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四)

初一早起我们这儿叫“起五更(jing)”,大约是早晨五、六点钟左右,每家都不一样,但大约是这样一个时间。早晨吃饺子前也要放一支鞭,一般听到各家的鞭炮声,就能知道自己家里起的早还是晚了。

关于吃饺子的习俗前面已经说过,在此就不加赘述了。吃完饺子后,就要开始拜年了。未出嫁的女孩子是无须去拜年的,一般都是一大家人,男人们一队,媳妇们一队,挨门挨户的去给自家的长辈们拜年。也就是一群人一起给长辈们磕头,过年磕头磕一个就可以了,往往老人们会早早地在地面上铺上垫子。

小辈们边磕边说,“xx(称呼),过年好啊。”

老人们会把离自己最近的那个扶起来,说着:“好啊好啊,见面就是头啊。”这时别人也会跟着站起来。

老人们会拿出盛着干果、糖果的盒子递给来拜年的,“来啊,吃点瓜子和糖再走啊。”

有些会坐下聊一会天,有些就直接说,“不了不了,还没转过来啦,还得去xxx家。”

前几天的时候微博曾有过一个热搜“山东 过年磕头”,又一大波人说这不好那不好,其实这就是一个传统习俗,而且都是给自家老一辈的人磕头,表达自己的尊敬和祝福。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还值得拿出来讨论一番,甚至上升到地域歧视。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希望大家能保持一颗尊重、理解的心。

这个时候对于我们小女孩来说是最无聊的,小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那个时间段打开电视最多只有昨天的春晚重播。奶奶家也是一波一波的来人,来了人我们就得乖乖巧巧地站在一边。因为早起又很困,奶奶说初一上午早起之后是不可以再睡的,我们只能强忍着困意坐在沙发上发呆。

等拜年结束,和奶奶同辈的老人们会来串门,爷爷要到他的长辈们家里拜年,我们就跟着哥哥去他家玩。哥哥家有电脑,那时候的我们还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大电影,我、妹妹和哥哥会老老实实的在电脑前把他们看完。后来也曾一起看过恐怖片,再后来就是一人一块手机了。

大年初一的午饭小时候会在哥哥家吃,因为我们这儿的习俗是大年初一要去舅舅家串门,奶奶家会来爷爷的外甥们,哥哥也会去他的舅舅家。小娘做菜的手艺很好,我其实很喜欢在哥哥家吃饭,小娘做过的猪蹄冻、蒸鱼,到现在我仍是忘不了。

长大些,初一中午来奶奶家的人就不多了,只剩了一个叔叔。奶奶会让我们回去吃饭,但是我们总是吃到五六分饱就回哥哥家再吃一顿,谁叫小娘的手艺那么好呢?

吃完这顿午饭,其实就算是过完年了,三四点钟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小时候我是不跟着爸妈回家的,大约小学的时候吧,我总是一到过年就发烧,就必须跟着爸妈回来打点滴。再后来我也就没有留下的习惯了。

若是回来的稍微晚一些,还能看到行道树上挂的五颜六色的彩灯。我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过年整个县城的树上都会挂满彩灯。看到这些彩灯会不由自主的感叹一句,过年了啊。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时候的“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