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先得月—访浙江省游泳队教练傅百练

     

      体工大队与浙江日报社面对面,只隔着一条林荫茂密的体育场路。2019年8月1日上午9点,我和历任省游泳队领队、教练、一大队副大队长、二大队大队长、训练处处长,家住体工大队里面的傅百练傅老前辈在浙报大楼一楼的星巴克接上头了。

      傅百练老师来自省内游泳强市宁波,1959年3月,15岁的他接到调令后到杭州参加游泳集训,59年9月,参加了第一届北京全运会。全运会结束后,浙江省游泳队随即成立,傅百练和参加全运会的十几名优秀选手一起成了省游泳队的第一批队员。省游泳队刚成立时,教练派来两位,一位是从东海舰队转业的嘉兴人王艺,一位是来自广东、擅长蛙泳的居英良。61年,省游泳队迎来了一名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的教练金霖俊,62年,又有北京体院毕业的四名本科生分配下来,其中有傅百练的教练梁鼎新,还有一位叫黄仁荣,是带出孙杨的国家队教练朱志根的教练。随着教练组实力的加强,省游泳队渐渐走上了正轨。

    当时训练的条件非常艰苦,傅老师说,由于没有自己的游泳池,在省队成立后的近二十年中,每到冬天,都要去外省训练。二十年中,先后去过合肥、重庆、武鸣、长沙黄山等地。外地的温水泳池多数是短池,泳道又少,往往需要等到主队训练结束,甚至对公众开放以后才能进行训练。每次去外面训练,出门要带上铺盖、行李、和分量不轻的训练器材。比如那时带的棕垫,一块就有六七十斤。虽然训练条件十分艰苦,但还是练出了一定的成绩。第一全运会,陈效邠获得了女子200米自由泳亚军,是浙江代表团个人得奖牌仅有的两名运动员中的一个。第二届全运会,获得女子团体第四名。相较于其他项目,游泳是走在前列的,被视作省运动项目的重点。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省队的“队风建设”是一以贯之的。除了‘吃苦不怕苦’,整支队伍还有良好的学风。秉持‘出成绩与出人才并重’的培养理念,队里非常重视学风建设。外出训练期间,不放松学习,队员之间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年龄大的、成绩好的指导年龄小的和成绩差的。1963年,在过三峡时去重庆的轮船上,当时任队长的傅百练就给小队员们做过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讲解。由于长期在外训练,队员普遍跟不上文化课程学习的进度,但只要一回到杭州,队员就会集中起来猛补文化课。文化课之外,见缝插针,学院出身的年轻教练们一有空就轮流给大家上《体育理论》,‌‌《生物力学》等专业的知识课。外出比赛期间,只要逮着机会就主动向同行和其他运动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学习。

      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期间,听到美国游泳队要来上海表演的消息,省游泳队立马赶去观摩、取经。除了外出观摩取经,游泳队队员平时还经常啃读游泳专业的书籍杂志,对世界上著名游泳教练员、运动训练专家耳熟能详,对他们的新理念,新方法分享神速。学习成为全队上下的习惯,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思考,得到的是进步和成长。队里不断有年轻运动员通过高考考入高等学府。

      如果说“队风建设“是省队取得点滴成绩的基础,那么制度建设则是浙江游泳事业破浪前行的保障。

      1980年1月,全国体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更快地培养体育人才,争取在世界舞台上创造优异成绩,促使体育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从1980年起,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地都建起了小型室内游泳池,提供少年儿童进行冬季游泳训练。为保障冬季游泳池加温的燃料费用,省体委联合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每年补贴燃料费三千到五千元,保证了全年系统训练所需。

      为促进科学化训练的进程,省体委组织全省相关科技人员,省队教练员等专家,反复讨论并参考国外年龄组游泳训练的经验,制订了浙江省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选材标准,并在年复一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逐渐加以完善。

      改革比赛制度。过去的比赛基本是不分年龄组的,八十年代初,借鉴游泳强国美国的做法,开始采用分年龄组比赛制。事实上,小年龄的孩子每差一岁,能力就相差不少。分组后,不仅体现了比赛公平性,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参赛积极性。

      到后来越分越细,客观上,随着组别的增加,金牌数更多,参与比赛人数更多,有助于鼓励和促进各地体校业训梯队的规模化。

    八十年代初,省游泳队拥有了自己的游泳池。虽然只有2米宽、未达国际标准的六泳道,(后改成2.5米宽的五泳道)但训练终于不必风餐露宿到处跑了。建游泳池后,为加强各省之间的交流,浙江率先举办短池(25米)邀请赛,请我省周边优秀运动队参加。随着影响力的增大,参加的队伍也越来越多,后来由浙江省办发展成为各省轮流办赛,最后成了国家办的正式赛制。这也为国际泳联世界短池锦标赛赛制的建立提供了思路和样板。

      “短池邀请赛”大获成功后,省队召集各地市的少体校,将原先分散的、零碎的专项测验改成了相对固定的检查冬季训练效果的测试,定名为迎春杯。选材由分散的“测”,变成了集中的“赛”。以赛带练,以赛为练,让各路业训队伍在竞赛中成长。赛制的改革对于地方少体校的业训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随着业训制度以及赛制的不断完善,省内的青少年游泳业训走上了康庄大道。

    “在赛制发展的进程中,浙江游泳人体会到,比赛不仅检验了训练成果,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法,着实是带动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使得后来赛制更多样化了。这些改革与创新的措施,推动了浙江游泳事业不断登上新台阶”。

      傅百练老师说,省队在杭州,对于‘杭州游泳’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大的利好是向杭州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许多能吃苦、爱学习,德才兼备的教练人才。2018年,浙江省游泳队举办六十周年庆典,与会者济济一堂。放眼望去,当年的运动员大部分成了各个层面的教练骨干。其中有担任过国家队总教练的张亚东,国家队名教练朱志根、徐国义、何新中以及扎根杭州的许多冠军启蒙教练,如陈波、娄红梅、吴霞君、周永根、陆穗、柏自悦、朱颖、魏巍等。省队在杭州的第二个好处是便于发现杭州的游泳人才,因为近在咫尺,所以方便省队教练对好的苗子进行考察和追踪,杭州有好的苗子一般不会遗漏。此外, 省队在旁边,对杭州游泳教练员训练水平的提高,业训理念和手段的更新,以及后勤保障领域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傅百练是2004年退休的。退休后的十几年,他看着‘杭州游泳’一步步走进了辉煌的黄金岁月。当我问及杭州游泳的未来,傅队说:有这么多奋发向上、勇于攀登和顽强拼搏的优秀游泳教练人才和运动人才,‘杭州游泳’的优势将能继续保持很长很长的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访浙江省游泳队教练傅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