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随想

又是一年除夕夜。

大家都在说现在的过年不比以前,年味变了,淡了。尤其是很多地方烟花炮竹都不让放了。我也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变了呢?于是,在大家都在忙着抢红包的时候,我守着熟睡的小宝宝,写下这篇随想。

不同时代的拜年方式大不同。

最早的时候,都是打电话,在只有固话机的年代。要逐个给自己的小伙伴拜年,所以过年这个月的电话费都会陡增,经常要小心翼翼面对家长的盘查。

后来,有手机了,发短信代替了打电话。因为短信可以一次性发给很多人,尤其是熟悉度尚未达到打电话拜年的程度。

再后来,微信出现了,短信也基本不用了。这个时候,群发一条拜年短信简直太容易了,根本毫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我极少这么做,总觉得诚意欠佳。所以,如果大家未收到我的祝福信息,请切勿责怪。

近两年,微信红包横空出世,除夕晚上每个人都拿着一部手机低头猛戳,完全把春晚的风头抢走了。我已有两三年未认真看过春晚了。其实,我觉得春晚还是挺好。虽然,现在吐槽的人越来越多,但它作为我们年轻时代根本无得选择的娱乐方式,着实充满了年代感和仪式感。

不同的年龄段对过年的感觉大不同。

小时候,多盼望过年,有新衣穿,有红包拿,天天就是吃,零食也多。天天跟着大人走亲访友,简直太幸福了。这种简单的幸福在以后的岁月里恐怕再难寻觅。

长大一点,在外读书,过年意味着又长一岁,离离开校园迈向工作岗位又进一步,依然充满期待。经常跟春晚一起跨年,觉得最后的倒计时充满了仪式感。

工作后,过年意味着唯二的黄金周,难得的假期。虽然不及孩童时期的单纯快乐,但在工作以后能有这么一个彻底不会被工作打扰的假期,也确实珍贵万分。这个时候,一般都会给自己写些年终总结以及新年计划,虽然最后不一定都如自己所愿。

现在,每一次过年,都意味着自己又老了一岁,家庭责任感又增添了几分。早已从收红包者变成发红包者的我,惟愿每一年都比上一年的自己更好一点,能力更大一点,能让身边的人因为自己而更幸福一点。

唯有永恒不变的主题:亲情

过年的打开方式虽有变化,但主题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亲情。多少人在外辛苦奋斗一年,只为过年时能风风光光地回家,让自己的父母跟着沾光。就算混得不好了,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家人永远是最包容的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与家人同享围炉之乐的幸福人儿,好好享受家中这份温暖吧,毕竟,几天以后,你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奔波奋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