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词,概括了钻石在全世界人心中的地位:是爱情和永恒的象征。
此后,钻石可就成了宝石之王,走到哪都众星捧月,彻底成了“奢华”的代名词,就连生活用品也不放过。
比如之前的进博会上,一个黄金马桶闪瞎众人的眼睛,就是因为马桶圈上,镶嵌了40815粒、总计334.68克拉的钻石!
这还不算啥,毕竟没人真的会用这个马桶。但有些就不一样了,比如镶钻的鞋子:
△1.4亿全球最贵高跟鞋,取名“星月”,镶嵌30克拉钻石和一小块陨石……
话说,有人还这样直接穿出来,真的不怕把钻石蹭掉吗?
不过,日前我们中国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却可以底气十足地宣布:如果用我们“种”出来的钻石就不怕蹭掉,毕竟,只需要“白菜价”就能买到啦!
这就是人造钻。
△中科院正式宣布,钻石可以“种”出来啦!
这个“种”的意思呢,其实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钻石“生长”出来。
这项技术最早来自隔壁俄国,他们从冷战时期就开始尝试,用极小的天然钻石作为“种子”,培育出大钻石。
可惜当时因为缺乏经费,研究时常陷入僵局。
而且培养出来的钻石品质很一般,净度、色级都不够好,成本还非常大,实在是得不偿失!
但咱们中科院这次研制出来的人造钻石,可不一样~
通过技术的改进,我们制作出来的钻石比之前优秀太多了——
1.更快,一星期左右就能长1克拉!
2.成本更低,这样的1克拉成本价最低3000块!
3.品质还好,无论色泽、纹理、硬度、净度,都能做到与天然钻石别无二致!
估计掌控全世界90%的“钻石大户”戴比尔斯就是为了防止这一天,所以在2018年着急忙慌地推出了人造钻品牌,希望继续垄断钻石市场:
△戴比尔斯推出的人造钻石
却没想到事与愿违,还是让我们的技术抢了先机~
只是,估计慌的不止是这些钻石大咖,还有很多手上有钻石的普通消费者吧?
不少人预言:人造钻石的出现,会冲击天然钻,让钻石变得不值钱。
那这是真的吗?Emmm.....真诚地说,并不会。
尽管人造钻更便宜,但天然钻石毕竟物以稀为贵,而且人类对“天然”二字也很有执念,所以想要动摇天然钻石的地位并不容易。
另外,还有伙伴觉得,相较于担心天然钻会不会贬值,倒不如担心人造钻会不会变成天然钻的替身,被黑心商家当成“摇钱树”....
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个有趣的比喻:天然钻和人造钻的关系,前者是河流里的冰,后者是冰箱里的冰。
从本质上来看,人造钻的确是钻石,它是用天然钻作“种子”种出的果实,基础元素也没变,仍然是碳。
但从产量来说,人造钻技术一旦普及就能大量生产,并不存在“稀有”的问题,所以天然钻要比人造钻贵很多。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人造钻石可以用来冒充天然钻石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
美国科学院院士毛河光,曾用一周时间培育了一颗2克拉的人造钻。他的学生拿这颗钻石去GIA鉴定,专家估价20万美元....可实际上呢?成本5000美元都不到!
可见,人造钻更容易和天然钻混淆,毕竟里里外外没啥区别,所以不排除将来有奸商将它当天然钻来卖。
但是就目前来说,这种完美的人造钻石的成本还过高,暂时还不会成为天然钻的替身~大家先别担心。
不过,钻石作为高利润奢侈品,就算没有人造钻,造假也已经泛滥成灾了,像下图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朋友们遇到过吗?
今天,将给大家揭露钻石造假的3个陷阱,个个伏尸百万。
最直接的钻石造假,当然是冒充啦——
例如本质为碳化硅的莫桑钻、净度有余但火彩不足的锆石、样子很像但千差万别的水晶甚至玻璃,等等:
最容易混淆视听的各种洋名字钻石:苏联钻(立方氧化锆)、瑞士钻等,对有瑕疵、品质差的钻石进行优化和改造,提高颜值从而卖出高价,这是宝石司空见惯的处理手段。
①表面涂层
利用颜色的互补原理,将“氧化物薄膜”附着在钻石的腰棱、亭部、刻面上,便能增加它的火彩。
鉴定:既然是涂层,那么稍微刮一下就会在表面出现擦痕。所以鉴定时,大家只要用钢针微微划过,看是否会留下痕迹即可。
此外,还可以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擦拭,也可以让表面途层剥落:
②铅玻璃填充
前段时间,有一位去比利时旅游的女游客就中招了。
她在当地以80万的价格购买了一枚5克拉的钻石。商家信誓旦旦的保证它是天然钻,结果带回国检测,发现竟然是铅玻璃填充钻:
这种优化处理方法,是用铅玻璃填充在钻石的裂隙、空洞中,原理类似翡翠注胶。
铅玻璃本身透明,折射率比较高,填充其中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反而能提高钻石净度,让其变得“完美无瑕”:
鉴定:使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是否有不和谐的闪光现象,如果有则是填充钻石。
最保险的方法还是送去鉴定机构检测,看看其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元素,发现铅的存在。
③辐照
辐照的主要作用,在于改色,因此主要是用在彩钻上。
钻石的改色,会让色浅的低品质钻石,变成浓郁暗绿色、蓝色、黄色等,从而冒充高品质彩钻卖出高价:
鉴定:想要鉴别彩钻是否经过辐照改色.....非常艰难,肉眼完全不行,所以最好的办法仍然是——送检。
④电子处理
相较于辐照处理这种初级手段,电子处理高明多了!它可以通过设定温度,将钻石改成不同颜色:
△热处理500~1200℃,可改成橘色、粉色、紫色等
另外,致色深度也比较深,还没有放射性,更加难以检测。
上面常见的几种钻石造假,肉眼其实都不容易分辨,所以对于钻石宝姐都是建议大家直接送检,靠谱放心。
但是,有钻石证书就万无一失了吗?还真不是,因为证书也可能造假....
①套证钻石
关于钻石套证,知乎上有网友分享了一段神奇的经历:
没错,这就是套证,是用一颗低品质或垃圾钻、甚至仿制品,搭配一张真证书,或者假证书来进行售卖。
因为GIA是钻石界的权威,在全球都受到认可,知名度最高,所以经常被用来套证。
想要避免套证,你首先要知道,重点观察证书上的那几个点,与钻石实际情况是否对应。
钻石腰码:在GIA鉴定过的钻石,会有一项收费服务,即将鉴定编号用专用激光刻在钻石的腰部,在高倍放大镜下可以清楚看到。
△GIA刻的编号,是空心字哦!
钻石大小:大克拉钻石价格不会低,如果出价差距大,就要小心了。
切割:标准情况下,钻石切割遵循既定比例(具体对应关系看下图)。观察证书上的钻石克拉数,测量实际钻石腰部直径,对应看是否超出允差。
除此之外,为了警惕套证,首先不要贪便宜,要在可信商家购买,坚持选择支持复检的产品。
②山寨证书
证书可以套,当然也可以直接造个假证书。由于GIA的权威性,钻石也大多用GIA证书,证书到手注意防伪:
网络核对:GIA有自己的数据库,收藏所有鉴定过的钻石信息。需登陆GIA官网,输入钻石的证书号和重量即可查询并核对数据,假GIA证书是查不到的。
水印:GIA证书上有GIA LOGO的水印,迎光即现。
微印线:GIA证书中,净度、颜色、切工级别列表部分的竖线,是由GIA的英文全称微印拼成的,用10倍放大镜就能看清。
蓝色油墨底纹:GIA证书中,分级评价部分的底纹,用的是其专有的特殊油墨喷印,呈现钻石形。
防伪标:从2000年1月1日开始,GIA钻石鉴定书右下方都有一个雷射防伪标,上面显示GIA的标志与字样。
那么你可能还是犹豫不决,天然钻和人造钻,究竟买哪个好呢?
想要投资的朋友,当然还是买天然钻。天然钻产量减少,稀有性只会提高,升值空间是不会被轻易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