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第二届学术审议会”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430天)

1943年12月15日(周三)重庆,晨大雾,雾重,五十公尺外看不见人。

        晨六点半起。七点傅孟真来,一起在上清寺早餐。九点一起搭朱家骅院长车到教育部,参加第二届学术审议会议第一次大会,到会代表廿二人:稚晖先生、骝先、养甫、道藩、孟真、端升、唐臣、树文、翼谋、刘季陶(大钧)、悲鸿、郝更生、徐诵明、天放、梦麟及教育部陈立夫、一樵、井塘、士选、汪典存、张北海、陈东原等。张君功迟到,而胡春藻于下午才来。

      上午行礼如仪后,先是陈立夫作报告。知审查教员资格计七千人中,已有五千馀送审,而尚有一千馀未核准,核准者三千八百余人。高等教育经费,战前一千二百万元,明年为两亿二千万元,不到二十倍,而物价上涨达100-200倍之多。然后是吴士选作报告。报告后是稚晖、梦麟等致辞。悲鸿抨击传统之科举观念,即正路出身之观念,引出稚晖先生在伦敦学制铜板之一段历史,颇有意思。十二点散。在教育部中膳。膳后继续开审查会,分行政、学术二组,我分在行政组。讨论培养经济建设人材及缩短大学年限与大学公费待遇办法等议案,三点完事。又参加学术组,为我所提议的大学研究院扩充事。

  四点至美专校路一号晤叔谅(陈训慈),希望能安排一次出国访学机会。据他讲,目前国家派出大批留学生,陈布雷曾提出,让我来担任留学生监督。对于行政机关做事,我很难胜任。

        五点回住处。在部里与印度学生佘亚梅(Said Mohammed) 谈,知其为回教徒,印度大学毕业后,想来中国研究统计及中国数学史。起初我怕湄潭没有牛肉供其饮食会成问题,但说只要有鸡蛋、菜蔬即可,并要求住单人间。

  晚至国防最高委员会,与次仲谈,知今年国家预算原定三百六十亿元,而实际开支已至一千亿,约三倍。明年预算七百亿,恐怕最终将至三千亿元,这是濒于破产的节奏。国防最高委员会以五院院长及军政、外交、财政三部长,与监察院常务委组成,而行政院秘书长与国府文官长也得列席。下设法制(雪艇、彭浩齐)、财政(徐堪、布雷)与经济(刘维炽)三个专门委员会,改善生活待遇即由国防最高委员会议决。

      (遵义湄潭,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应该去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第二届学术审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