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故事诗

耐人寻味的故事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代的文人们,遇事不便讲明,每多喜作诗写文隐喻其义。唐人朱庆余就做过样的事。他参加考试前夕,担心作品不合主考心意,于是向时任主考的张籍呈上一首《近试上张水部》的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歌文字浅显易懂,但却别有新意,比拟极其考究,以新妇喻自己,以公婆喻对方。自己是考生,对方是考官,能否考中,不好直入这个话题,就巧妙运用隐喻诗来表达忐忑不安的心情和疑虑: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是一位造诣颇深的诗人,一看就懂,也深爱其诗的尖新,就马上以诗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将朱庆馀比作一位才貌双全的姑娘,因此,一定受到人们的赞赏,也就是在暗示朱庆馀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这实在是古代文人之间的雅事。张籍还有一首政治诗,充满情趣,其中两句最能打动人:“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给人扑面而来的感受是怅惘缺憾,情意沛然。内涵十分丰富,不妨作如下解读:

首先,两个人一定是一见钟情,相见恨晚,而且引动了强烈的情感地震,冲击波久久不能平息,此时此刻,彼此都认定是今生的绝配,而且从“还君”二字看来,女生已经接受了男生的贵重礼物,情感的认同自不必说。但思来想去,最后,她还是理智占了上风,当然这需要何等的坚定与坚强才能理清思绪,斩断情路。既然是绝配,为什么不跟着感觉走呢?从“未嫁时”可知,女生已明花有主,心有所属,如果今生不遇这里的男生,也许不会生出这段风波,但风波归风波,而且毕竟还没有迈出那一步,一切都还来得及,所以,来一个紧急制动,华丽转身,让事情仅止于此,心跳脸热而已矣。

当然,这也正是诗歌的蕴藉所在,如果再前进一步,让女生出了轨,做一个小三,那会大煞风景,作品还有什么看头?要知道,留下遗憾永远是审美的极佳境界。这样的事,古今同感,概莫能外,正如有些人说,对的人相逢在不对的时空。时空不对,一切都是枉然。如果忽视时空,任性而为,结果不言而喻。

当然,一个“恨”字情何以堪,多少痴男怨女,捧读诗句,都不免泪下潸然,让柔软的心灵浸润在这种氛围中去感念和享受吧。另外,还要提到“双泪垂”,足见决绝是何其艰难呀?一想到要和最心仪的人儿擦肩而过,就难过得摧肝断肠,以至于泪落连珠子,这需要壮士断腕、节妇切指的勇气。其实,原作却不是写爱情的,是为了拒绝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作者不想得罪对方,就选用了这种比兴手法,委婉表达自己的态度。但时隔千年,我们更喜欢用作品的本意,因为这种艺术形象更适合爱情题材,作品能流传千古而且一直为人们所传唱正是伟大的爱情意义在生发和蓬勃。

这又让我想到另外两句诗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两句诗同样给人缺憾和失落之感。作者是崔郊,就是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佳句的那个诗人。当然,这也是缺憾诗。这里,我插叙一下这首诗的背景故事。崔郊总有奇遇,有一次郊游口渴,他敲开一家大门,院子里几株桃树,灼灼其花,好不艳丽,而更艳丽的还是给她端水的那个陌生姑娘,她含情脉脉地立在桃下,看定崔郊喝完了那碗水,才娇羞离开。从此,给崔郊种下情苗,心中总难以忘怀。第二年,崔郊旧地重游,想到姑娘,敲开门时,却人去楼空,只有满园桃花依然怒放,艳景悲情,怅然伤感,自难言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我们现在还是回到“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两句诗上来。这句诗背后也藏着一个故事。传说,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其天生丽质,和崔郊互相爱慕,甚至私定终身。然,姑母却做主将其嫁于贵族于頔。崔郊自是难以割舍,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更直接,把婢女对崔郊的情意用“垂泪”表达得形象质感,如见其面,可知其是一个多情多义的女子,虽嫁显贵,却不慕荣华富贵,更珍重爱情。而侯门似海的禁锢,让她大门不出,二门难迈,与崔郊几乎隔绝两世,致使萧郎变成路人甲。读来,寒冷逼人,阴气森森,似乎婢女要堕入空门,有青卷黄经打发余生之意;而萧郎更是心灰意懒,无以为计。这样的玩笑,断送了一对有情人的幸福与美满,实在令读者扼腕叹息!

当然,故事的结尾却有陡转,那就是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当然,世间能有于公这样雅量的人实在太少。他应该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最早践行者!

好诗总有来由,有故事的诗更耐人寻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耐人寻味的故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