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个思维,千万别说你在混职场

没有这个思维,千万别说你在混职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在商品营销中,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

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如一个人应该选择在几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强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现;锁定少数能完成的人生目标,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机会。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重点讨论一下80/20法则在职场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小罗是个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他勤快,工作认真又踏实,又因为他非常乐于帮助别的同事解决问题,所以他在同事中的人缘也非常好。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年终考核时,小罗却在所有的员工中,被评为了末等。小罗是怎么也想不通。他兢兢业业工作一年,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工作成绩不能说是最好吧,但怎么着也算是中不溜。这在刚刚毕业的新人里面,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要知道,和他一起进来的小羽,业绩还没有他的一半好呢,而且常常遭到客户投诉。

可是,到最后,年终考评的时候,他却被评为了最末等——C等,差一点就是不及格了。

小罗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有一天,在跟部门一位资历比较老,在公司时间比较长的老员工老K聊天中,小罗忍不住问到了这个问题。

老K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被评了个末等吗?”

小罗摇头。

老K接着说:“按理说呢,从你的业绩来说,你怎么也不可能被评为末等;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你在公司里得罪了什么人,而且还是个很有话语权的人。你自己想想,在我们部门里面,或者公司里面,你有没有得罪过谁?”

小罗想来想去,想不出来。

老K一看没办法,启发道:“比如说,咱们部门的主管AMY呢?这次的考评结果就是她宣布的,你不觉得她好像对你有意见吗?”

“什么?”小罗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我从进公司到现在,几乎连她的办公室都没去过,仅有的一次,也是因为经理叫我去给她送一份资料,怎么可能会得罪她?”

老K一听,眼前一亮:“这就对了,问题就出在这里!”

“什么?哪里?”小罗大为不解。

“就是这里呀,你说你从未去过主管AMY的办公室,对吧?”

“对呀,怎么了?”

“那你想想,我们的顶头上司是谁?”

“顶头上司不就是部门经理王经理吗?”

“那AMY是做什么的?”

“AMY就是有的时候传达一下经理的指示呀,或者分配具体的工作给我们,和检查我们的工作进展呀,她不就是执行经理命令的吗?”

“对呀,你也知道AMY是给我们分配任务,传达命令,和负责检查我们工作进展的,那你想想在部门里面,实际上管我们最多的是谁?”

“......好像就是AMY。”

“那不就结了,真正管我们的既然是amy,那她不就是我们实际上的顶头上司吗?我知道你平时只顾认真工作,可是工作了近一年了,你有跟她沟通过工作上的任何问题吗?你有向她汇报过你工作上的进展吗?”

“可是,不是有每个月的业绩考评在那摆着吗?还要汇报什么呢?”

“那我换个角度,你为什么要跟部门和公司里很多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呢?”

“那不就是为了工作起来方便吗?你知道我们是后勤支持部门,很多事情都需要和其他部门共同协作的呀!”

“那既然你都知道要和同事们搞好关系,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可为什么你的顶头上司AMY,这么重要的一个人,你却不知道要和她搞好关系呢?这样,你觉得能对你的工作有利吗?”

“这.....”,小罗一下子语塞了,又细细将老K的话思索了一番,冷汗就冒了出来。“天哪,我竟然忽略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怪不得人家要给我C了....”

"这下知道了吧,你看看小羽,小林,他们和你一块进来的,人家还时不时的去主管办公室谈谈心,汇报一下工作,或者问个工作上的问题什么的,让AMY知道他们正在努力工作,或者工作进展到了哪一步,有时还会和AMY一起吃个饭什么的,要不然,业绩比你差的小林,怎么考评还是B呢?”

这下子,小罗彻底明白了。

这时,只见老K从包里拿出一本书递给他,说:“好好看看吧,这本书看完,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小罗接过书一看,是一本并不陌生的《80/20法则》,这本书以前上大学时就已经看过一遍了,现在再看到,才忽然意识到,就算再好的书,“纸上学来终觉浅”,非得亲身经历和体会过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其中含义。

终于,花了一个晚上,小罗又把这本书看了一遍。

这下子,小罗终于彻底明白了,原来,职场上,搞人际关系也是有原则,有讲究的。

自己跟同事们把关系处的很好,原本没错,可错就错在没有对公司里的人按照重要程度分出层次和顺序,结果到头来,最重要的那20%的人际关系压根没有搞,倒跟别的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其他部门的员工打得火热,这不,结果就变成了这样。

“如果当初一开始就把主管列为最重要的几个人际交往对象之一,也不至于闹出今天这样的事情。”小罗后悔的想,他决心从此以后,深入研读《80/20法则》,让自己不再犯忽略掉重要的人和事这样的错误。

看完小罗这个案例,我们很容易就能明白,职场上,如果能在一开始就运用80/20法则,将公司里的人做一个区分,并且按照重要程度来分配自己的精力和关注度,那么,就不至于像小罗一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搞人际关系,到最后才发觉,该搞的都没有搞,反而把精力浪费在许多不重要的人身上了。这个结论看起来功利,但在职场中,甚至人际交往中,却是实实在在起作用的,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略。

另外,不光是对待身边同事,对待自己的客户,也可以运用这个原则。我就见过许多优秀的销售人员,在开发客户的时候,用A、B、C、D将客户划分出等级,A是最重要的客户,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意向来购买你的产品;而B级,是次一级的,就是有实力购买,但是购买意向不是特别强烈,还需要再培养跟进一段时间;而C级别的客户,则代表因为资金不足,或者购买意向不明显,暂时不用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跟进的客户,但C级客户,起码是对产品有兴趣的,不能完全放弃,如果持续跟进的话,有可能从C级转化为B级;至于D级,就是目前打过电话或上门拜访过,毫无购买意向,短时间内暂时不需要花费时间去跟进的的客户,如果要跟进,差不多也要等几个月以后甚至半年以后再联系,看看对方有没有改变主意,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对你的产品又有了兴趣。

所以你看,无论是与同事相处,还是开发外部客户,都可以利用80/20法则,来提升我们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这个思维,千万别说你在混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