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贝尔奖得主、被称为世界“DNA之父”的美国科学家沃森(James Watson)因为频繁发表关于种族间智商差异的言论被剥夺了荣誉头衔。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并被誉为“DNA之父”。
此后,沃森多次发表种族间智商差异的言论。
他所在的冷泉港实验室因此撤销了沃森所有的行政职务。
但由于沃森后来作出了道歉,因此暂时保留了他的荣誉头衔。
1月2日,在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的“美国大师”系列纪录片中,沃森再次谈到当年的言论,并公开表示“自己的观点并未被改变”。
1月11日,冷泉港实验室发表,称将剥夺此前颁发给他的荣誉头衔。
说起詹姆斯·沃森,有朋友可能不太熟悉他。
他是美国的分子生物学家,年仅25岁的他和另一位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因此也被誉为DNA之父。
这个发现,让我们从此对人类最根本的遗传物质DNA有了最基础的认知,当然也让我们从此可以探索DNA的奥秘了。
那这个发现最大的意义或者是作用是什么呢?
哪些拗口的学术作用就不在这里具体举例,最贴合我们生活的就是利用DNA信息进行亲子鉴定、犯罪侦查等等。
可以说,DNA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而这一切最最基础的就是DNA的双螺旋结构。
作为一个25岁就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才,詹姆斯·沃森真的是在65年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极端的种族歧视份子了吗?
其实沃森说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这些都是需要用科学实验不断地去证实的。
但是,若是因为敢于说这样的言论而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那现在和文艺复兴时用火刑处置哥白尼有什么区别?
哥白尼当时提出的日心说现在看来也是片面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也接受了宇宙的中心并不是太阳的事实。
可是在当时,敢于说真话的,不就是这帮无神论的科学家吗?
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按照现在来看,他的好多理论和方法都被证实并没有那么行之有效。
甚至他的爱徒荣格最终都走上了和他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若不是他提出了潜意识,那么心理学可能还要多走好多弯路。
说的对也好,错也好,这并不会影响科学的进步,科学其实就是不断的犯错,不断的被新的发现所刷新的,真正影响科技进步的,是剥夺了人类说的权利。
再来说说智商,智商其实是一个多种能力的合集,比如逻辑,理解,自我意识,学习,情感知识,推理,计划,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目前衡量智商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智商测试,虽然这个测试被认为是片面的,并且是经过训练可以提高的。
但是,它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人的逻辑能力。
Richard Lynn之前做过一个研究,他按照国家进行分类,对全球不同国家的智商进行了一次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当然,这个研究也被质疑实验样本不够丰富,对智商的衡量标准也具争议。
2018年1月nature出炉的review中说到,智商的遗传率达到50%,(这个遗传率结果和受测试对象的年龄相关,儿童,青年,成年依次递增。)
所以沃森并不是信口雌黄,只是说出了他的想法而已。
再来说说诺贝尔奖吧,咱们眼里学术界至高无上的奖项可能在天才眼里不过尔尔。
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是爱迪生和特斯拉。就因为两个人是死对头,不愿意站在同一领奖台上而双双没有去领奖。
1964年,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得知自己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并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即致信评委会,表示将拒绝该奖项。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得知自己得奖后拒绝了领奖,并表示她感觉到的“不是高兴,而是绝望。”
所以被剥夺荣誉头衔对沃森来讲没什么损失,他还是天才,而冷泉港实验室却失去了这位天才。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