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喜歡到大陸工作?

台灣青年喜歡到大陸工作?_第1张图片


幾天前,有位駐上海的台灣記者朋友約訪,主題是「北上港人」,其實這個topic已經講到爛,每年七一前都會有大量的個人故事登報,只是想不到今年我有份。

記者朋友很資深,採訪(更像是聊天)期間時不時會帶出一些文化比較,比如說台灣青年湧到大陸工作的趨勢,反而是我開了眼界。

上海的台灣人真的很多,在職場、在酒吧,而且他們都喜歡集體出沒,辨識度很高。官方統計,常住上海的香港人有十萬,台灣人則有約一百萬,除了早期來陸的台商、台籍高層及家眷,還有愈來愈多的畢業生、三十歲左右的創業者。

中國大陸吸引台灣人才,其實早已經上升到國策層次。大陸對台的統戰對象有「三中一青」的說法,即是中下階層、中小企業、中南部民眾,以及三十歲以下的年青人。台灣大選之後,大陸當局發現「三中」難以憾動,反而年青人有隙可乘,所以逐漸變成了頭號目標。

攻陷台灣年青人的空隙,其實就是經濟機會。

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價是二萬二台幣,折合五千元人民幣不到,與北京、上海的平均薪資差不多。然而,大陸明顯為台灣青年創造更多上游機會,江浙一帶很多城市都有「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由政府出錢出力協助創業;國台辦甚至明令大企業如阿里巴巴「多雇用台灣年輕人」,務必讓台灣人在職位和薪資上過得「有尊嚴」。

台灣青年來到大陸,女又易溝、錢景又好;相比之下,台灣的本地企業只能出22K薪金,「老屎忽」們又持續眨低年輕人,結果人才不斷流向大陸,留台的叻人愈來愈少,本地企業欲振乏力,惡性循環。

無錯,台灣的年輕人相當堅持台灣的主體性,每逢大選都會飛回台灣投票,但從經濟或就業層面來看,年輕人更看重的是前景、是未來生活的希望,政治取向絕不是優先的考慮因素。

「以經促統」是大陸非常厲害的一著。你以為政治和經濟可以分開嗎?不,柏楊在幾十年前就說過了,中國是個醬缸,有很強的同化力。一個綠營青年,在大陸生活耳濡目染下,幾年後就會染藍,再久一點甚至可以變紅。

話說回來,其實我覺得香港青年的「獨性」更強,但並非因為我們的政治覺悟更深、人民更勇武,絕對無呢回事,純粹因為香港的薪資水平仍然較大陸高一截,除非外派、或者高薪挖角,香港年青人到大陸工作的誘因微乎其微,價值同化無從開展。

另外,也要「多謝」香港政府的辦事不力,鼓勵年青人北上講了這麼久,除了叫學校搞搞那種硬膠交流團,什麼支援政策都沒有。想香港年青人人心回歸,還是學黃子華話齋,到大陸的人均收入高過香港,可以到又一村包二奶時再算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台灣青年喜歡到大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