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被看作是精致地阐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作家,麦克尤恩故事中一些最震撼的瞬间来自于人物的不作为——话没有说,时间流逝,生活不完整。
看过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很是喜欢,暴力、让人恐惧,而又现实。找了他的其他书来看,三月的时候在Kindle里放好《星期六》去德国出差,在机场偶尔读几句,到了今天才读完。老麦明明只写了主人公贝罗安的一天的生活,却让我硬生生过成了两个月。
看麦克尤恩的书需要准备足够的耐心,不能有一点分心,你需要跟着他去仔仔细细读透人物的心思。《星期六》以神经科医生贝罗安的一个周六为时间线从清晨起来站在窗前看到一架飞机从空中掉下开始,涉及到了游行队伍、政治、战争、物种起源、家庭、社会等,似乎是无穷大的主题,却又贯穿了一个家庭一天的生活,贯穿了主人公的思维。
家庭关系
主人公贝罗安有两个小孩,母亲已经老得认不出自己,妻子的父亲是一位喜欢喝酒脾气暴躁的诗人。两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想做的事情,和他之间存在很多观点的不同。而最感人的是描述贝罗安周六去敬老院见母亲:
“你好,妈妈!莉莲,我是贝罗安,您的儿子贝罗安。”
“你好,亲爱的。你要去哪儿?”
“我来看你的。我们回你房间坐会吧。”
“很抱歉,亲爱的,我没有房间,我在等着回家,我要乘公共汽车回家。”
他知道她指的是她童年的家,以为她的母亲在那里等着她。
“我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
“她总是跑着进来,即使路很狭窄。她想坐上那些长长的东西,但她没有钱。我给她寄了点钱,但她没有带在身上。她想听音乐,我告诉她不如自己组织一个小型的乐队,自己演奏。我真的很担心她。我告诉她,当没有人站起来的时候,你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面包片放在一个碗里?你一个人做不来的。”
他知道她说的是谁,等着她继续说下去。然后他说:“你应该去看看她。”
他早就多次试图跟她解释一九七〇外婆就已经去世了。但此刻顺从她的错觉可以让谈话顺利的进行下去。每一件事都是进行时。
母亲说,“上个星期我去了,姨妈,坐公共汽车去的,你可以走路去,看看你想买什么,然后再想想你已经有的东西。她过的不好,她的脚。我马上就去,我得给她带件毛衣。”
这对外婆来说还是多么奇怪的一种感觉啊?那个高高在上、缺少母性的女人,如果得知曾依偎在她裙边的小女儿,在未来的某一天,在下个世纪的某一时刻,每日念叨着她,盼望着和她回家,这些会感动外婆吗?
母亲老得认不出他来,却总记得外婆,记得外婆想听音乐,外婆是一个缺少母性的人,而母亲却时时刻刻念叨着她,让人似乎看到了母亲小时候对外婆的炽诚的爱。而主人公此刻听着母亲的念叨,却忍不住想其他的事,想尽快结束和母亲的见面,这就是现实的一面。
而小说的最后贝罗安想到未来,他首先想到的是母亲和岳父的去世,女儿和儿子将要有自己的家庭,他和妻子将要相拥着老去,如同他的母亲一样,“他曾经怀有的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也会慢慢消失。”
人和社会
贝罗安的儿子西奥说过一段话:
“眼界越远,失望越多。每当我们关注那些天下大事,例如政治局势、温室效应、贫困人口等问题,情况看起来糟糕透顶,毫无进展,前途一片灰暗。但如果我只看眼前,只关心自己的境遇,我就会想起刚刚邂逅的女孩,即将和蔡司(朋友)一起表演的音乐,下个月的滑雪假期,这么一想生活还真不赖。”
从这本书可以看到很多社会、政治、战争话题,这和麦克尤恩的生活背景有关。而用到我们的生活,发现仍旧如此类似。
一个网友评论说,这就是“关注圈”和“影响圈”,刚好概括了西奥的观点。
个体意义
对于个体的意义,有这样一段描述贝罗安的:
“他的生命必须要有三样东西:拥有、被拥有和重复。人就是这样,每天入睡,醒来,再入睡,再醒来,周而复始地躺在黑暗之中,隐藏在被单下面,和另一个同类,一个肤色白皙肢体柔软的哺乳动物,以唇齿相碰的方式表达爱意,短暂地沉浸在温暖、体贴和安全这样的永恒的需求之中,用纠缠的四肢让彼此更加贴近——每日看似平凡的抚慰,让人太容易将其视为理所当然。”
这似乎将每个人的一生全然概括,每个生命里有三样东西:拥有、被拥有和重复,有些人不安于这样的枯燥,而有的人却一直在追求这种稳定。
最近觉得生活枯燥乏味,没有意义,吃饭无意义,睡觉无意义,看电影无意义,书籍无意义,工作无意义,朋友果粒橙说,你可能得了“五月病”。然而读了这段话,却突然发现所有这些当前我认为无意义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拥有,被拥有和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