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500字 Day 61 聊天时,内容即话题

今天的每日新闻是讲法国大选,H老师每次讲解新闻后都会分享他对新闻的见解,他提到新闻中法国的四个政党,因为其中两个的中文翻译我不懂,于是上网搜,发现一个知乎用户上传了一份特别清楚的图片介绍,于是我直接复制粘贴在我的笔记中。

在把我的思维导图笔记发给微信里固定交换笔记的老师后,她说我这篇的reflection做的特别好,自己总结和查资料的过程又强化了记忆和理解。由此展开讨论,说到“内容 ”的话题,她说年前出国旅游的时候,一群中国人遇到一个德国人,朋友里面虽然有一个会说德语的人,但是两个人聊了一会,德国人就来找她用英语聊,虽然她在国内是做英语老师的,但是出国是第一次,平时工作中也不会有太多和外国人直接对话的机会,两个人用着自己的非母语从孩子到家庭教育聊了好久。

她说,H老师的语音语调虽然不如X老师那样精准地道,但是有内容,有道理,作为学生,我们一样有收获。以前总是羡慕那些口音特别流利、地道标准的,但是从交流的角度看,内容比外壳更重要。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老外可能更愿意和一个印度人用英语聊一个小时,而不是和一个发音标准的中国人待在一起五分钟都没话说。所以,have sth to say比 have to say sth强得多。

这句话我特别有同感,之前在打工旅行的时候,第一份工作租住的地方好多德国人,想着这下可以有机会练口语啦~然而,和德国小哥认识之后,除了“你之前在国内做什么工作”、“去过哪些地方”、“在新西兰多久了,做过什么工作”这几类问题,就没有其他话题能聊了。这几个问题是背包客经常被问到的,算是相互熟悉的暖场话题,但是问题问完之后,仿佛就陷入了一种僵境。

一直觉得和外国人的尬聊是因为我口语不好导致,词汇量稀少,所以只能聊浅显的吃喝玩乐,但是我们一个屋子里面也有很多说中文的马来西亚人 、新加坡人 、台湾人。我们因一份工作每天朝夕相处,应该有很多话题可以聊。每天放工后,厨房里挤满了做饭、吃饭的人,等到晚上8、9点,还是会有一堆人,每次进去,都有一群人在聊天,他们好像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我个人不太加入,一方面觉得突然加入很突兀,另外,人多的时候,我都是倾听居多,不太主动发表观点,其实是没话说。

现在想来,一方面觉得可惜,错过了文化交流的机会,也错失了交朋友的机会。对我也是一种反思:大家都知道要找话题聊,但并非都能做到“一边听对方聊,一边捕捉到对方内容中新的话题点,不断增加话题,让交流持续进行” 。

聊天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有的人遇到正式场合不知道说什么,但是说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滔滔不绝说几个小时。生活中不可能处处都是擅长且熟悉的话题,聊天是观点的交换和碰撞,是内容的交流和分享,无话可说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不够。作为个体,平时多关心时事政治是有必要的,因为是和日常生活贴近的话题,如果别人都在讨论,而你却一无所知,这就是无知了。其次应该多思考,有自己的理解和反思。前段时间每天都不知道500字该写什么,一方面是很久没有认真阅读,第二是很少反思,因为输出困难。我发现自己特别缺少思考,一些事情看到是“已阅”的态度,没有思考。

女生要实在没话题聊,说天气也好啊,千万别按照网上的撩汉套路来对话,那样真的很傻。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500字 Day 61 聊天时,内容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