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你终究还是让我的社交越来越复杂

微信2011年出生,从最初的微信1.0到现在的微信6.5.14。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改版60次左右。

微信团队设计的社交方向也从一开始的陌生人慢慢转向了熟人。

我们不再摇一摇,也不再看附近的人,就连当初风靡一时的“漂流瓶”也沦为了表情包。还记得微信第一次换界面的时候,一群人大喊着不习惯和不喜欢,现在却也慢慢忘记了老版界面的样子。

曾经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微信的进入界面是一个面朝月光的孤单背影。

还记得有个回答是这样的:因为这张图的含义是“当孤独来临的时候,微信伴你连接整个世界”。

所以我喜欢微信,因为它让我的社交足够简单,我不用去担心我的评论会不会被陌生人看到,也不用考虑在不在线的问题,反正有消息想回就回,不想回就是没看到,甚至发个朋友圈都可以只让想看的的人看。

可是,随着微信的成长,我慢慢的开始有了恐慌感,因为我害怕微信的新功能会把我变成一个没朋友的人。

嘿、许久不联系的朋友你们好吗?

自从微信推出了“不常联系的朋友”这个功能之后,我偷偷看了一下我一共就256个好友,结果201个不常联系。

这个结果其实真的比我预期的要好一点,因为我真的很少主动和别人聊天,除了同事、代购,大概只有四五个是我会经常主动发消息的了。至于朋友圈互动的话那更是少之又少,毕竟雁过无痕才会显得我很酷啊。

仔细看了一下这201个微信,终究没有勇气也没有必要去点击全选—删除,因为这201个人里面有不少是朋友。

自从离开校园,大家有了各自的生活,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而不是维护以前的社交上了,所以聊天越来越少,但是很多感情却没有变质。

有些人许久没见,但见面却不会尴尬;有些人从业方向不同,但却知道你喜欢什么;有些人共同话题不多,但是愿意静下心来听你谈天说地。如果我把这些人一键删除了,那我的生活到底还剩下什么?

在我心里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每天问好,也不需要事无巨细的交代,难道朋友不可以是那种各有各的生活的人吗?

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些天天给你点赞的人用了各种借口只为推脱,而这201个人中竟有几个连寒暄都不需要就直接给你帮助。

我三天前是个“混蛋”,可你一无所知

这句话大概是对朋友圈仅显示三天这个功能的最好概述吧,其实刚出来这个功能的时候我是开心的,因为我是一个爱发朋友圈也爱删朋友圈的人,所以这个功能与我而言实用性真的很强。

可是没想到,用久了却越来越不习惯了。还记得那天在和朋友喝下午茶,他说:“你认识xxx吗?就是以前隔壁班的,她和我们班的xxx在一起了。”我怎么都想不起那姑娘的模样,朋友掏出手机打开她的朋友圈,冲我尴尬的笑了:“她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我们换个话题吧。”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毕竟八卦是人的天性啊。这个功能让我和许久未见的朋友少了很多共同话题,本来就已经没什么可以聊了,结果最后一天乐趣也被剥夺。

再想想每次点开朋友圈一串冰冷的“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多心塞啊,这个功能无形之中给社交冠上了时效性,也就是你必须随时去刷朋友圈,每天起床、睡觉、午休、吃饭记得要刷朋友圈哦,不然你就会错过消息。

无形之中我们和手机被绑的越来越牢了,说好不当低头族,可是却不得不下昂贵的头颅。快节奏的社会里,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了解而去交流,很多人反而是越来越习惯通过朋友圈去关心去了解,可是现在这一切的保质期就只有三天。

对不起,因为我的唯一一次给了TA

恋爱中的人,往往什么事情都能想到自己的另一半,所以用另一半的名字缩写组成微信号是那时候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其实一开始微信是给了每个人修改一次微信的机会的,可是随着微信的改版这个机会莫名其妙的被取消了。

之前一直不舍得改微信号,因为总觉得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还是得省着点用,谁曾料想我视若珍宝的“唯一”就那么轻而易举的被夺走了,甚至连个提示没有。

还记得那天我挣扎了好久才下定决心要改这个微信号,可是怎么也找不到端口。去和朋友吐槽,朋友一句话让我没那么难过了,她说:“我微信名还带着前男友的名字呢,改都改不掉我说什么了?早知道不作了。”

一开始就被告知这个ID是要伴随我一辈子的,总会比“被迫”拥有这个ID一辈子更容易让人接受吧。谁还没点过去不是吗?

微信的一次又一次改版在拉近我们和“常联系的人”的同时,却也推远了那些“不善言辞的朋友”。微信后台大数据能代表的只是交友的行为偏好,而不是友谊的唯一桥梁。

也许有一天,你会删掉所有“朋友”,留下的只有点赞之交和微商代购;

也许有一段时间,你因为低落没有心情碰手机,就失去了所有朋友的“消息”。

也许有一刻你又看了一眼微信进入界面,发现它的含义不再是“当孤独来临的时候,微信伴你连接整个世界”,而是“微信帮你营造的交友方式,也会让你孤独”。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 | 你终究还是让我的社交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