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其人》读后(作者:曾庆有)

​​

《书如其人》读后(作者:曾庆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王渐鸣新书《书如其人》,写史谈诗论书品人,融文史艺于一炉,集知情意于一体,很有学术和文学水准。

一、诗意氛围

《书如其人》以散文的笔法写史,以小说的笔法写人,既有散文典雅之风,又具小品生动之姿,将不同类型的书家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对杨凝式书写《韭菜帖》的描写,使书法作品不再是一件僵卧的文物,而是一种创造的生命呈现。对文天祥的描写,使我们到达现场,成为历史的见证,而千载之下,仍能感受英雄的壮烈与伟大。他已经不是历史的静观者,而是参与其中,时呼,时叹,时而愤激,时而沉郁,而从不隐藏由人物激发而起的情感。这种表达力很强的文字,既是来源于作者对人物具有一种同情的体验,能与之同悲喜,共忧乐。

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以对白居易、元结诗歌的研究,开创以诗证史的历史研究法。《书如其人》则通过对书家大量诗文与书作的解读、品鉴、互证,为我们打磨了通达书家精神和艺术殿堂的钥匙。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是生命的表现。我想,诗言其志,文以载道,书画其心,皆为生命表现的具体形式。此书通过对书家的诗文、书法两种表现形式的分析研究,让其相互映射,还原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创造的人,并抵达其心灵深处,从而阐释了艺术创造的精神与真谛。

对于书法艺术的主体、对象与内容,我们一般而言比较重视书家的品格与书写的物态化成果,书写的内容则似乎无关紧要。如书中所举,诸多名帖只是问候致意的信札往来。但作者以其行家的眼光,细微的分析,如米芾的《珊瑚帖》,既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又重建了书写的现场,揭示了米癫的性情与作品的面目,让我们感受一个创造者的癫狂与天才,激情与快乐。

书法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以为是对克罗齐“艺术即直觉”的最好诠释。心灵的直觉,以恰当的形式表现,诞生了艺术。艺术的创造不是理智的活动,而是心灵的直觉活动,米芾正在完成的即是直觉的表现。作者告诉我们,米癫写《珊瑚帖》时,并无事先周密的布局安排,只是随兴之所至,见缝插针,书画一体,只图一时快意,简直“无法无天”。我们看到,中国许多伟大的艺术,就是这样一种创造出来的。

打通诗文与书作的疆域,使之互证互补互通,加以独特的叙事风格,立体地研究书写的人和人的书写,赋予这本书法艺术普及读物既具学术价值,又具诗意氛围,在书法研究中很有创意。

《书如其人》读后(作者:曾庆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历史维度

艺术史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巴赞的重要著作《艺术史》是一种宏观的艺术通史;沃尔夫林的名著《古典艺术》作为专史,则更为重视艺术自身内在生长的规律。

此书则以一种开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将书家作为历史的存在进行研究,将书家个体的生命史放在历史大背景下来观照,将书家的书法放在民族文化的脉络中进行比较,既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注重当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风尚以及精神状况对书家的影响,重视命运及天性对其思想、人格、艺术的影响。通过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个体生命与艺术生命的有机结合,深层次、多维度地揭示了这些旷代书家的精神特质与艺术风格,并由此揭示出那个时代的精神与艺术特征。

作者重视书法艺术发展内在的规律,把握了书法艺术风格求新嬗变的必然之势。我们民族的文化生命,之所以元气充沛,正在于对对成规的挣脱,对自我的否定,对创新的追求,而我们江西黄庭坚,就是这种典范。

民族历史,个体生命史,艺术发展史,在此形成了三重具有内在关联的历史脉络,通过其有机的交织渗透,围绕书法艺术这个焦点,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形式。这种构设营造,体现出作者广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化学养与艺术造诣。

《书如其人》读后(作者:曾庆有)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观书之道

作者对书家,书作,书论都有精到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供给我们一种可确定的知识,激发我们对书法理解的渴望。

文字的书写成为美学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定型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并达于书法艺术的一个巅峰,至唐、宋又达到新的高峰。但作者似乎偏爱宋人,我揣摩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艺术偏好。作者学书,从帖入手,确立了书法的艺术趣味,而宋代尚未有碑帖之分,名作多手札之类,是帖学的典范。

其次是审美趣味。书法美学从汉魏尚质,晋人尚韵,唐人尚法,一路下来。宋人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在艺术上开启了尚意的风尚,从而劈出一个文人山水、文人书法的时代。宋人以书来抒写生命性灵的艺术创造,达于至人无法,为我立法之境,可能影响到渐鸣的书法实践和美学思想。

再次是人格感召。古人极重视精神人格与书作价值的关联。《书如其人》之名,令人自然联想到字如其人,知人论世,薄其人恶其书,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的传统书论;联想到文艺品鉴中的人格主义传统。宋代科举取士,开启了寒士入仕之门,与晋代“世胄登高位,英俊沈下潦”的门阀世袭制度比,有了进步。书中列举的人物,多出平民之家,或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与才具,或有文学艺术上突出的成就与杰出的创造精神,或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气节,或有一种生存的智慧或自由的精神。作者为文天祥、岳飞、张孝祥写史,为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写史,为杨凝式、米芾写史,其字里行间,自能感到作者既具儒家入世精神,也欣赏道家遁世的精神人格。此种儒道互补的状况,千百年来就神奇地主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书中,作者的书生情怀,尤其是那种追慕前贤的入世精神,表现得尤为强烈。

梁漱溟先生说: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

渐鸣对书法风格嬗变的把握,对书法品格的审美取向,对艺术人格的品鉴,对书法技法和书法精神的专业解读,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深入,以一种兼收并蓄之态,一种通达睿智之怀,对宋人的书法遗产进行了整理和阐释,勾勒出有宋一代较为完整的书法艺术面貌,精辟地阐释了书道与观书之道,让我们从中体悟到构成书法艺术价值和本质的要素。

《书如其人》读后(作者:曾庆有)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四、文化担当

文化是立国之本。

陈寅恪先生说:国可亡,文化不可亡。

徐复观则认为道德、艺术、科学是文化的三大支柱,突出了艺术的重要地位。

宋代积弱积贫,以至偏安江南一隅,但其文化仍然十分发达,其成就涵盖文化的所有领域。宋代亡了,明代亡了,但共同的文字和语言构筑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石,这也是屡遭外族侵略而不灭亡的原因。

当今之中国,国力强盛,而文化、精神反呈贫弱之势。我们的精神口粮,渐为外来快餐文化取代。

渐鸣凭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由书法艺术为切入点,阐释、普及民族的文化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大义,彰显历史杰出人物的精神良知,确实是做了一件极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四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如其人》读后(作者:曾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