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1张图片
乾清宫殿内“正大光明”匾(传康熙藏传位遗诏于匾背后)

40问  乾清宫内为何高悬白字黑匾并置放四座大镜?

据说,乾清宫中黑底白字的大横匾“正大光明”乃清初顺治帝御笔,后经康熙帝临摹而悬挂至今。“正大光明”不仅是清朝皇帝信奉的祖训格言,也是作为拥有江山社稷的王者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素养之一。

最初,康熙帝高悬“正大光明”匾,对立储传位之事采用“先秘后宣”方式,主要是表示其始终一贯“公正严明”的态度,同时,也教诲子孙后世应“光明磊落,不搞阴谋”。从此,那白字黑匾的背后,就作为封存“传位遗诏”宝匣子的秘藏处而闻名。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2张图片
老照片:乾清宫内紫檀雕龙大镜

依笔者看,那大匾故意制成黑底白字,并且紫禁城内独此一殿有四座大镜,其中必有一番不寻常的来历。

其一,白字黑匾与四面大镜,意在“联手”降妖除邪。四座大镜何时造就可请教专家。四座大镜均为正反两面,共有八面明镜,寓意照亮“四面八方”,室内难以藏匿,故又有“照妖镜”之称。“镜”古作“鉴”,且“鉴、剑”同音,因而镜有“剑”之寓意,八面大镜进而寓意“八鉴(八剑)驱魔”。另外,四座大镜如四大天王,守护东西南北;“正大光明”匾似神皇降魔大纛,师出有名,神通广大。于是乎,仿佛这样的乾清宫就可以“正气压邪”了。

其二,明清两朝都曾在乾清宫举行驾崩皇帝的“大殓”即尸身入棺仪式。并且,鉴于乾清宫如同皇上由阳间转去阴间的“阴阳界”,所以“正大光明”大匾宜用黑白两色来寓意“字(自)白底(抵)黑”,亦喻指“自阳抵阴”,以求冥福。

其三,自从形成了皇上驾崩后要将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的传位遗诏取出公布的仪制,因而白色大字又寓意传位之秘密必“大白天下”以及须“做事清白”。

其四,黑匾白字与乾清宫的大殓、停灵、公开传位遗诏等仪式气氛相符。并且,五行说“黑”象征“水”,方位为“北”,有防雷克火、避邪驱魔之功能;“白”象征“金”,方位指“驾鹤西游”的“西”,通往“西天极乐”世界。白与黑是“金生水”的“相生”关系而非“相克”,因而吉祥......恕在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参观“正大光明”白字黑匾与意在辟邪的四座大镜,联想前问“鬼屋凶宅”所讲史上一幕幕凶杀等恶剧怪事,这乾清宫还真有些恐怖味道。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3张图片
乾清宫内四座紫檀雕龙大镜之一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4张图片
交泰殿内

41问  “交泰”殿名源自《易经》吗?

交泰殿位于紫禁城内廷“后三宫”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殿名“交泰”源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交泰殿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最早为明代嘉靖年间建。交泰殿为皇后生日即“千秋节”时接受庆贺的地方。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5张图片
泰卦

如前面第15问所讲,紫禁城“外朝”与“内廷”的前后布局,从南向北看恰似“泰”卦形状,若从北向南看则呈“否”卦形状。由于有“否极泰来”之说,则可以将“前三殿”与“后三宫”的布局视为“泰”卦之形。引用《易经》具体说 “泰”卦,即所谓的“上下交”的“上坤下乾”……《泰》卦象征自然界阴阳二气交感,万物通达生长;社会中君臣上下交感,志向一致,故泰卦宣扬的是“乾坤安泰,天下和谐”之理想,这也是构成易学核心思想的原理之一。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6张图片
交泰殿内匾源自老子“无为”

42问  交泰殿“无为”二字源自何处?

交泰殿内匾“无为”二字原系康熙御笔,乾隆再摹。其源自老子“道无为而无不为”之说。老子还说过:“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有专家指出,《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其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其成为体系则建立于《老子》。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发展和规律,从而创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

笔者认为,交泰殿内中央墙壁上的康熙题“无为”匾,含有昭示“顺应民意,无为而治”即易学中的“辩证施政”之深意。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7张图片
老子像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8张图片
        老照片:交泰殿内“二十五宝玺”匣盒

43问  交泰殿里皇帝玉玺为何仅有25方?“二十五宝玺”之来历?

曾经存放于交太殿内的25方玉玺,其实物已改存于故宫珍宝馆内供参观。如今交泰殿内仅仅放置25个空匣子,那些玉玺匣子是由楠木、白玉、青玉、纯金等上好材料制成,有“二十五宝玺”之称。

这不多不少刚好为25方的皇帝大印,首先是根据《易经》而特制的。《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有“天数二十有五”之说。

《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_第9张图片
河图

所谓“天数”,是指阳数,即奇数的“1、3、5、7、9”。这五个阳数相加,总和是二十五。此说还可追溯到更古老、更神秘的河图。细观河图,1、3、5、7、9这五组阳数分列于图中的上下左右中的五个位置,并且它们相加的总和是25。这25方玉玺象征皇权“天数占尽,阳刚充满”,有说主要是对臣工百姓生杀予夺的主宰工具之一。

据说清朝初年,宫中玉玺多得竟达39方,显得非常杂乱。其中夹杂一方没刻文字的印玺,还有一方的印文与所传秦始皇的“传国之宝”相似,一直被误认为“秦玺”。后经乾隆帝甄选了25方,其余不用,因而才有了这“二十五宝玺”,被奉置于交泰殿内。

乾隆帝为何只选了25方玉玺呢?为何不是33方或其他什么数字呢?除了前面提到其源自易理“天数”,另外据说乾隆还曾希望大清能像传代最多的东周那样延续二十五代。

清朝从盛京迁都北京,与周平王迁都洛阳的经历相似。但自顺治帝定鼎北京后,传到宣统仅仅十代就将乾隆“传代二十有五”的美梦打破了。

民间常说“富不过三代”。纵观历史,无论哪一朝代,是否都“传不过二十五代”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学揭秘紫禁城》北京老导游讲解故宫50问(40--43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