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转向(2)

Day 2:转向(2)_第1张图片

很多书都讲过青霉素的故事,比如京虎子的《寻找魔球》、吴军的《文明之光》。

本书则重点讲述了关于青霉素的另一个故事,关于流程、标准化的故事。

1928年,因为极其偶然的原因,英国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接下来的故事大概许多人都知道了。简单来说,弗莱明之后,还有钱恩和弗洛里,弗洛里之后,还有希特利,希特利之后,才有了青霉素。甚至希特勒为首发动的二战对青霉素的普及也有莫大贡献。

青霉素从发现到普及,人们不得不在痛苦中挣扎了15年。一位名叫玛格丽特·哈钦森的化学工程女博士领导的团队在战争的重压之下,利用她掌握的化学分离过程,修改生产流程,大大加快了青霉素的生产过程。工艺规范不断改进和标准化,哈钦森甚至联络了各路科学家,在大家的通盘合作下,青霉素的生产得以系统化。1942年时,救一名得了致命性败血病的病人几乎要用去美国地区青霉素总量的一半,而1943年前5个月,应用哈钦森的方法已经可以4亿单位的青霉素。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哈钦森等人甚至在脚注中都未曾提及。

弗莱明去世时被英国人称为“民族英雄”,葬礼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玛格丽特·哈钦森则在一个冬天的家中默默去世。

哈钦森曾说:“当我说我既可以当一名好工程师,也可以做一个好女人时,我几乎没有得到什么鼓励。”

“我没有理睬任何劝我放弃进取心的人。”

哈钦森的被忽略,除了因为她是一位低调的工程师,恐怕和她是女人也有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2:转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