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捐款,不要捐书,不要支教”这是四川宜宾凉水井中学龙云君校长在5月沪江一场圆桌论坛上的表态。
2017年5月23日,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简称CDR,在沪江召开了一天的研讨,议题围绕《基金会的战略与定位》,深度思考新的互联网背景下基金会的战略定位与公益服务的新模式。
正是这位龙云君校长在今年4月北京的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也发表了振聋发聩的演讲,得到大会高度关注与好评。
点击阅读龙校长北京LIFE峰会演讲全文一所农村弱校的创新突围之路
农村弱校突围,路在何方?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中国乡村学校是薄弱学校的代名词,条件简陋,资源匮乏,生源流失,教师老化,课程不足,留守儿童等问题十分突出……
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帮助乡村薄弱学校的成长变革的方式,从社会来说,这个世界从不缺乏关爱。从捐书,捐款,捐衣服,捐希望小学,捐支教,捐设备一直到捐午餐,捐课程……只要能捐,我们从不吝啬自己的爱心,至于对方如何接受,我们认为,又不要你的钱,给你还不要啊!
后来,我们又看到一种模式,社会资金募集,学校自己募集善款,专业机构配套支持,即学校募集一元,机构配捐一元,于是乡村老师又在自己少的可怜的朋友圈里一遍遍求助,为了几千元的善款,提前透支了朋友圈的作用……
能不能有一种相对完整的大规模解决乡村学校问题的方案呢?
2016年此刻,我们了解到在全国230个国家级贫困县,都有一个相同名字的学校——思源实验学校,这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赠的,专门为乡村留守儿童建设的高标准现代化寄宿制学校,专门招收4—9年级学生,建设每所思源实验学校言爱出资1000万,当地政府配套5000万到1亿不等,独特的设计,政府高度的重视,高额度的投入,让思源实验学校迅速成为当地超级热门的学校。不得不说,言爱的低调,让我们孤陋寡闻多年后,才知道7年30亿230所思源实验学校的捐建人是邢李源先生。
然而,邢先生并不满足如此巨大的乡村学校建设成就,他在去年6.30的邢台全国思源实验学校教育先峰校长年会上,他语重心长的对校长局长们说:“所以说,从你的利益上来说,你一定要变!你不变,连你自己都要淘汰你自己了!”思源年会邢先生精彩演讲点击阅读分享一年前年会盛况。
这是邢先生与沪江CEO阿诺在去年全国思源校长峰会上的对话场景。此后仅用半年时间,双方通力合作,全国思源教师在线参与互加计划培训达万人以上,创造了中国乡村教师拥抱互联网+的太多奇迹!结束,是另一种开始,大规模网络在线培训+优秀金种子五场大型线下集训营,让思源教师的心中种下了互联网+的种子,未来路上,我们只要耐心陪伴着她,只等她的发芽与开花。
一路走来,互联你我他这是瑶瑶老师9000字的长文配以80张图片,真实的记录了一年来湖北利川思源实验学校教师的成长带给学校和学生巨大的变化,感动背后,我们要思考究竟什么是乡村学校的教育变革的真正突破口?
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
回到文章开头那句话,“ 不要捐款,不要捐书,不要支教”龙云君校长他要什么?他是不是已经钱多的无处花了?
2015年的9月13日,我第一次走进四川宜宾凉水井中学,当时想在网上搜一下这个学校,初步了解他们的概况。和几乎中国农村所有学校一样,他们就像路边的小花,默默的在路边绽放,却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印象。
9.13日夜晚从凉水井中学回到旅店,连夜我写了第一篇关于他的故事凉水井中学印象,真实记录下一个初次走入这个学校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
从宜宾到上海,从长江的零公里起点处到2000公里外的黄浦江畔,两年的时间,我们见证了一个乡村学校拥抱互联网之后的破茧成碟的故事,见证着一群乡村教育创新者痛苦艰难又充满希望的变革之旅。温暖凉水井,这是2016年4月我写凉水井的第二篇故事。值得与您分享,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关注农村教育的大量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也一直思考什么是真正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可持续的模式?动力在哪里?机制在哪里?保障在哪里?
从一所生源减少濒临消失的学校到全国乡村教育创新典型学校,凉水井中学走过了10多年的艰难旅程。中国很多独特的教育改革模式都出现在乡村学校。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弯道超车为何会出现凉水井中学?在大量参观者蜂拥而至来凉水井中学参观的时候,我们是对她的课堂模式感兴趣,还是课堂形式感兴趣?
恕我直言,形式一学就会,一用就死,因为那是表象的,是你看到的冰山一角而已。对于大多数走马观花的教育参观及研讨会形式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听一两个讲座,看几节观摩课,并不能看明白什么,简单的模仿导致目前学校大量类似从高效课堂,30+15模式,导学案教学改革很难真正受到师生家长的认同与接受。特别是很多地区在做的电子书包实验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为什么?
而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是专业教育理论引领+深度教育技术融合+高度团队执行力+配套管理机制相配套的产物,是全体学生可以惠及到的教育成果,而不是一两个课改实验班的特权。
凉水井中学的模式恰恰诞生在荒凉偏远资源匮乏的乡村中,偏远成为他们10年安静做研究的无干扰优势,师资少无名师让他们主动链接外脑不再单打独斗,缺资源却经费让他们的教师10多年晚间为住校生值班自习管理没拿过一分钱补贴,不计较、不抱怨、不等待成为他们独特的团队文化。他们最大的资源就是三个兄弟般的校长团队与一群超级担当的中层和一个信任学校的教师团队。
人,是他们唯一资源,也是最大财富。
今年,宜宾市翠屏区政府投入1000万加大对凉水井中学的建设改造,操场,实验楼,专用教室即将成为这所乡村学校最新的亮点,而他们为了这一天用了20年。
龙云君校长认为,乡村学校要想打破困境,需要的资源很多,之前他从来不知道有NGO组织可以帮助学校,也不知道哪里有适合学校发展的各种资源,更不知道这些免费的午餐原来看起来很美,吃起来确并不那么容易。而他需要的不是眼前有个图书角,有几台设备,他有的是对教育的野心。龙云君|教育的野心绝不隐蔽点击链接三江周刊采访专题报道。
论专业与教育背景,龙校长没有优势,他是兽医专业。你别吃惊,凉水井三个校长中,两个是兽医出生,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十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跨界、融合恰恰成为他们教育深度思考的优势。特别是2015年底遇到了泉源高中创始人张良老师,互联网+深度应用为凉水井课堂创新融合开创了无限可能性。乡村学校如何登上中国国际电视台通过2017年2月央视短片带你走进这所学校,还有张良老师为您解读他眼中的凉水井课堂专题文章。
从教育扶贫走向教育培优
三年前我从熟悉的校园走进陌生的企业,从26年老师到零起点开始新的角色,最大的感受是三年时间足以让我翻天覆地的改变自己,在中学,一个老师三年最大成就感莫过于带了一届毕业生,如果他们考的不错的化这三年算是值得的。然后,又投入下一个三年的战斗。
在城市学校越演越烈的择校风,补课风,出国风的焦虑中,我的教育视角第一次转向乡村教育,第一次和乡村教师学生同呼吸共命运。
2014年8月在济南全国NOC大赛中认识王菲老师,李栋校长和山东淄博桓台县荆家中学,如今荆家中学的煤渣跑道依旧凹凸不平,王菲老师却已是乡村教师眼中的网红名师,来自草根的专家或许是最接地气的培训师。一次关于直播教学的直播这是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的文章,而王菲老师就这样闪亮的出现了。
2015年9月走进凉水井中学,见证了凉水到沸水的教育奇迹,今年7月15日将再次去这里,面对的是全新的学校,全新的开始。全国教师暑期凉水井中学学习营将和凉水井中学新生训练营同步开启,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老师要学会做一次学生,用学生的视角看世界。
也正是第一次去宜宾才得知附近还有一个白云小学,那个10个人的微型学校是我第一次见到。原来这样的学校在中国有竟有14万所之多……2015.10.28互加计划由此而诞生,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助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我们的共同使命。
2016年3月在四川广元利州区张平原校长及联盟学校开始了美丽乡村网络艺术课程正式启动,美丽乡村网络艺术课堂点击这里可以看到一年来全部课程373节音乐美术科学等多彩课程。他们有的是广元乡村一线教师,有的是机构的公益课程,夏加儿美术课,鲨鱼公园科学课,名动漫漫画课,少年派网络素养课等课程已经扎根在偏远乡村的学校孩子们心里,让他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多彩世界,对他们成长及未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017年2月,更多的村小加入新学期美丽乡村网络艺术课程,特别是甘肃定西安定区李家堡学区独立开设的阳光课堂如一匹黑马从黄土高坡上奔驰而来!今年5月25日《李家堡宣言》的发布,对中国乡村教育来说,无疑有着里程碑的意义!看《李家堡宣言》说什么?
2017.6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开始盘点又一学期的满满收获,我们发现图片已经无法承载我们的故事,美篇文章也越来越多却无法组成一个社区,微信号的每一次推送都煞费苦心……
终于,互加计划的咖喱开始率先尝试在上留下文章,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深度思考与快速成长!互加教育研究院由此诞生,每一位草根教师都是研究者,解决中国乡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关键还是靠乡村教师自己的力量!
互加教育研究院投稿专用平台,他们的故事与思考就是中国乡村教育底部攻坚的巨大力量!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这一切,不是靠钱可以解决的。
曾经我们希望有了钱就能改变乡村教育的薄弱面貌,
曾经我们以为有了电脑电子白板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就一步可以买进现代化行列,
曾经我们以为只要链接了名师课堂资源乡村教育就会同步提升质量,
曾经我们寄希望有了工具和平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就能快速提升,
然而,效果并不如人意……
学校的薄弱与否不在于外部基础条件是否及时改变,而在于思维和行动的迫切性,不在于环境的优劣,而在于内心是否富足。我们看到兰考程庄小学的蝴蝶老师从关注自己学校到关注公益事业,从一个人努力到带动一个团队合作,从帮助孩子上网络课,到提升教师跨区域网络研修……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责范围。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乡村教师对教育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也看到了传统模式下的走教支教捐款捐物无法整体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现实问题,我们与越来越多的教育主管部门,基金会,企业公益部门,优秀教育机构走到了一起,连接政府,搭建平台,提供资源,打通壁垒,共建共享!
“ 不要捐款,不要捐书,不要支教”这个乡村校长他要什么?
我们期待乡村教育从单向的输入到多向的输出,为乡村教师搭建展示分享的舞台,对接各种有效的资源,实现乡村教师可持续的学习研究成长机制,从输血到造血。
我们期待乡村教育研究从专家话语体系走向教师自主成长体系,激活每一个有思想的乡村教师焕发生命激情与活力,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不要用勤奋工作替代深度思考,大多教师不愿意写作其实不是不会,而是回避思考。
我们期待教育扶贫扶弱的同时更要大力支持那些乡村教育的优秀学校和优秀教师,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更多机会。把有限的资源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学校和老师倾斜,让跑的快的人有好鞋穿(南京市原教育局徐传德局长原话)
席酋民先生昨天分享的一段文字:
互联网似乎给大家提供了释放个性的空间,也有人把当下叫做“个性时代”!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却处处依然充斥着“平均主义”的思维和标准,以均值为基础的思维习惯主宰着我们的生活,以平均为标准的政策、决策和管理占据着主流位置,好处是其规范性和复制性,坏处是其扼杀个性和浪费独特天赋。个体科学揭示,独特性才是自然常态,人类面临从平均主义中解放出来释放个性和天赋的时代机遇!我个人践行“逆俗生存”,拥抱“复杂心态”(complexity mindset),提倡网络化“生态组织”、喜欢“共生(symbiosis)系统”,在战略和商业模式上钟情独特性(uniqueness),教育上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平台和文化的塑造,暗合了个体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但庞大的、历史厚重的平均主义遗产却是释放天赋和创新前行无法逾越的桎梏,这个时代要捕捉这种机遇,就看谁敢和有能力挣脱羁绊了……
像龙云君校长这样率先有勇气挣脱羁绊的校长能够得到种种机遇,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时,我们务必清醒的认识到扶贫不是大锅饭,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外部条件的整齐划一,而是找到想做事的人,然后全力以赴去支持他。
正如蒲公英智库李斌先生所说“所有从自己开始的变革,都是以内在更新为起点的,别无他途。”
是时候,需要更新我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