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代感

我的时代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几天金庸去世,一群人在缅怀的同时感叹自己的那个时代在逝去,这几天ig夺冠,一群人在欢呼“ig牛逼”的时候说,一代人眼中的玩物丧志正在成为经典,另一代人眼中的玩物丧志开启闯出名堂。

不管是欢呼还是缅怀,都没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感染力,我在想,我是哪个时代的,为什么我明明在时代中,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时代感。我不大清楚大家在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这个时代是用什么标记的。我开始回忆,回忆以前大家都在谈论什么。

在我的印象中,小学就是几次转学,不过这几个学校都还是农村的小学,因此虽然各有特点,却大致相同,由于时间的远近,我记忆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学校。那是一个寄宿制的学校,那段时间我的生活只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辣条,一个是玩。那个学校人数不多,只有小学的五个年纪,每个年纪一个班,一个班只有几十个人。大家每个月统一交一次伙食费,每顿都管够吃,但实际上每顿就只有一个菜,对于我这个对吃极其挑剔的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刚开始我经常哭,不去吃饭,爸妈带着好吃的来看过我很多次。慢慢的我知道我只能继续在这个学校里待着,我就开始为自己的生存想办法,我的做法是每周来学校的时候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好老的词)买一包辣条,每顿饭用馒头夹一片吃了,每周快结束的时候,辣条已经干巴了,也只能那样吃掉,但对我来说那比一些菜要好下咽很多。就这样吃了一年多,我后来的学校都是寄宿的学校,总有人抱怨餐厅的饭不好吃,我就会想这已经够好了。解决了吃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我的所有问题,虽说那段时间吃的难题总会给我带来一点点屈辱的感觉,但从其他方面来说,那真的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了。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课程虽然不少,但总感觉每天有大把的时光来玩耍,玻璃球,石头子,卡牌,追赶的游戏,每一个都会让人乐此不疲,怎么也不会觉得玩腻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个课间十分钟都要从楼上下来玩两把玻璃球,等上课铃声想起来的时候赶紧往回跑,还有就是吃完晚饭后大片用来玩耍的时间。我感觉那个时候真的单调,却非常快乐。大家在学校完全不会去讨论学校外面发生的事情,每天就是上课,玩耍。

事情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开始改变,那个中学大概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位置。我的耳朵里开现出现很多新鲜的东西,好像有许嵩,汪苏泷,有柯南,火影,还有飞车,穿越火线。我印象中,教室里讨论歌曲的比较多,寝室里讨论动漫和游戏的比较多。教室里总会流传这一些手抄的歌词本,许嵩和汪苏泷是我经常听到的名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我是一个不爱唱歌甚至不爱听歌的人,所以我也仅仅是知道这种本子的存在,却从没有亲手去摸过。那个时候寝室里经常有卧谈会,不对,应该是天天有,谈论的主题经常会是动漫和游戏,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怎么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当这些东西开始被谈论的时候,我觉得它好像已经存在过很长时间,而且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爱好。那个时候,我隐约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跟上时代。

有一件事情是一直记在我心中的。应该是初二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叫《UFO未解之谜》的书,倒不是因为我对这些谜团有多少兴趣,而是我觉得这是大家会感兴趣的事情,是会被谈论的东西。买了没有多久,我被我爸呵斥了一顿,塞给我一本《中学生满分作文大全》,那一次我哭的很惨,我强烈的感觉到我需要一些东西,一些可以跟别人谈论的东西,在我当时的感觉里,那或许就是一种对时代感的需要。

每一年都换一批新的同学,新的室友,但是卧谈会谈论的东西好像都没怎么变,至少在我耳中是这样的,不过还是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收获了一批最好的室友。

后来在高中的时候,好像是有一本叫斗破苍穹的小说,除此之外大家在讨论什么我都忘记了。对我而言,高中是学习和羽毛球。那个时候,我已经习惯了在夜晚听着大家谈论而一言不发。因为跟不上,所以就放弃了。这样,在少年时代种种被家长看做玩物丧志的东西都没有在我的身上出现,比如游戏,网络小说等等。性格和环境让我把注意力放到了学习上。回看人生的前十八年,唯一一个能被我当做兴趣的大概只有羽毛球了。从高二到高三,只要不下雨,我都会出现在那个不大标准,网经常烂掉的场地挥洒汗水,那是除了小学之外另一段让我感觉到非常开心的时光,因为那让我觉得我真的在喜欢什么东西。

偷看课外书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出现得很晚,那是在我上高四的时候,晚上在被窝里用台灯看《围城》。算是抓住了一点点青春的尾巴。

时代感真的是一件很妙的东西,它让你不论曾经生活在哪个地方,都有一种共同记忆,专属于某一年代人的共同记忆,这让一些完全陌生的人可以有一些共同的感觉,共同欢呼,共同缅怀。我想我大概是不怎么有时代感的,我总觉得自己好像有一段记忆的空白,而那个空白只有当时真的经历了才能补上,过后在再看是没有用的。

大家在缅怀金庸的武侠世界时,我想到的是什么,不是他的小说,也不是根据他的小说拍的电视剧,因为我都没怎么看过。我想到的是金庸本名查良镛,他有个堂哥叫查良铮,50年代留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工作,不过没多久就受到迫害,在南开范孙楼的东侧有一个人像,人像下写着穆旦像,对,他的笔名就是穆旦,就是某一年被陈年说,他甩了周杰伦十万条街的那个人。还有就是我查了一下,金庸的祖籍是浙江海宁,让我想起这个地方还出过一位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大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是《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开头第一句就是海宁王先生自沈后二年。这大概就是我在金庸先生去世后能想到的事情,而这绝不是那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时代感。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个培养皿,有一些外星人在观察其中生活的人类的活,我想我这个样本大概是不够代表我所经历过的时代的。

对了,那本《中学生满分作文大全》在我带到学校不久之后就不知所踪,而那本《UFO未解之谜》到现在还摆在我的书架上,象征着我曾经做过的一点点微小的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