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德的割让(三)

  慕尼黑协定结束后,无论是希特勒的反对派还是英法两国,都失去了再次把希特勒推下台的机会,希特勒所发起的战争已经无可避免,英法两国将在不久后体验到慕尼黑协定所带来的辐射性的后果。

  前面的补充有提到一部分陆军将军暗中组成了一个反对希特勒的密谋组织,而这次推翻希特勒的事件由新任陆军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所主导,这次活动他们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在1938年9月28日到来之际,以哈尔德为首的几个将军来说,推翻希特勒的时候已经来到了。

  哈尔德将军同奥斯特上校以及后者的上司卡纳里斯上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为了使得负责柏林军区的维茨勒本将军相信英法两国真的会同德国发生战争,让维茨勒本将军和沙赫特博士进行了见面。沙赫特博士向维茨勒本将军表示,当德国武力进攻捷克的时候,英国真的会出兵。密谋分子们的计划准备好了,但很不幸。

   密谋分子之一的埃里希柯尔特传来消息称9月13日希特勒将前往伯希特斯加登同英国首相张伯伦进行会谈,并且希特勒那之后的两天都不在柏林,密谋分子们很失望,希特勒不在柏林他们就无法实行政变。他们只能再次进行等待。时间转眼指向了1938年9月28日,据埃里希柯尔特的话说他们在27号决定了在29号推翻希特勒。但事情又发生了变故,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同意参加慕尼黑会议后,张伯伦也在当天来到了慕尼黑参加了会议。这对密谋分子们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据后来哈尔德在纽伦堡审判后一个青年律师的采访中说正是因为张伯伦出现在了慕尼黑会议,那些密谋分子们才在最后一分钟取消了行动。而在纽伦堡审判中为自己辩护的沙赫特博士和吉斯维乌斯也说是因为张伯伦的到来他们才取消了这次活动。这次绝好的时机错过了,这绝不仅仅是张伯伦的到来或者密谋分子们没有早点行动的错,在我看来,两者都有错在身,并不是其中一方的单独的错。

  而英法两国的软弱我们也见了三分,既然张伯伦和达拉第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卷入战争,渴望和平,那么是否真的是英法两国缺乏同德国作战的实力呢,我想并不是。

  根据后来陆军将军们在纽伦堡审判上的供词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德国攻击捷克斯洛伐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时德国陆军缺少突破边境防御的手段,而一旦进军捷克,德法边境对于法国部队而言就像跨家门槛一样轻松。在当时法国陆军参谋总长甘末林拥有将近100个师的兵力,而德国布置在德法边界的只有5个正规师和7个后备师,法国一旦宣战,德国的败亡几乎是必然的,在空军方面,德国空军都拿去攻击捷克了,轰炸巴黎伦敦之类的事情对于希特勒而言是不太可能的,海军则不说了,德国海军至始至终都在拉希特勒的后腿,在英国的皇家舰队面前很难有一战之力,英法两国的军事情报工作也并不差。但恰恰发生了慕尼黑协定,"张伯伦"们太过软弱,说是为了和平,但本质上是不想在自己的政绩上留下不太光彩的事情,一味地忍让,才让恶魔有了成长的机会。

  我想起了慕尼黑会议上会议结束后,捷克代表马萨里克专门去到了唐宁街拜见首相和外交大臣,他在听完张伯伦和哈法利克斯荒谬的回答后,所说出的那句震撼到我的话:"如果你们在牺牲了我的国家后能够维持住世界和平的话,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要是不能如此,那么,两位先生,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时隔七十多年,我在读到这句话后仍旧有种振聋发聩的感觉,往往只有历史,才能验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才能证明谁的话是对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台德的割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