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话实说,之前一直对故事很不感冒,后来发生的一件事颠覆了我的看法:
一次全校师生大会,安排两位教师代表发言。一位老师提前一周,精心准备发言稿,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打磨,一篇励志文章,金句频出。
另一位老师的发言则是简简单单地讲了三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对应一个主题词。
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精心准备的这位语文老师被另一位讲故事的物理老师秒杀。
满篇金句变成了满地鸡毛,学生很不感冒,听得心不在焉。
反而是那位脱稿上台的物理老师所讲的小故事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引发学生强烈共鸣,赢得了满堂彩。学生们像打了鸡血一样热烈鼓掌。
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
不,应该是故事的魔力。
2.
人类渴望故事,热爱故事。我们通过无数的故事来应对这个纷繁的世界。
正如英国文学家芭芭拉.哈代所言:
我们以叙事的方式做梦、回忆、期待以、希望、绝望、相信、怀疑、计划、修改、批评、建构、闲聊、学习、憎恨、热爱……
千万年之前,一群人围坐在原始的篝火旁边,经验丰富的老猎人给年轻人讲述着追捕猎物的故事,传授杀死一只猛犸象所需要的勇气、技巧和方法。故事被用来教育下一代如何养育后代,如何使用民间医药,如何学习风俗和价值观。而正是这些蕴含着风俗和价值观的故事,在那个寒冷和危险的世界中,将脆弱的人群团结了了起来。
不论是电影、报纸、网络、广播、杂志、书籍,也不论作者在哪里讲故事,场景设定、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等原则是相通的。
马克.鲍登作为一名战地记者,针对美国部队对索马里的入侵创作的多篇系列报道,后被拍成电影大片《黑鹰计划》。
《巴尔迪摩太阳报》的记者大卫.西蒙利用他在巡逻线上收集的材料编撰成书《凶杀:在杀人街的一年》,后被转拍成风靡一时的电视节目《凶杀:街头生涯》。
汤姆.霍尔曼创作的一篇关于残疾推销员比尔.波特的励志故事刊登在《读者文摘》上,后被拍成电影《永不放弃》。
3.故事的基本结构
故事的基本结构: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
故事通常会从一个充满欲望的人物开始,他努力克服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这就是故事的结构。
情节与简单叙事的区别: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叙事
国王死了,王后因悲伤过度而逝。——情节
4.讨人喜欢的人物
推动故事发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主人公通过行动满足欲望,战胜对手,或者解决问题。
因此,当你要找寻主人公的时候,务必要找到那些真正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的人。
人物应该赢得读者的喜爱。新手们经常想写关于坏人的故事,但是坏人很少能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一方面他们不能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另一方面,读者不可能与他们产生共鸣。
读者期待的是那些具有英雄气概或者至少是可爱的主人公,这就是为什么好莱坞电影中的罪犯主人公经常是可爱的坏蛋。
5.困境
在文学中,唯一的麻烦就是如何让读者感兴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困境,困境即欲望。一旦某人意识到他想得到什么,并开始付诸行动,他就启动了一个潜在的故事。
作家应该将爱情、憎恨、痛苦、死亡等这些人类的基本困境为自己创作的的主题。
主人公需要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一旦他想要得到什么,任何事物也无法阻拦他,这样就会产生激烈的冲突,从而推动一篇具有相当文学分量的故事得得以发展。
6.解决困境
解决困境是每个故事的最终目标。你可以通过改变这个世界解开困境,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困境。
困境的解决,毫无例外必须是人物自身努力的结果。这些机智的人物能够解决困境,主宰命运,而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教益,这种故事就是人们所讲的“主流叙事”。
对积极结尾的偏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去描绘那些乍看是失败者的主人公。更衣室里的失败者比成功者有趣的多,因为输掉比赛的运动员,正如失恋者、竞选失败者、工作竞争失败者之类,必须打起精神积极,想办法来应对失望的结局。因此,失败的故事实际上是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