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生涯虽落幕,英雄梦想刚起航

游戏总是容易让人痴迷,从孩童时期开始,游戏就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和满足感。最初是小霸王游戏机里的俄罗斯方块,魂斗罗,合金弹头等略显稚嫩的游戏,而后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红色警戒、半条命等游戏开始风靡,那时在网吧里能够到处看到联机或者单击打红警的场面,好不热闹,“construction complete”、“our base is under attack!”等经典背景音直到现在都耳熟能详,简直成为了四级英语必备语句。

进入大学,魔兽开始流行,一张地图晴天霹雳般出现,从此Dota开始闪耀,甚至成为众多男生的“梦中情人”和“终极信仰”。渐渐的班里的同学晚上上自习的越来越少,组团联机对战的越来越多,大学时期宿舍里总是充满着忘情的呼喊和爽朗的笑声,而我当时则醉心于成为实况足球和极品飞车高手,很遗憾没有与Dota结缘。看着室友之间绚烂多彩的团战画面,我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不仅觉得无聊,更想不通他们为何会醉心于此。我的舍友璨最喜欢使用莉娜,因为爆发高,进攻性强,适合他激进暴力的风格。而隔壁宿舍的杰则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从熊猫酒仙到钢背兽,从隐形刺客再到德鲁伊,他总能从风格迥异的英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无论是超鬼,还是被队友谩骂。在一般人的认知中,沉迷游戏总是玩物丧志,老师也多次教导我们:父母千辛万苦把我们送到学校,如果我们毫不珍惜,就是对父母和自己的背叛云云之类。一语成谶,与我同专业隔壁班级就有一位哥们因为太过沉迷Dota而留级,成为大众认知的不学无术、无药可救的典型。暂且叫他浩哥吧,起初他也是经常和同学联机玩乐,也许是不满足于同学之间的对决,也许是因为在游戏中受到了刺激,总之他开始“奋发图强”,在Dota上开始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从起初的旷课,到后来的通宵网吧、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他蛰伏许久归来时,他用他磨砺许久的地卜师-狗头人在班级内战中大杀四方,“holy shit”的声音不绝于耳,于此同时,他也因为多门课程红灯高挂而留级,成为了我们专业当年唯一留级的同学。

我与Dota正式结缘则是从工作之后开始,起初由于我们需要几个月的类似大学宿舍式封闭培训的学习生涯,当培训临近结束时,我们拿到了期待已久的工作电脑,当务之际,便是用游戏测试它的性能,在同事的怂恿下,我终于装上了魔兽,开始了和室友之间联机游戏之旅。起初水平过菜,经常不知不觉就被小兵或者被防御塔砸死,游戏中经常应接不暇,全场梦游。技能过多的英雄更是大大超出我的操作范畴,于是室友就给我推荐了全DOTA里主动技能最少的一位英雄-骷髅王。

这个英雄虽然皮糙肉厚,但略显笨拙,经常变为对方的ATM,变现能力极强。还好大多数情况下有两条命护体,死亡数据还算显得不那么难看。经过长期摸爬滚打,我总算对DOTA里各个英雄的技能、特性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室友的悉心教诲(轮番虐杀),被我控制的英雄总是算有了一定的正常认知和行为能力,但最终还是属于老菜鸟之列,而且估计也是我能够达到的极限水平了。

那段时光带给我许多迟到的欢乐,我也曾梦想成为游戏绝顶高手,万人敬仰,山呼海啸,一呼百应,然而蹉跎许久,却也没有磨练出什么水平,青春时光已逝,却仍是凡夫俗子一枚,最终不得已放弃,另觅生路。虽说当年玩游戏浪费了不少青春时光,但是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同事十人乱战,厮杀的昏天昏地,各种毫无默契幽鬼、敌法、火枪等五大后期式的作死选人;以及各种令人捧腹大笑的失误操作,而最终的胜负结果已经不再重要。

时至今日,当年的同事也已各奔前程,而Dota这款游戏也早已升级换代,Dota2横空出世,更加细腻的人物和环境设计,更加多样化的饰品选择,更加智能化的数据统计,更加贴近中国特色的齐天大圣英雄的引入,似乎让这款游戏又重新焕发了活力,然而当年一起玩游戏的兄弟也各自成家,肩负生活的压力,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在游戏中大杀四方,纵横捭阖,所以将游戏束之高阁也实属无奈。

三十而立,人到中年,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和愣头青,结婚生子,三口之家,为人父母,不再像年少那样的不可一世和固执己见,没有了横冲直撞的匹夫之勇,更多的是权衡利弊下的委曲求全。曾经80后的一代,那个被社会称之为“垮掉的一代”,肩上背负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如同戴上了束缚自由的金箍,或是心甘情愿,或是无可奈何,纵使你心比天高,最终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世俗凡尘,为了家庭,为了亲人,为了那一道道期待的目光,为了肩头上承载的沉甸甸的责任,也为了曾经那个怀揣梦想的热血少年。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豪情万丈,不是所有的热血都得剑拔弩张,不能在游戏中大杀四方成名立万,那就在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中实现自己的英雄梦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戏生涯虽落幕,英雄梦想刚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