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作家李枫爆料曾遭郭敬明同性性骚扰,称郭敬明经常骚扰、性侵犯签约到郭敬明公司的男作者、公司的男性职员,更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不要再与郭敬明合作,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起抵制郭敬明,绝对不要纵容犯罪。 随后,郭敬明发微博回应称:“1.完全捏造2.已交由律师处理。”
8月21日晚,郭敬明旗下作家李枫发微博控诉郭敬明抄袭
李枫全文:
《关于郭敬明致所有人》
我从小热爱创作,渴望出版自己的小说,2008年的时候在网上看到郭敬明和长江文艺出版社一起举办的“第一届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那时知道郭敬明抄袭案败诉,对他没有好感,但是看上去他依然在网络上生龙活虎,并且长江文艺出版社也拉来了许多中国著名作家加持,这两点影响了我的判断,参加了比赛,签约了郭敬明公司。
之后出版了第一本书《燃烧的男孩》,开始参加签售,那时刚好郭敬明的小说也出版,因此一起去签售。
在四川成都的签售,我被安排与一位工作人员一起住,郭敬明自己住一个房间,当天他说他不想一个人住,让我和他一起住,那时我是将他当作一个前辈来看待的,那时的网络上也有关于他性取向的风言风语,但他自己从未承认过,因此那时的我不能确定。
我和他一起住,房间有两张床,我们各睡一张。
当天晚上他就来到我的床上,把手放到我的身上,我抓住他的手腕,他尴尬地笑了一下,回到了自己的床上。
第一天就这样相安无事了,我以为我的态度能够让他明白,结果第二天他仍不死心,居然还想给我口交,恶心至极。
第三天我就不和他一起住了。
他已经对我构成了性骚扰和性侵犯,曾经咨询过律师,律师说目前中国的法律里,同性性侵犯犯罪是空白,而且这样的犯罪取证困难。
郭敬明的世界是一个淫乱的世界,他经常性骚扰、性侵犯签约到他公司的男作者、公司的男性职员,据我所知的就有五个人,我不知道的就更多了,在我知道的人里面,有一位,一个直男,一表人才,我很欣赏他,并且他当时有女朋友,有美好和稳定的生活,结果遇见这种事,他早已离职了,我为他感到可惜。
希望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能够与我一起探讨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事情,谢谢大家。
郭敬明发微博澄清此事:“1.完全捏造,2.已让律师处理。”
新浪微博服务器由于突发的访问量激增还导致了服务器瘫痪,运营部门发微博戏谑
随后网友更是炸开了锅,由于郭敬明作品抄袭和拍电影疯狂圈钱,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知乎有一个高票回答是……
其实关于作品垃圾方面我觉得有道理,当然网友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针对郭敬明矮的机会
小小的身材,大大的梦想,是郭敬明回应微博下热搜的第一条,其实这已经涉及网络暴力,由于对象是身陷抄袭和圈钱吃相难看的郭敬明,所以在部分网友心目中网络暴力似乎也来得那么理所应当,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借此将同性恋污名化……
抛开性侵不谈,同性之间有罪吗?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同性之间是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和其他人开始将同性恋者当作为正常人来看待,而不是边缘人或罪人。他发现成年的性取向不是一种自由选择
弗洛伊德在对待同性恋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一些矛盾,他首先并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态,在《性学三论》中,他说,同性恋者“并没有显示出和正常人不同的其它严重病态。……他们的功能未损;实际上,他们的智力发展和伦理文化都有很高的修养。”在《致一位美国母亲》的信中,他写道:“同性恋当然没有什么优点,但它也没有什么可耻之处;它不是罪恶,不是堕落,不能把它当作病态。我们认为它是由于某种性发展受阻所导致的一种功能形式。”
但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某种性发展受阻”,是不是会导致病态或非正常状态呢?1993年2月28日美国心理学会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在校男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的决议》中说:“鉴于,许多男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青少年更易于出现自卑和参与自我伤害的行为(包括自杀)”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同性恋者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当然,若从根源上来分析,这是由于同性恋本身遭受社会歧视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早在80年前就指出:同性恋不是病。
在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这本书中,弗洛伊德认为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病态,在同性恋者身上,看不到任何功能衰减的迹象,甚至他们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超高的智商。在性与发展的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同性恋是性心理发展的表现,尤其是在3~5岁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的时候,如果他们没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就有可能产生性欲倒错,比如孩子在这一时间与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而缺乏父亲的陪伴,他就有可能找一个类似父亲角色的同性来做自己的性伴侣。
内容简介
《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奠基之作,也是一部直白易读、写给所有成年人的“性启蒙书”,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对病例的分析研究,对性变态、幼儿性欲、青春期的变化及性道德文明和现代人的焦虑、男性选择对象的原则、性无能和处女的禁忌等人们所关注的话题进行系统、全新的解读,为人类的性启蒙教育打开了一扇亮窗,同时为那些对性和爱情感到迷茫的读者提供科学的精神指引。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至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之后从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