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自序,兼做自省:但愿此生永傻逼

过去一年有余,我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创业,做了一款手机网游,进行了三次角色转变,其心路历程复杂而坎坷。信心多次崩坏而重构,自我认知更新频繁,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又在不停地发现新的未解锁分支。每有新的领悟获得或者新的技能掌握,都会觉得自我空前强大。然而这种High感的衰减却如嗑药般迅速,当熟悉了新的自我与新的视野之后,自然而然会陷入低谷,发现自我的缺乏还很多,地图上的迷雾面积还很大,于是怀疑是否还未做好准备,产生退缩的念头。
当然不可能真的退缩,于是我会求助于文字的力量。幸好我活在一个拥有互联网的时代,在网上写字,明明是在自言自语,但却有向全世界所有人诉说的错觉。“所有人”是一个无限集合,既然是无限,那么其中总会有一个人和我相似,感我所感,想我所想。寻求认同感是社交行为的最直接目的,作为一个尚存“身份焦虑”的自闭症患者,社交方面几近天阉,认同感是奢侈品。于是只好在网上写,写给无限集合中的“总会有的那么一个人”。
于是这一年写了不少废话。
先是开了@闲好手游的微博,用“留几手风格”的吐槽喷粪在业内刷脸。然后赶潮流开了个微信公众号取名“屌丝说”,以“本屌”自称,写些过往的小故事。不知是哪天起,或许是因为接触了真正的屌丝,突然觉得“屌丝”一词已无法再提供身份的认同,再以“屌丝”之名写东西就越发显得怪异。之后混了一段时间知乎,先是只看不答,而后借题说自话,话说得多了,就被赏了一个专栏,偶尔贴些随笔,抖个小机灵,耍个小聪明,未改喷子的语调,所谓“负能量”吧。
期间所写,少数还算有点价值的只有三篇。其一是对《英雄联盟》游戏核心的分析,其二是对《Puzzle & Dragons》游戏机制的分析,其三是对知乎上投资人怎样识别具有发展潜力的手游公司?一问的回答。虽然这些,如今看来颇有浅薄粗陋之处,然而以下笔时的知识与见地而言,却都起到了凝华所学,巩固所悟的作用。讽刺的是,知乎上侃侃而谈,现实中寻投资却屡屡受挫,如今也没有寻到。口说十万八千里,脚下却未曾走一步,我曾厌恶这种人,于是还说“高手不混群,隐世出高人,跳梁多小丑”,但却不见自己恰也成了这种人。
或许是竞技游戏玩太多的缘故,我以前浑身散发着溢出的斗志,或者说是戾气,太执着于争个胜负。既然是争胜负,那就要有评判胜负的游戏规则。游戏策划领域聊且算是我的主场,于是在话题之间总把他人拉到这一主场中来,挥舞逻辑的武器对其厮打。在此规则之下的拼争,我是输得起的,因为输意味着发现招式的漏洞或者能力的欠缺,便有所得。于是变得愈发好斗,但却不细想别人是否也输得起,何必惹人急眼呢?毕竟圈子巴掌大,多个敌人多堵墙,我又是这碗饭吃到死,决计不会转行的。如果对方也是,那早晚会有交集,这是堵自己的路,收益恒负。
认识到了这点之后,我便不再在网上喷人。然而随着产品进程临近尾声,我的角色也从一个纯粹的游戏策划转变为卖产品的和拉投资的,开始接触媒体、代理商、投资商等产品之外的行业链条。影视编剧方面有种桥段叫“出水之鱼”,就是把A领域的人丢到B领域中去,使其格格不入,进而产生戏剧冲突。比如把男生丢到女校,把流行歌手丢到修道院,把金发无脑的美女丢到哈佛法学院……
我也亲身经历了这种影视桥段,成了“出水之鱼”,旧有的呼吸方式无法在新环境中生存,要么进化要么死。这时我才惊恐地发现,枉我一直执着于“争胜负”,然而却连所处环境的游戏规则是什么都还不清楚。于是自感“洗心革面”,从狂妄到躬谦,实在只是一念之间。
既然是“出水之鱼”,当然会有迷茫之感。与人交流时流露此情,总会得到“你还年轻,路还很长”的慰词。或许是见惯周围年长者常年固步自封的缘故,我认定人的心智成长绝不可能是持续的,到达一定阶段就会陷入相对的停滞。这个阶段的标志,可能性最大的应该就是年龄了吧。还能保持持续成长的日子,还剩几年呢?不再年轻了啊。
以今视昔,总觉得自己以前太傻逼,网上说这就是成长的体现。虽然感觉不大好,但终归是好事。要是有天开始回顾当年的光辉岁月了,那就真的是完蛋了吧。遥想当年做程序员的时候,每隔四个月薪水翻一倍,持续了两年……哎呀我已经完蛋了!不过幸好只是程序员生涯而已。
乔布斯说,“保持饥渴,保持傻逼”,初听不过尔尔,不就是虚怀若谷的意思吗?
然而谁能不停地成长下去呢?“保持傻逼”,这愿望真是太美好了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篇自序,兼做自省:但愿此生永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