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庭栋点赞阆中春节文化(“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系列访谈)


袁庭栋点赞阆中:

“原汁原味”民俗文化活动传承地道“中国年”


“阆中在春节文化氛围的打造、春节文化活动的多元化方面,多年来做了很大努力,并取得很明显的效果。”近日,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四川著名学者袁庭栋袁庭栋接受记者采访时点赞道。


在新华联·中国(阆中)第二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开幕前夕,“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专题系列访谈活动与袁庭栋对话,作为巴蜀文化研究学者,袁庭栋对阆中春节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给予了肯定。


“当我还是娃娃的时候,每个乡镇都会举办庆典,耍龙灯、耍狮灯、放花儿(烟火)......非常热闹。”提到春节年味,袁庭栋不禁津津有味地回忆起儿时“乡坝头”浓厚的节日氛围,“在乡里最好耍的就是‘摆阵’,我记得大概八九岁的时候看过一次,临近乡镇互相派出村民去‘摆阵’,比如在木盆中写‘福’字,等干了后装满水,让邻村的人想办法把字擦掉但水不能浑浊。”袁庭栋边说还边“手舞足蹈”地向记者演示“摆阵”、“破阵”的趣味过程,“集思广益,一步步见招拆招,凝聚着春节欢乐的氛围。”


可随着社会发展,年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减少,年味越来越淡,人们表示担忧和惋惜。袁庭栋解释道:“春节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年节团聚的实质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浓厚的年味确实需要年节期间群体文化活动的繁荣,可以通过曲艺、川剧、京戏、皮影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热闹气氛,达到群体欢乐的目的。”


阆中自2010年获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称号以来,在传承与保护春节文化资源上有着标本意义。2018年1月,阆中启动了首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通过向全球征集春节老人、新春曲艺节、美食节等形式向全国展示了春节民俗文化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阆中特色民俗节目《亮花鞋》还登上了央视春晚,贴近群众生活,表现出超高的观赏艺术。


据悉,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新华联·中国(阆中)第二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即将于1月26日拉开序幕,诞生于阆中的“大笑古城”文旅IP子活动“新春曲艺节”,作为本次博览会的亮点之一,将通过曲艺跨界的形式,传承春节文化。该活动以“逛古城、过浮桥、寻锦鲤、看灯会”为主体,活动期间,以“春节老人”落下闳为主题创作的“三个一”(一个相声、一个快板、一个评书)曲艺作品,将在古城街头上演;拉近历史名人与观众的距离,给海内外游客传递春节文化的同时送去欢声笑语,为阆中年节民俗文化活动添彩。


值得一提的是,自1月26日-2月19日,阆中史上规模最大、主题最多的“阆苑仙葩迎春灯会” 将点亮春节文化主题公园和锦屏山,延续元宵节自古以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6大展区百组特色灯组让游客感受到“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极致视觉盛宴。


“曲艺的表现形式很好,能够通过编排各种内容传递文化价值,满足群众口味。”在谈及阆中曲艺对于春节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价值时,袁庭栋表示,阆中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基础,皮影戏和木偶戏在四川省都比较突出,应当利用好现有资源,用群众喜欢的形式表演,传递春节民俗文化的内涵。


袁庭栋感叹道,春节文化底蕴深厚,在传承与保护春节民俗文化的过程中,要继承原汁原味,表演真东西,最终让它在民间流行起来。他说,阆中采用曲艺形式来传承春节文化的做法非常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多种群体文化活动中,选取一两种基础与资源最好的加以提高,打造精品化。同时,能够与其它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相媲美,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品群众文化表演形式,从而带动其它文化表演,提高阆中知名度。


袁庭栋建议,阆中需要培养一批本地曲艺演员,除了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外,还应该常年举办小剧场表演,这样既能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也能给游客提供最具四川味道的艺术表演,在营造好春节文化氛围的同时,让大家感受阆中独有的年味。

袁庭栋点赞阆中春节文化(“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系列访谈)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袁庭栋点赞阆中春节文化(“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系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