,凸显了老汉不仅是党员的形象更是父亲的形象。

那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回顾文本,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设置冲突?怎样把事情推向高潮,怎样结尾?      

     第二节魏老师对这节课就进行啦教研,指出语文课需要彻底的分析,可以分为三部

第一部:基础关——字词分析,课文朗读。
第二部:——核心预习,教什么怎么教。
第三部:梳理文章结构,读写结合,课后让孩子明白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而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小说:主题,结构,人物,修辞,应该重点聚焦小说的结构即1.提出问题,形成一个冲突或陷入一个情境,2.冲突设置,怎样解决?(主冲突和次冲突)3.尾声

     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孩子建构小说的结构。在讲授这节课时可以先说结构再把内容嵌进去,也可以讲过之后让孩子自己创设情境续写故事。而续写故事可以对文本的漏洞进行分析比如这篇课文,当洪水来临时谁先来谁先跑?怎么可能是老汉等在那,然后群众排成队呢?桥坍塌时可能死一批人,怎么可能是一个人?就这样慢慢的引导学生写作。

       收获: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也要把文本与写作结合起来,给孩子展示作文的写作方法。

运城国际学习第四天_第3张图片
小石头教室的张老师

1.挑生读词语,后齐读一词2遍。

2.出示杨桃的图片和资料,询问学生杨桃的形状。(真理不是喊出来的)

3.根据实例解释词语,并出示句子让学生读,另外还出示形近字让孩子辨析。

4.挑生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某人某地做某事)让学生分别说出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再让学生连成一段话。

5.老师补充当学生嘲笑我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出示答案。

6.出示事情的开端的句子挑生读,并提出问题,我画的是平常见到的杨桃还是现在看到的杨桃?那小男孩此时在做什么选择呢?选择时难吗?所以说第一段可以去掉吗?并出示爸爸说的话让学生读。(不能,因为他为后文作者老老实实画作铺垫)

7.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作者交作品的场面描写。思考为什么老师的神情变的严肃、和颜悦色了?

8.出示最后一段,他们的教诲是什么?(3个方面:嘲笑,角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结合道德图谱。

    收获:问题方式一环扣一环,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运城国际学习第四天_第4张图片
飞鸟教室

1.渔歌子是不是题目并解释它是长短句。

2.出示作者的资料,让学生提炼信息。

3.字词关:挑生领读生字词,并讲解塞的多音字。

4.读诗关:挑生读。

5.理解关: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前两句你看到了什么?并读出美丽的感觉。那在这美丽的西塞山前还有什么在飞,什么树在开花呢?对呀,有很多,为什么张志和只写白鹭呢,桃花流水呢?出示《山中问答》这首诗让孩子们明白桃花代表着美好,并在书上圈出西塞山的美景,思考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6.出示后两句,让她们明白这是一幅人物画,并圈出描写景色的词语。那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你们这首词总共写了几种景?(9种)

7.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不须归?(其实想要表达不想经历朝廷的纷争)进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渔夫呢?

8.带着理解再读诗歌,思考他垂钓时心里想的是什么?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山水渔夫图并与江雪作比较?进而引出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区别。

     嘿,看我们苏苏在课堂上那神采飞扬的样子,赞吧!课后王老师说,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要求有理有据,上课时老师不能先入为主,否则会把学生圈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中,这样会抹杀孩子的思考力,所以课堂上必须给足孩子思考的空间然后再抛出答案。哈!还真是受益匪浅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城国际学习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