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 Evernote?

原文链接:http://cloudlet.info/t/366

使用了 Evernote 6.0b(win) 后再次失望,一度再次捡起 Wiz 之类,不过最终还是回退到了 5.8,不禁想安利(支持)点什么。

为什么选择 Evernote?最短的答案,因为 GTD。

是的,GTD(本文中仅指代 《Getting Things Done》原著里的 GTD 理念,不包括通常扩大化了的时间管理或者任务管理等概念)

Evernote 虽然并非为 GTD 而生,但发展到今天却是相当契合 GTD 理念的一款软件,包括但不限于独特的笔记本-笔记结构、强大的剪辑能力、全面的多平台云同步等等。那么,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

为什么要 GTD?

把所有事情都从你的脑袋里弄出来。在事情出现,而不是在事情爆发的时候,就做好相关行动的一系列决定。以合适的类别组织好你的项目的各种提醒以及下一步的行动。保持你的系统更新和完整,充分地检查,使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信任你的对于你正在做(或者不做)的事情直觉的选择。

相信大多数有笔记需求的用户都或多或少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原著珠玉在前,这里不再赘述(之前写的 Getting Things Done 读书笔记)。

“笔记本-笔记”结构太违和了怎么用?

与 OneNote 的最大区别,OneNote 的独特的“笔记本-分区-页面”结构一直为 OneNote 控所青睐,对于狭义的笔记来说,这种类似于纸质笔记本的设定当然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但对于 GTD 系统来说,这种高度系统化的结构既不灵活也不实用,GTD 系统面对的并不仅仅是规则的书面知识,还包括真实世界中琐细繁杂或者不断变化的各色事项。

Evernote 的“笔记本-笔记-标签”的组织结构,刚好与 GTD 的“清单-事项-场景”系统一一对应。具体来说,即一个事项一条笔记,从属于一个清单系统(笔记本),对应某个场景(标签)。这样设定的好处是,从 GTD 角度来说,每个事项都是独立的,可以灵活切换清单系统和标签系统;从信息管理角度来说,每个材料都是独立的,可以灵活的增删调整笔记内容。

这里提一下任务管理中很多人习惯(喜欢)用的带复选框的列表,个人觉得在大多数场合这是一种糟糕的管理形式。如果针对日常生活工作,这种列表或者会频繁变换修改,或者会因未及时修正而丧失准确性,继而使用户丧失对任务管理系统的信赖,最终导致管理系统聊胜于无。如果是针对具体项目,这种列表既无法和项目外的任务有效衔接,也不容易添加辅助信息。符合 GTD 也是更有效率的做法是,每个事项一条笔记,根据具体内容将其置于某个清单系统(笔记本)(下一步行动、某天/也许之类),标记某个场景(标签),这样在笔记列表中可以清晰直观的展现特定清单系统中的事项列表。

Evernote 如何记录复杂的内容?

相比 OneNote 华丽到累赘的排版(是的,和 PPT 一样,华丽到累赘),Evernote 的排版能力实在是寒酸,但如果仅仅是记录复杂结构的内容的话,它一样有自己的独特手段,复制笔记内部链接加上一定的编辑可以制作出精良的目录或索引页,原生支持的方便快捷的多级标题可以让笔记本身具有清晰的结构,独特的笔记格式和截图标注功能一样可以实现强大的图文混排版面。

Evernote 不支持多级笔记本怎么用?

多级笔记本(文件夹)也是 OneNote 控和 Wiz 控 的一大需求,甚至很多有同样需求的 Evernote 控使用多级标签来实现这一功能。但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来说,多级笔记本、文件夹、标签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并非处于“良好的材料组织结构是检索信息的唯一手段”的纸质笔记时代了,通过一定的处理,搜索完全可以带来更好的检索体验。而从 GTD 的角度来说,内容分类系统使用笔记本(文件夹)或者标签都是一种浪费,因为内容分类是近乎无限的、并非固定不改的、并非一一对应而往往是一对多的,使用标签或者笔记本维护内容分类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只能得到有限的效果。那么

Evernote 可以怎样实现内容分类?

个人使用自定义标签来维护内容分类系统,这里的自定义标签并非系统原生的标签系统,而是在每则笔记内部上自己添加标签。需要注意的是,因为 Evernote 诡异的搜索功能实现,特殊符号、中英文混排等等都是不被支持的(这也是不少人诟病 Evernote 搜索功能弱的原因,实际上Evernote 的搜索能力强悍无比),个人使用的是诸如“0tag”(英文标签)和“丨标签”(中文标签)。这样做的好处有,腾出了宝贵的原生标签(作为 GTD 系统的场景标签使用),自定义灵活方便,可以轻松的实现一则笔记对应多个标签,一则笔记对应特殊归类。

为什么不用专门的 GTD 软件?

唠叨了这么多 GTD,为什么我要用一个笔记软件去实现事件提醒、任务管理等功能呢?这些领域都有非常强大专业的软件应用。答案还是因为 GTD,因为 GTD 系统本身要求收集篮越少越好(收集篮越少,GTD 系统的效率越高,系统越多,衔接系统花费的精力也就越多,对系统的信赖也越难维持)。依照这一原则,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系统(邮件转发、多平台多形式云同步(文字、手写、音频、照片)、碾压其他软件的网页和桌面剪辑功能)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收集篮;而同样,多平台云同步也为 GTD 的场景系统提供了一个强悍的终端;最后,本身的笔记系统为信息管理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最终的理想效果是,专注当下,把杂念清出大脑,事项管理?Evernote。任务管理?Evernote。信息管理?Evernote。知识管理?Evernote。

Evernote 就没有缺点了?

Evernote 的缺点当然也不少,独角兽光环破灭后前景不明的开发商,糟糕的中文化(行距!行距!),顽固的不支持 Markdown,灾难的 6.0.b(win)界面,等等等等。但相对于其现有的功能和服务,这些都是可以忽略或者克服的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 6.0 后对自定义模板的行距也不承认了,导致滚回5.8)

最后,相关阅读

  • Getting Things Done 读书笔记
  • Evernote 与相关软件的区别和联系
  • Evernote 的信息组织结构
  • 自己动手对 Evernote 进行一些小增强
  • 使用 Evernote 构建桌面 GTD 系统
  • Evernote 长文档编辑方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选择 Ever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