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在演自己-冯小刚

我不是潘金莲刚上映不到1天,引起了娱乐圈还有地产圈的慌乱,而这源于冯小刚对于中国首富王健林的撕逼。

微博中以潘金莲的口吻炮轰王健林:(全文如下)

尊敬的王主席健林:

小女子金莲,久闻主席丰功伟业,在您的宏观指导下,万达集团全球产业链之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有目共睹;不仅在商业地产领域成绩斐然,单就影视制作发行行业,除在国内形成垄断,买下好莱坞也指日可待。在此高歌猛进、摧枯拉朽之际,有一小公司名曰华谊,为挽救覆灭之命运,从贵集团挖走一小墙角——不不不,王主席,恕小女子用词不当,小墙角都算不上,就是一块儿小墙皮;但这个小公司打错了算盘,小墙皮在您那儿是块儿墙皮,离开您那儿,就是一撮儿土。这块儿小墙皮的脱落,对贵集团毫发无损,但其变节行为,引起了贵集团人神共愤,必予除之而后快。据坊间传闻,该惩罚体现为,凡这家小公司出品的影片,在万达院线皆予以封杀——不不不,王主席,小女子用词又有不当,也少留余地,零星排个几场,让其苟延残喘,也给上下留点面子。小女子也懂,小墙皮脱落这点事儿,王主席能在乎吗?不,您就是制(置)气!倒是让小女子发现了您在大格局之下,还有一颗在商不言商的童真之心——俗称“孩子气”。要单为制(置)气,小女子用大格局揣想,您还有一个更解气的做法,不妨将这间小公司收购。收购倒不为盈利,只为铲除这块儿小墙皮;然后再将这间小公司无偿还给那两个倒霉蛋兄弟,用事实告诉他们,真以为我稀罕你这公司呐,就为出了气也显得大气。接着,小墙皮逃到哪里,就铲到哪里,就是把全中国的电影公司都收购了,以万达的财力和气魄,也不费吹灰之力。

王主席,您铲除小墙皮的做法,绝对是正确的,但您时下用力过猛,飞出去的铲刀,也伤及了无辜的金莲。金莲沉冤千年,历经坎坷,终有一天走上银幕,走上银幕就是走进了万达院线,只因与那间小公司稍有瓜葛,也糊里糊涂躺在了贵集团的铡刀之下。目前,该片在全国其他院线排片平均值为40%以上,在贵集团的排片率仅为10.9%。王主席,奴家与那块儿小墙皮素昧平生,只因中间加着那小公司,惨遭涂炭,这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小女子揣想,王主席终日描绘蓝图,思考宏观,伤及小女子这池小鱼,您也未必在意;小女子有一句话,还真是从您的大格局大视野出发,10.9%的排片,反映贵集团10.9%的胸怀;这种小胸怀,反映了小格局;而这种小格局,是不能成就王主席宏伟蓝图的。小女子进退荣辱倒没什么,由此影响了王主席一统天下的霸业,小女子就罪莫大焉。

王主席,您消消气儿,小女子斗胆再进一言,如您横扫千军如卷席,把奴家等同于小墙皮,那么请您除恶务尽,给俺零排片,让潘家金莲自生自灭去吧!

如能如愿,金莲也敬告全国父老,在万达还没腾出手来,收购全国其他各院线之前,赶紧去其他门面,也许还能见金莲最后一面。

祝王主席心情愉快,早日成就垄断大业。

随后王总的儿子王思聪不甘寂寞也做了回应:

说实话王思聪的讲话一点也不蛮,很有道理,这个恩怨谈什么恩怨,自涉足影视行业,冯小刚就让人记忆深刻,拍《凯旋在子夜》的时候,他不但是场记、美术,还是演员,还有好几句台词,还有特写。他演的谁呢?越南军官,阵地上被击毙。因为大家都觉得他长得特像越南人,瘦小枯干獐头鼠目,尤其是很有特色的大门牙,不演这个反面角色都对不起他,于是他就义不容辞的上阵了。

影视行业,深深感觉到其中的艰难,编写剧本,寻找资源,打通渠道,都极耗心力,远远不是从前站在一边批评那么简单。所以好多人说冯小刚的影视圈发力是从《北京人在纽约》,或者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的,其实不是,从《凯旋在子夜》,他就努力在一点点往上爬,从打杂的一直干到今天,他喜欢拿一些小人物小事件来渲染逆境中的挣扎,笑着面对每一个嘲讽和批判,这也许就是他自己写照。所以他拍那些来自平民的辛酸特别动人,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拍的是他自己。

1994年,冯小刚与王朔合办“好梦公司”,两年投拍5部影视作品:《永失我爱》等3部有幸面世,其余都因“有违社会道德”被禁。

可票房惨不忍睹。

他决定转型,人们不需要违背社会道德的片子需要欢快的色彩,1997年底,一部成本几百万的《甲方乙方》全国上映,也看了,觉得很好看。《甲方乙方》里,想方设法要给别人“好梦一日游”的四个年轻的自由职业者。除了《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这些让他在影视界立住脚的片子,冯小刚真正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自己品牌的片子是电影《甲方乙方》

从他结识了徐帆之后,电影的主角也变成了漂亮的徐帆,冯小刚的《永失我爱》,男主角是郭涛,后来因《疯狂的石头》里面的保卫科干部包世宏而一夜成名,其实在这电影里比他在石头里演的强太多了。女主角是徐帆和剧雪。说实话这是一部闷骚的电影,充斥着王朔之流浑不吝和死硬到底的风格。

其实是在演自己-冯小刚_第1张图片

但时也命也,赶上中国电影最低谷的那个时代,1990-1994,拍这种类型片基本是死路一条,这头一炮基本哑火,后面两部更是都没过审查。基本属于拍什么完什么,票房大毒药。

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慢慢与王朔疏远,与刘恒、刘震云合作越来越多,又交好张国立,算是走出来了。为此后来他当面向王朔端酒赔罪,算是把这段势利眼的过节了结。才又有了《非诚勿扰》乃至现在的《私人定制》。

李成儒饰演的电影导演,以“俗”著称,票房大卖,但导演却非常希望自己能够高雅。但现实总爱开玩笑。《私人订制》狂揽7.1亿,成为了冯小刚票房最高的电影。冯小刚无奈了:“我随随便便拍的电影,能卖7个亿。我认认真真拍的电影,不卖钱。”

他所谓的认认真真拍给大家看的,恰恰是每个观众早就熟悉和明白的,还用你拍给我看?那种不痛不痒的感慨,是生活优裕吃饱了饭找乐子的中上阶级才会关注的。生活已经如此痛苦,我不去影院早点贫民的乐子,还去影院找不痛快?我有病吗?

冯小刚的电影总是能让人看好几遍,像《非诚勿扰》或许就像黄家驹的 海阔天空,十年后的人才能欣赏,当时的人没那个眼光。

冯小刚念念不忘的,是他那个年代,也是姜文、冯小宁等人的青春理想,以至于他如今上下两难。观众希望他继续做山田洋次那样的平民导演,但他却不能像山田洋次那样熟练转身,拍出“武士三部曲”那样结合时代和个人视角的佳作。

当你想做一个“有情怀”的导演时,这情怀算个屁啊,做不了,做不到,做不好,怎么说情怀都是废话,拿作品来证明,观众认可才是真的。

而如今的《我不是潘金莲》正是冯小刚所追求的故事情节,他的写照,故事情节追求人际,他的电影处处在描绘人与人、群与群的交锋。在他电影里,角色全都有普遍性。没有一个在生活中没有大量出处。独独李雪莲是束之高阁的,是群体之外的特例。

其实是在演自己-冯小刚_第2张图片

冯小刚清楚他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他有中国最好的都市平民写作者王朔,有中国最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写作者刘震云,以及在商业和艺术上平衡度把握的非常好的写作者刘恒,中国最好的男演员(之一)葛优,他本人对都市小人物奋斗经历和心态的精准把握。

但是讨厌看他的片子的人讨厌,就像讨厌冯小刚炮轰王健林一样觉得他恶心,小题大做,但喜欢看他的影片的人非常喜欢,有的片子看很多遍。

但无论如何他是追求着自己梦想的导演,不求太多名利,一路拍群众喜闻乐见的喜剧,不求票房纪录,只要能给投资人一个交代。他为了遭受非议的女演员舒淇拍案而起,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他毫不犹豫的做了,他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了,但还是敢出头。

如今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了,炮轰也结束了,不管是为了炒作还是有什么恩怨,对于冯小刚这个用自己的作品来演绎自己的人中国少有,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人物小事件中发生的故事吧!这是冯小刚自己演绎自己的人生,看的惯的是艺术,看不惯的是荒诞。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是在演自己-冯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