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 薛莲 第51本/100《朱光潜谈美》5

《朱光潜谈美》,阅读第5天

阅读时间:2016年5月2日,22:00—23:00,1小时;

阅读书本:《朱光潜谈美》,作者:朱光潜;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P93-P113;

阅读目标:美是什么?如何发现更多的美?

阅读方法:精读

阅读感想:

朱光潜先生说,“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先生所说的话,他正是以“努力散布几点星光”为己任的!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学的书籍,让我们有机会以他的经验去习得什么是美?如何来看美?洗涤心灵,回归本原!市面上系统阐述“美”的书籍并不多,大多是如何成功?如何经世致仕?如何实用的?即便是过了百年,先生的这些著作依然熠熠生辉!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灵!

阅读笔记:

谈美

序--朱自清

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

开场话

朋友,你知道,我是一个旧时代的人,流落在这纷纭扰攘的新时代里面,虽然也出过一番力来领略新时代的思想和情趣,仍然不免抱有许多旧时代的信仰。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在这封信里我就想把这一点心得介绍给你。假如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第一篇,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个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一位木商、一位植物学家,一位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

1、木商,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他心里盘算着他是宜于架屋的、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这是实用的态度,它起于实用的知觉,使用的知觉起于经验,而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

2、植物学家,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他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它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这是科学的态度,它是纯粹的客观的,理论的。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

3、画家,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这是美的态度,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态度的最大特点。

他只把古松摆在心眼里面,当作一幅画去玩味。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这种拖进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第二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在其于此。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到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70-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70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 薛莲 第51本/100《朱光潜谈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