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硅谷出发--关于真诚

今天想写点鸡汤,了解我的人知道我一向反鸡汤。为什么反鸡汤?

一是我只是觉得鸡汤党缺乏点完整的世界观,以二元制居多。

其次鸡汤很没逻辑,就只会罗列你应该如何如何的1,2,3,4,5,6,7,8点。。。却从不思考,这是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公理只有一个,而推论却会有无数,为什么不找出公理,而去遍历推论呢?有点蠢,不是吗?

所以,其实我今天说的是逻辑,不是鸡汤。另外,向硅谷出发这里面,有些东西很重要,比如怎么像美国人那么真诚。

美国人笑得灿烂,牙齿好是一方面,美国人也会虚伪,有的没的都把你往死里夸。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或者说没所谓的。

真正有所谓的真诚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中国人对陌生人总是可以“大爱无疆”,而对身边的朋友亲人却是无比苛刻。

朋友考上好大学,你是恭喜呢?还是心理再暗来一句: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找不到工作。

朋友在朋友圈发布喜讯,你是点赞呢?还是很不爽地"果取关"。

甚至,你取得点成就,你会刻意隐瞒,不告诉你的好朋友,不和他们分享。

Why?很奇怪的逻辑,不是吗?朋友的好事会伤害到你,你的好事会伤害朋友?

他们是你朋友,不是你敌人,和他们分享好事不是应该的吗?朋友取得成就,真诚地祝贺不是应该的吗?

见鬼了。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是存在感或者说是幸福感的错位。

我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先秦也许是49年后),存在感是建筑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上的,而身边的朋友恰恰是最好的比较物,朋友的好与坏,直接量化出自己的存在感(幸福感)的多少,所以当朋友好的时候,参照物指标上去了,自己的存在感就下来了,潜意识是拒绝的,愤怒的。

在这种事情上,美国人的反应是截然相反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人的存在感不是建筑在和别人的比较之上的,而是和自己比的。显而易见,朋友的好,并没影响到自己的存在程度,心理上是坦然的,祝福也是真诚的。

另外,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我国人民的存在感需要参照物,所以他们特别害怕参照物的缺失,参照物都没有,整个“空落落”的了。这也是为什么,当身边出现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后,周围的人会拼命把他拉回“可参照”的“阵营”。最近木子美有篇文章描述这个现象的,可以感受下:《爸爸和小姨出轨了》

说了那么多,鸡汤只有一句话:要学会像美国人那么真诚,很简单,不要把存在感建筑在和别人的比较之上,over。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硅谷出发--关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