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斯耶维奇: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读《锌皮娃娃兵》

   “我去了公墓,那里安葬着空降兵。将军在致悼词,乐队在演奏……我发现这些成年人沆瀣一气,只有一个小姑娘的尖声细嗓冲出了其他声音的包围:‘爸爸,亲爱的爸爸!你答应我要回来的……’她妨碍了发言,被人从棺材前拉走,像拉走一条小狗。这时我明白了,站在坟墓前的这些人当中,只有这个女孩是正常人。”

                                  ——S.A. 阿列克斯耶维奇

阿列克斯耶维奇: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读《锌皮娃娃兵》_第1张图片
《锌皮娃娃兵》——图片引自片刻

(文/李书童)我起初看标题我认为这是本童话书的,看完后,有时候,我宁可希望不知道这些“真实”,正如翻译此书的高莽老先生所说:“世界是斑斓的,而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

《锌皮娃娃兵》是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所作的基于阿富汗战争为背景的纪实类文学。

1979年阿富汗战争,称“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即支持激进政党人民民主党,加紧使阿富汗在经济上依赖苏联。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并由塔拉基出任新政府元首,但在1979年9月又被阿明所取代。同年12月,苏联人支持的左翼分子卡尔迈勒在政变中上台。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遭到武装反对后,他要求并接受了苏联援助,苏联就有了借口进军阿富汗的理由。至此,阿富汗战争爆发。

阿富汗战争持续九年,苏联每年参战人数多达十一万人,先后共有一百五十多万官兵在阿富汗作战,累计伤亡五万余人。而阿富汗有一百三十多万人丧生,五百万人流亡。

“锌皮娃娃兵”,这个像极了童话般的书名,背后的故事却令人发瘆:战争时期,苏联每年输出大量仍是在校学生的年轻娃娃上战场,其中的大部分在战场上牺牲后便直接用锌皮制作且钉死的棺材送回家乡,而这些棺材钉死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战场上的娃娃被炸得只剩一只胳膊、一堆肉,甚至,仅仅是装上一些泥土(为失踪掩人耳目)。

《锌皮娃娃兵》这本纪实类著作是通过笔录亲历阿富汗战争的参与者或其家属的倾诉来表达出真正的战争,揭示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可怕。我不知道这些亲历战争的人们的回忆是否完全真实,但是我从这些字眼里感受到的是刺心的痛,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发自内心对战争的厌恶,是血和泪的回忆。

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特殊的方式,深入亲历者者的心灵,寻找他们潜意识中的实质。她不是通过自己刻意雕琢加工,而是让讲话者倾诉出他们自身各种行为与活动的真实原因。她通过这种方式去认识战争,通过内心去揭示真实。

例如,亲历战争的一名医生阐述道:“我平生第一次看见和眼睛一般大的瞳仁……”,“若当了俘虏,他们先砍掉他的四肢,然后又把砍断四肢的地方用止血带包扎起来,免得流血过多死了。他们就这样把人扔下,我们的人把他们找回来时,是一堆一堆的肉。那些人想死,可是硬是被治疗”。

再比如,亲历阿富汗战争的士兵痛苦回忆:人死的时候完全不像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双手一扬,倒下去了。实际情况是:子弹击中头颅,脑浆四溅,他追着脑浆奔跑,能跑上半公里,一边跑一边抓脑浆。这是想象不出来的。他一直跑到断气为止。看他那种样子,听他怎样抽泣,怎样哀求快死,以便摆脱痛苦,还不如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他身上还剩下一点儿气力的话。另一个躺着,恐惧悄悄地拽住了他……他的心开始打鼓,他大喊大叫……医生检验一下他的脉搏:跳得正常,你放心了,可是脑子里在等待那个人体弱力竭…… 不等你离开病床,娃娃兵已经不在了 … …”

可以想象得到,当我看完这一个个亲历者的回忆录后,我的内心仅仅用沉重来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我大概好久才真正缓过神来,所体会到的正如书中所说的:“战争不会使人变好,只能变坏。一切永远都不会回到战争前的那一天了,也不会成为战争前的那个人。”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战争,每时每刻就不断有人变坏,每时每刻都再也回不到原先的起点。

阿列克斯耶维奇: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读《锌皮娃娃兵》_第2张图片
伊拉克战争-失去父亲的孩子


越南战争-逃亡的孩子


阿列克斯耶维奇: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读《锌皮娃娃兵》_第3张图片
海湾战争-焦化的士兵


阿列克斯耶维奇: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读《锌皮娃娃兵》_第4张图片
叙利亚战争-无辜受伤的孩子

《锌皮娃娃兵》同时也通过亲历战争幸存者的描述给我们展示了战争结束后永远的伤痛,这种痛苦就像恶魔的影子,一旦出现在你的身后,你永远无法摆脱,你只能活在恶魔的阴影下。“我现在不仅仇恨任何战争,甚至仇恨顽童们的斗殴。请您不要对我说: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每年夏天,只要呼吸一口灼热的尘埃,见到一潭死水里的闪光,闻到干枯的花朵刺鼻的香味,我的太阳穴就像是挨了一拳。这种感受将伴随我们一辈子……”其中一名幸存者在回忆录里说道。

书中也写着:“我在某处读过一个美国兵的忏悔录,他是越南战争的老兵,他讲了一件可怕的事,说:‘战争结束八年之后,在我们美国,当年的士兵与军官自杀的人数已和战时伤亡的人数扯平’。”

我们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各种对参加战争士兵的功勋表彰,事实上,经历过那么多可怕的事,人是不可能完好的回来。即使身体没有残缺,内心里也已经千疮百孔。

现今,我们所处的这个安详之地,已经远离战争很多年了,以至于一群狂热无知的人开始叫嚣着要战争,今天要打这里,明天想攻那里。他们知道,和平来之不易,但他们不知道,真正战争到底是什么样。雷马克的小说《黑色方尖碑》中有一段话:“当士兵还躺在战壕里咒骂战争时,这种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天堂。现在平常的生活又得以恢复,还带着担忧和烦恼,因而战争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离去,成为过去,并且不按他们的意志和几乎没有他们支持而变异、美化和改头换面。大规棋屠杀已成了人们所逃脱的冒险经历,绝望已被遗忘,贫困已经不复存在,尚未降临到某人头上的死亡,就成了一生中几乎总要发生的事情,但己经不再是现实了,只有当它在近处突然袭击或伸手去扼取某人时,它才是现实。”我们应该珍惜我们国家的和平,远离战争硝烟,不要脱口就像激进的好战分子。

阿列克斯耶维奇: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读《锌皮娃娃兵》_第5张图片
1967法国反战游行

《锌皮娃娃兵》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人已经飞向宇宙了,可是现在人们和几千年前一样还在相互残杀,用子弹,用刀子,用石头……在村庄里,他们用木杈捅死我们的士兵……”是啊,21世纪的人类已经飞出宇宙了,却一直在地球上被战争所束缚、困扰,活像原始时期野蛮人的斗争。

阿列克斯耶维奇: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读《锌皮娃娃兵》_第6张图片
乌克兰暴乱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战争,造物主的所有子民手拉着手向造物主唱着赞歌,孩子无忧无虑,老人颐养天年,该有多好。但是,我只在童话里看到过这幅画面。


(注:特别感谢Hannibal Lecter、丁善整理的关于战争的图片及描述。)


【书摘】

1.我们在村子里把装大麦米的盒饭扔给孩子们。他们以为我们扔的是手榴弹,吓得擞腿就跑。

2.女孩子们说,在没有腿的士兵的帐篷里什么话都谈,只是不谈未来。

3.童话里怎么讲?我是阿拉丁神灯的奴役。一那么我呢?一一我就是国防部的奴役。命令我向哪儿射击,我就向哪儿射击。我的职业 ― 就是射击 。

4.家门口停了儿辆汽车:两部军用吉普和一辆急救车。我一下子就猜到了——这是来我们家的。我走到门口打开了门:“你们不用开口!什么也不用讲!我恨你们!只求你们把我儿子的遗体还给我……我要按我的方式来安萍他……我一个人……我不需要任何军人的礼仪……

5.“救救我吧!我应当活下去。我有心爱的妻子和心爱的女儿,我应当回去。”他也会默默地死去,但他哭了。

6.我才22岁,人生的日子还长着呢,我需要找个妻子。我有过一位女友。我对她说:“我瞧不起你”。我的目的是让她离开我,让她可怜我……

7.战争有一套卑鄙的规律:出征前拍了照片 ——准被打死,刮了睑一一也会被打死。凡是长着一双天蓝色眼睛,来此想表现一下英雄气概的人,首先会死送命。我见过这么一个人,他说:“我会成为英雄!”没有走几步就被打死了。对不起,作战时躺在哪儿,就在哪儿拉屎撒尿。士兵有个谚语:宁可在自己的屎堆里呆着,也不在地雷上开花。

8.这像是童话,皇帝除了灰色不喜欢其他颜色。所以这个国家里所有东西都是老鼠皮色。

9.人们在那边依靠仇恨生存,依靠仇恨活下去。那么,负罪感呢?这种感觉的出现不是在那边,而是在这里,当我在这里对此,开始旁观的时候。

10.尤·卡里亚金写道:“任何一桩历史事件,都不能按其自我意识进行判断。可悲的是,这种自我意识与历史并不相符。”

11.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伊万·卡拉马佐夫说:“野兽永远不会像人那么凶残,凶残得那么巧妙,又那么艺术。”

12.那时还没有人见过锌皮棺材,后来我们才得知:城里已经运来过棺材,但是在夜里就偷偷下葬了,墓碑上写的是“亡”而不是“阵亡”。

13.他们死的时候也是不平等的。不知为什么,人们对战死疆场的人就多一些怜悯,对死在军医院里的人就少一些怜悯。可是他们死的时候,叫声都一样惨啊…

15.我在医院里治疗时,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从他的信中,我才知道我们的装甲运输车轧到了意大利地雷,被炸毁了。他亲眼看到一个人和发动机一起飞了出去……那个人就是我……

16.我出院以后,领了一笔补助金——三百卢布。轻伤——一百五十卢布,重伤——三百卢布。以后的日子,自己看着办吧!抚恤金——没有几个钱,只好依靠爹妈养活。我老爹过着没有战争胜似战争的日子,他头发全白了,患了高血压。

17.我在战争中没有醒悟,是后来慢慢醒悟过来的。一切都倒转了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阿列克斯耶维奇:真实是刺眼的,更是刺心的。——读《锌皮娃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