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随笔

             

              井冈山随笔


八百里井冈,我来了!!!


井冈山随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阳春三月时节,笔者随东营市第41期县级干部进修班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理想信念与群众观专题教育。自聊城出发,经过一夜12个小时的火车颠簸,终于到达心目中的圣地井冈山。

火车站位于井冈山市区南部。井冈山市成立于2000年5月,由当时的宁冈县与县级井冈山市合并,组成新的县级井冈山市,由江西省直辖,吉安市代管。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中央开通了北京到井冈山的直快列车,建设了井冈山机场,修通了泰井高速公路。现在的井冈山,已由过去偏僻的小镇成为了一个交通便利的新型城区。市区面积不大,但规划整齐,错落有致,在雨雾掩映下显得气势恢宏。

                       

                  井冈山干部学院


井冈山随笔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由井冈山市沿泰井高速驱车35公里就到达了井冈山干部学院所在地茨坪镇。茨坪,明代以前叫柴坪,因这里长了许多柿树,所以也称柿坪。明朝这里出了个“探花”,故又称仕坪。1925年正式改称“茨坪”,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茨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

井冈山干部学院地处井冈山北山,2003年破土动工,2004年基本建成,200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学院占地面积26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名学员在院培训。

创办井冈山干部学院,是党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某某某同志亲自题写了院名。在学院建成之际,某某某同志专门发来贺信,对学院的发展寄予殷切的期望。李源潮同志兼任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学院院长。学院主要负责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经过几年的发展,学院已逐步形成了以“忠诚、责任、激情、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道路,初步构建了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以革命传统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基本内容的教学布局,以专题教学、现场体验、音像教学、案例教学、社会实践、学员研讨为主要教学形式;以短期培训和专题研修为主要特点的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667期,培训学员3.3万人。

东营市自2007年开始,连续6年组织县处级干部、组工干部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已累计培训干部279人。通过几年的培训,东营市也与学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院的周金堂副院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外交流部的汪建新主任待人象他讲授的课程《某某某诗词欣赏》一样充满了热情与活力。其他的教师、职工也给予了学员最好的关怀与服务。私下了解到,作为全国“三所”(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之一,井冈山学院的条件最为艰苦,大部分教职工家安在吉安或者南昌,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通过几天的培训,大家对学院朴实的作风、严谨的学风、先进的办学理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院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精心设计了系列现场教学内容,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重走朱毛小道,让人们的思绪回到战火纷飞的革命时代,使学员在灵魂深处受到震撼和教育。


                  井冈山的绿和红


井冈山随笔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井冈山的绿,因其独特的气候地貌。井冈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2度,年平均降雨量1856.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213天。井冈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0%;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选入语文教材的《井冈山翠竹》,这篇文章让井冈山满山的竹子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脑海。井冈山是一座革命的山、英雄的山,也是一座绿色掩映的山、秀色迷人的山。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融雄、险、秀、幽、奇为一体,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高山田园风光应有尽有,有“同山不同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井冈山随笔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井冈山的红,因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独特的地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反动高压下,全国笼罩在腥风血雨、白色恐怖之中。以某某某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天下第一山”。

井冈山的红,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染成的。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中,留下姓名的有15744位,还有3万多名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几天下来,印象最深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的雕塑园。雕塑园里面安放着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20尊革命先辈和革命烈士的雕像。这20位先辈和烈士主要是井冈山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前委、军委、特委委员。雕塑园里的陈列位置也很有寓意,守山门的是两位“山大王”袁文才、王佐,正中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四位伟人,四周则是“三委”委员。

巍巍八百里井冈,境内拥有10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红色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生动课堂。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你能找寻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革命实践的脚印;追寻到人民军队建设、土地革命、红色政权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历史源头;领悟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的精髓;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碰撞;依稀还听得见当年“黄洋界”的炮声、“红米饭南瓜汤”的红色歌谣和“朱德扁担”的故事;接受无数革命烈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英雄气概的洗礼。


                  井冈山精神世代永传


井冈山随笔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经过一周的培训,笔者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有了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勉。一是年轻人的首创精神是我党的宝贵财富。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以某某某为首的共产党热血青年(某某同志40岁,某某某同志34岁,是队伍中的年长者),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抛头颅、撒热血,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二是善于团结群众中的大多数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以某某某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从解决群众最需最盼最难解决的土地问题入手,赢得了农村广大农民的支持,从而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社会变革力量;三是官兵平等是我军战斗力的根本源泉。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最早确立了我们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官兵平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些优良传统引领着我们的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与民主革命时期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鼓舞着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气壮山河的斗争,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她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黄其军

        【见报于《山东商报》2012.03.26】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深情为民拓富路

关于吃饭狼吞虎咽的小结

你可能感兴趣的:(井冈山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