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于1967年10月8日被玻利维亚的政府军逮捕,然后关在一个废弃的学校里等待处置。得知消息的玻利维亚总统巴里恩托斯立即下令处死格瓦拉,看来他完全不是格瓦拉的粉丝而且对他相当的反感。第二天看守的士兵们开始抽签决定到底谁去行刑,最后抽中签的是一个中士,他走进那间破旧的校舍,先后朝格瓦拉的双腿、腰部和脖子射击,这样既保留了他的脸部完整,也看着像是在战斗中牺牲。中枪的格瓦拉咬着自己的袖子尽可能地不发出惨叫。
随后格瓦拉的尸体被直升机送到一个医院里拍照和展示,完事后被军方秘密处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到底是烧了还是埋了。但是秘密总有人知道,30年后他的遗体被人从玻利维亚的某个地方挖了出来,通过DNA对比确认是他本人无疑。随后遗体被送到古巴的圣克拉拉省,安葬在一个为他专门修建的陵墓里。时间到了2017年的10月9日,也就是我们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正好是格瓦拉去世50周年,凑一个整数当然是值得纪念的,那天古巴为格瓦拉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连古巴的一把手劳尔·卡斯特罗都出场了。
格瓦拉1928年出生在阿根廷,在他大学以前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没有特别聪明也没有特别帅,本科专业是医学。他人生的转折发生在大二的暑假,放暑假后他既没出去打工挣学费,也没回家帮母亲干活,而是跑到阿根廷其它省份游玩去了。玩上瘾后他大三干脆休学一年骑着摩托车打算跑遍整个南美洲。那个时候是1951年,即便在今天骑着摩托车周游列国也是一件奢侈而大胆的事儿,因为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摩托车,也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掏得起盘缠,所以结论是格瓦拉家里很有钱。
他家的确是不差钱,祖上算是阿根廷的名门望族,家世显赫。如果分析一下这年头那些放暑假骑行去西藏或青海的人,能发现这些同学身上的一些共性,他们有不羁的灵魂,或许对现状不满,想逃离身边的一切追求自由,甚至追求一些很抽象的东西,说得好听是理想主义,说得不好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年格瓦拉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反正自己有钱也有摩托车。
理想主义年轻人不但喜欢到处逛,而且喜欢记录,比如拍个照片拍个视频发个朋友圈或微博之类的。但是那年头没有手机也没有便携的相机,所以格瓦拉同学只能写日记,这日记后来被人集结成册出版了,就叫《摩托车日记》,而且还被拍成了同名电影。无论这种日记还是这个电影,对于不好这口的同学而言,似乎比较枯燥。当格瓦拉出名之后,尤其是他去世之后,《摩托车日记》广为流传,开始被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党们追捧,格瓦拉也成了自由和反传统的标志。
《摩托车日记》内容描写了格瓦拉和他的小伙伴穿越美洲好几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也描述了不少相当苦难的事情,这些经历给了格瓦拉很大的震撼,他由此萌发的思想特别像我们中学历史课本里革命前辈们的思想,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然后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因此在他的日记里有不少关于革命的想法。当他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到处奔波干革命时,如果再对比一下他当初的日记,就很容易被那种理想主义精神所打动,假如捧着书的读者还没有踏入社会,没有被残酷的现实磨灭激情的话。
上学的时候有理想的同学应该有不少,但是毕业后还能坚持理想的人并不多,因为坚持理想的代价挺大的,不但需要个人的执着,同时还不被金钱所困也不被被外部力量干扰,最好从事的工作跟自己的理想有关。很多同学的理想不久落在尘埃里的原因要么是自己不够坚强要么是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理想。格瓦拉却是幸运的,他本科毕业后为了躲避兵役再次出去游玩并开始投身革命事业,后来在墨西哥躲避追捕时认识了劳尔卡斯特罗,接着又跟劳尔的哥哥菲德尔·卡斯特罗相识。
卡斯特罗的学历是法律博士,毕业后成了一名律师,原本想通过竞选地方议员进入体制从政,但是当时古巴的统治者巴蒂斯塔取缔了那一年的选举,卡斯特罗怒而落草为寇开始反抗这位独材者。想必年轻的卡斯特罗碰到小他两岁的格瓦拉时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不过他们俩在革命理念的广度上有所不同,卡斯特罗的革命理想仅限于推翻自家的独材者就好;而格瓦拉却想在整个美洲国家挨个儿闹革命,至于革命过后要怎么做他似乎兴趣不大,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影响他们当初的并肩作战。
卡斯特罗和他的小伙伴继续花了3年时间,才赶跑了亲美且被人民千夫所指的统治者巴蒂斯塔,然后接管了国家。作为革命伙伴的格瓦拉也获得了很高地位,可以说一言九鼎。到此为止卡斯特罗的革命生涯基本算是结束了,他没有必要也没打算再管别人家的事儿,因为日子从此以后算是安定下来了。但是格瓦拉却不是,古巴革命的成功让他有点膨胀,也高估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3年时间对他来说还是有点短,刺激的日子显然还没有过够,后来他离开了对他而言地位高物质条件优越的古巴,继续去其它地方干革命。
他去的地方是刚果和玻利维亚。刚果是个现在去了都找不到什么好东西吃的地方,更别提1965年那个时候了;而在玻利维亚的日子里,格瓦拉不过是领着几十人呆在山里打游击,过什么生活是可想而知的。放弃在古巴的优越地位跑到这些穷山僻壤的地方继续干革命,这被格瓦拉的崇拜者看成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行为,是无私地帮助解救其它国家受苦受难人民的白求恩精神,在不少国家民族独立没多久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追捧。特别是格瓦拉去世之后因为《摩托日记》的流行,他的崇拜者变得更多了,或许崇拜他的人并不知道格瓦拉为什么要离开古巴。
格瓦拉离开古巴的原因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他呆不下去了。呆不下去的原因并不是卡斯特罗要赶他走,而是他工作做的不理想,日子过得不开心,觉得还是以前那种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更适合自己。古巴革命成功之后,格瓦拉这个阿根廷人获得了古巴公民的身份,同时他先后做了三个重要的职位,这三个职位分别是军事监狱的检察长,国家银行的行长以及工业部部长。既然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自认为是马克思的学生,那么他就不可避免地按照经典的教科书定义来办事。
作为马克思学生的格瓦拉在做国家银行的行长时,对古巴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比如大小企业甚至包括理发店都收归国有,将地主的土地强征回来进行再分配,这种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做法好像马克思的每一届学生都会尝试,但是效果却并不好。格瓦拉做工业部部长时,主动缩减了古巴人擅长的制糖业,转而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做着一夜之间实现工业化的梦。这些机器后来因为缺少配件和技术工人都没能运转多久,同时制糖业的萎缩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格瓦拉做军事监狱检察长的时候,又喜欢上了杀人的感觉,他可以未经审判草草地结束犯人的性命,而且据说很享受在别人的哀求中结束他性命的那种快感,无论哀求他的是犯人,还是犯人的母亲。
格瓦拉是1965年4月份离开的古巴,满打满算他这三份工作做了6年,平均每份工作干了两年时间。6年时间里古巴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量的中产阶级逃到了美国,物资短缺问题严重,连食物都不得不由政府分配。虽然这一切不是格瓦拉一个人造成的,但是跟他有着巨大的关系。在这6年里,他把精神宣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个人就应该抛弃私欲为了理想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为此最好可以义务劳动,能不领工资的话更好,一朵小红花一张奖状一本证书这些象征着荣誉的东西才是应该去努力争取的。
他的这种玩法很快就让他没了朋友,对他失望的人甚至反对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会在他出现的时候做做样子,一旦发现他离开后马上丢下工作玩手机刷朋友圈。格瓦拉渐渐感觉到了厌倦,他觉得这不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现实跟他的理想主义还有不小的差距,或者他意识到自己只适合喊口号以及带着一帮人干革命,并不适合搞建设,所以他觉得古巴应该输出一些革命,去支持南美其它国家的反抗运动。因为这个跟卡斯特罗吵了一架后,他在1965年4月份坐飞机离开了古巴去了刚果,后来又去了玻利维亚,两年后去世。
性格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当然有过人之处,如果宣传工作做得好,就很容易让听说他事迹的人路转粉,并受到他们的狂热追捧。当理想主义碰上某个特定的机遇时理想主义会开出灿烂的花朵,让理想主义大放异彩。但是理想主义终究需要落到地面,不停地自我改造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否则理想主义的花朵是结不出果实的。无论是南非的曼德拉精神还是缅甸的昂山素季精神,曾经都跨越了国界激励和感动了很多人并圈粉无数,但是当这两位上台执政之后,实际的效果却并不怎么样,甚至有点让粉丝们失望,毕竟做学问宣传理想是一回事,坐在办公室里干活落实理想又是另外一回事。
格瓦拉这种理想主义革命家最好的存在,便是带领一支带的动的人马去闹革命,革命成功后让别人去治理国家,他退居二线游山玩水享受生活;或者带领人马继续跑下一家接着闹革命,在他37岁那年他选择了第二条路,但是出去后他没有碰到卡斯特罗那样的伙伴,也没有碰到他可以带得动的人马,无论在刚果还是咋玻利维亚,他的存在不过是困扰当地政府的反政府武装而已,所以政府军捉到格瓦拉后只想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