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郭老的剧团”

——郭沫若与东风剧团小演员的故事

张志军

(导读)今年8月19日,是郭沫若同志为“东风剧团”题写团名60周年纪念日。只缘这一团名,郭老与邯郸东风剧团小演员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邓颖超亲切地称赞东风剧团是“郭老的剧团”。

[图片]

郭沫若1959年开始结识东风剧团的小演员,当时这些孩子大都十二、三岁。从北戴河第一次看小演员演出,到在北京多次观看演出,郭老视东风小演员为朋友,再由郭老应邀来邯郸看望小朋友,他们之间胜似朋友般的特殊友情,来往之间创造了不少佳话。

郭老亲笔题名“东风剧团”

1959年6月2日,周恩来总理亲临邯郸视察工作,晚上,在中共邯郸地委大礼堂,第一次观看了邯郸戏校豫剧班小演员的汇报演出,有豫剧《穆桂英挂帅》《盘夫》和落子剧《借髦髦》。刚刚十几岁孩子登台表演,周总理看着津津有味,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走上舞台,同小演员们一一握手,热情鼓励这帮娃娃演得好。周总理当即指示,让这些娃娃到北戴河去演出,请在北戴河休养的老一辈革命家都看看我们这些娃娃,都看看我们的新生力量。1959年7月,正值盛暑季节,戏曲班的孩子们为完成周总理交付的光荣任务,第一次乘火车来到北戴河。8月17日,郭沫若在北戴河国务院休养所小礼堂,同徐特立等同志一起观看了这帮娃娃的演出,演出的剧目是《穆桂英挂帅》《盘夫》和《拾玉镯》。两位老人看着这些孩子的表演,特别愉快,时而哈哈大笑,热烈鼓掌,时而互相比画、交谈,为这些娃娃的精彩表演赞叹不已。演出结束后,两位老人无比兴奋,走上舞台和小演员一一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郭老更是怀着火一般的热情,把《穆桂英挂帅》一剧中前后两个扮演穆桂英的小演员——胡小凤、张素玉拉在身边特意留影。郭沫若用诗一般的语言热情鼓励演员们:“学戏未久,前途大有希望!”当郭老知道这帮娃娃是周总理在邯郸亲自发现,并推荐让他们到北戴河为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汇报演出,更为兴奋。8月19日,郭老在北戴河再次接见小演员,满怀对周总理的无限敬重之情,以及对这帮娃娃的殷切期望,亲笔题名“东风剧团”,并在他与胡小风、张素玉的那张合影下亲笔题字:“河北省邯郸专区东风剧团在北戴河演出留影”。

[图片]

从此,邯郸地区戏校豫剧班正式成了一个剧团,名字叫“东风剧团”。这些娃娃演员成了郭老的忘年朋友。

之后,东风剧团从北戴河到了北京,进了中南海,多次在怀仁堂、国务院小礼堂、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钓鱼台国宾馆等,毛主席看了他们的演出,周总理、邓大姐看了他们的戏,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习仲勋等许多中央首长都看过他们的戏,许多艺术大师也看了他们的表演,还参加了国庆10年献礼演出。

[图片]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在家中接见东风剧团老师陈素真)

关于郭老为什么题名“东风剧团”?记者曾在北京采访了郭沫若纪念馆梁雪松副研究员。他认为,在当时国际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毛主席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郭老这个时候题名“东风剧团”,应该意在鼓舞文艺工作者创造更多的好作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同时寄希望东风剧团作为党的文艺工作新生力量茁壮成长。

“郭老请我们吃饭”

当年郭老的“东风小演员们”,如今的“70后”,还在传颂着与郭老的情缘。郭老真把东风剧团的小演员当朋友,让到家里做客,请大家吃饭,像一家人似的。1959年10月21日,郭老邀请东风剧团小演员到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大院胡同他的家中做客。郭老带着小朋友们参观了他的客厅、书房和卧室,讲文学、讲艺术、讲历史,谈科学、谈考古、谈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鼓励大家要攀登艺术高峰,努力学习,向老艺术家、前辈学习,真正掌握文艺这个武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听说这些孩子都没有吃过西餐,郭老便说:“啊!你们还都不会吃西餐,那怎么行呢!如果将来出国演出,不会吃西餐,那还不挨饿吗?今天,我就请你们吃西餐。我要亲自教给你们怎样吃西餐!”郭老的一席话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心里甜滋滋的。他带着这群小朋友说说笶笑地来到全国政协俱乐部欧美同学会西餐厅,招呼小朋友坐下后,指着桌上丰盛的西餐,一一做了介绍,又教小朋友们吃西餐时的装束打扮,姿势动作,怎么拿刀子,怎么拿叉子,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刀子怎样使,叉子怎样用,面包怎样吃,汤怎么喝,边讲解边示范,让小朋友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跟着学。餐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图片]

1960年2月27日,东风剧团应邀赴北京为中国科学院演出,郭老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演出前,郭老设宴招待小朋友。当年的小演员王振国回忆说,当天午饭后通知下午三点过去,说郭老要用稿费请全体演职人员吃饭。我们集合后一起来到中关村“四不要”礼堂餐厅,一看是宴会,桌上摆好菜,还有红酒。一会儿,郭老和中国科学院其他领导分桌坐在我们中间,胡小凤就坐在郭老的左手边。郭老在祝酒时说:“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努力攀登艺术高峰、高峰、最高峰!”我和小伙伴听得非常激动。郭老提议举杯喝酒,但我们都不会喝也不敢喝。这时团里领导过来动员我们给郭老敬酒,既然领导发话了,我才端着酒杯喝了起来。第一次喝红酒,高兴地喝得晕晕糊糊的,但仍提醒自己,不能影响晚上的演出。宴会结束后,郭老兴致勃勃地看了我们的演出,他登上舞台代表中国科学院,把他事先题写好的一幅字赠送给我团,并指着念给大家。

[图片]

赞小朋友胡小凤

郭老对东风剧团的小演员都很喜欢,不管是看演出,还是请小演员在家坐客、吃饭、合影留念,郭老总是乐呵呵地向大家打招呼,一一握手,赞扬、鼓励。对名字叫得特别的小演员,他更是格外注意。

1960年1月12日,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东风剧团派代表专程到北京看望了郭老。郭老在书房接见了东风剧团小客人,很高兴地让小朋友们坐下喝水,问候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嘱咐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将他近期出版的话剧《蔡文姬》、诗集《百花齐放》和《长春集》等著作签名赠送给小演员。

郭老对胡小凤的印象很深。因为胡小凤在刚满13岁时的1959年6月,为周总理演出《穆桂英挂帅》一举成名,同年,毛主席在邯郸看了她主演的《穆桂英挂帅》,问知她才13岁,便夸赞地说道:“13岁的孩子演53岁穆桂英,演得好!”以后胡小凤多次进中南海、到国务院演出。当年12月,她领衔主演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在北京拍成电影,放映后引起极大轰动。根据胡小凤之凤乃凤凰之凤,特意在赠给胡小凤的新作《蔡文姬》扉页上题词:“小朋友,胡小凤,希望真像凤凰一样,在万里长空中飞舞。郭沫若 1960年1月12日。” 在家中,郭老还同前来看望他的胡小凤等小演员合影留念。

[图片]

说起郭老特为她题词的事,今年 73 岁的胡小凤说:“当时,我看着念着郭老的题词,心里一个劲儿直跳,格外激动。郭老这样一个大领导、大艺术家,能专门给我题词,真是对我人生和艺术的莫大的关怀和鼓励。我一直把郭老题词作为不断进取的动力,”“郭老没有一点官架子,对我们真如朋友对待,让我格外感到亲切和温暖。1960年2月27日,东风剧团应邀赴北京为中国科学院演出。演出前,郭老宴请我们,特意把我安排坐在他的身边。”

胡小凤没有辜负郭老的厚望,刻苦努力,永攀高峰,1990年,她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的当年东风小伙伴牛淑贤也获得这项殊荣。加上后来的苗文华、郭英丽,东风剧团先后4人摘得“梅花奖”。今年6月,邯郸电视《点赞邯郸人》栏目采访了她。她常说,戏曲是我的生命,传承是我的责任。网友评价道,她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凤凰,飞舞在艺术的天空。为胡小凤点赞!

寄予厚望

1977年7月10日,邓颖超在北京公安部礼堂接见东风剧团全体同志时,当着郭老的面,称东风剧团是“郭老的剧团”。这是邓颖超对郭沫若多年来辛勤培育东风剧团的高度赞扬和称颂,更是当年东风剧团小演员一直引以自豪的!

说是“郭老的剧团”,的确名符其实。东风剧团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每一步都有郭老付出的心血,都倾注着郭老的关爱。郭老身边工作多年的王廷芳多次对“东风人”说过,郭老一生亲手培育起来的,也是最关心的,只有两个剧团:一个是抗战时期的孩子剧团,一个是解放后的孩子剧团——你们东风剧团。

郭老自打1959年为东风剧团题写团名后,一直关注、关爱东风剧团的成长,先后多次为东风剧团题词、题诗。1960年2月27日,东风剧团应邀赴北京为中国科学院演出,郭老代表中国科学院题诗:“东风剧团演出纪念 曲闻天上,春满寰中。群芳競秀,一片东风”。

[图片]

1960年8月19日,是东风剧团成立一周年,郭老亲自安排东风剧团在北京中山公园演出豫剧《武则天》,祝贺东风剧团成立一周年。郭老特意到荣宝斋精心挑选了一幅著名画家邵宇先生的木板水印画《把共产党写在太阳上》,他在这幅画上亲笔题词:“太阳光芒万丈,东风骀宕万年。鼓足干劲上青天,把九州四海吹遍。河北省邯郸市东风剧团成立一周年纪念”。1963年8月,东风剧团在北戴河同在此休养的郭老共庆东风剧团成立4周年,郭老亲笔题词:“东风是富有生命力的,祝你们体现东风的力量,把生命传到四方,把生命传到永远,祝你们和你们的艺术永远年青”。同年12月25日,郭老和夫人于立群在北京亲切接见东风剧团小演员。在会客大厅,郭老满怀深情亲笔为东风剧团题词:“艰苦朴素,勤学苦练,团结友爱,东风永健”。1964年8月19日,东风剧团在北戴河迎来建团5周年。在北戴河国务院休养所,郭老与夫人于立群与东风剧团小演员同庆,于立群挥毫在一整张宣纸上亲笔写下两个隶书大字:东风。郭老目睹于立群写的两个大字“东风”心潮澎湃,立即挥毫在“东风”两字夹缝中题词:“伟大的东风呵,吹吧,吹吧,不断地吹吧,鼓足十分的干劲吹吧,把一切肮脏的东西吹散,把天上可能有的乌云吹开。让太阳永远大放光明,让大地茁壮着新生力量”。

郭老给东风剧团的一系列题词、题诗,体现了党和国家老一代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对东风剧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东风小演员成长和进步、剧团不断发展的精神动为。

郭老对自己精心培育东风剧团关爱有加,时常想念小演员们,只要有机会他就抽出时间看望来京演出的孩子们,有时赶到剧场,有时赶到驻地,嘘寒问暖,叮嘱再三。1961年9月19日,郭老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缅甸回国途中,与夫人于立群特意来到邯郸,到他亲笔题名的东风剧场看望小演员,观看了小演员的汇报演出。在小演员的陪同下,郭老及夫人游览了邯郸学步桥、回车巷、丛台等名胜古迹,在瞻仰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时,他教导东风小演员:“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要向烈士学习,继承先烈的遗志,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

1977年3月1日,东风剧团收到了一封从北京寄来的挂号信,信封上印有醒目的寄信人地址:中国科学院。剧团领导急忙打开信封,这个用牛皮纸做的大信封里面还装着个小信封,小信封里装的是郭老于2月27日写给东风剧团全体同志的亲笔信。郭老在信中说:“东风剧团的同志们:春节快乐。祝您们更进一步努力,争取更多、更好、更大的新成就!东风剧团永远前进!”看到了这封信,在场的人员高兴得跳了起来。这时候的郭老,虽然岁高体弱,但他时常惦记着东风剧团,寄予厚望。

[图片]

东风剧团的胡小凤、牛淑贤、苗石玉等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郭老最后一次接见是1977年9月2日下午。郭老的兴致很高,高高地端起茶杯,让我们也都端起茶杯,借用一次招待日本朋友时讲过的诗句,笑着说:“昨夜客来茶当酒,来,干杯!”和我们一一碰杯,以茶代酒,一饮而尽。交谈中,郭老还指着胡小凤反复比画着说:“胡小凤,胡小风,不小了,和过去不一样了。多大了?”胡小风笑着回答:“32岁了。”郭老说:“32岁,年纪还小,青年时期。‘且喜蔷薇花正红’嘛!”亲切的交谈在不知不觉中超过了时间,东风剧团的代表们再三劝说郭老休息,他却无限感概地说:“依依不舍,依依不舍啊!”最后,他还像以前对孩子那样,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送我们到大厅门口,无限深情地向我们招手告别。“

报答郭老的关爱之情”

当年东风剧团小演员中,最为活跃的要数小演员王振国。当时第一次见到郭老他才14岁,是个系着红领巾、臂佩“两道杠”的少先队员。他对记者说:我是1958年3月从曲周县戏曲训练班被选到专区戏曲训练班学习,后来领导说,这些孩子别回去了,留下来,4月成立了专区戏曲学校,我就成了戏曲班的一名正式学员。一边学文化,一边学戏曲。一年后的1959年8月来到北戴河,第一次执行演出任务,兴奋地我睡不着。一天,党支部书记宋云峰宣布,今晚,也就是8月17日晚我们学校有演出任务。我没有上场演,在台下当观众。只见郭老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特立坐在中间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郭老走上舞台与演员握手、合影留念。第三天,19日,郭老为我们戏曲学校题写“东风剧团”,从此我们剧团有了正式的团名了。这时,我想,戏校变成东风剧团了,再不用担心让回曲周了。王振国说,我是演短打武生的,主要演《白水滩》《三岔口》《杀四门》等,在北戴河一个月里,每次演出就仿佛郭老正在台下观看,浑身热血沸腾,有使不完的劲儿。

王振国是个有心人。在与郭老的多年相处中,他有时拿个本记录,更多的是留意,收藏了不少珍贵的资料,而且在后来的文研工作中,又搜集了大量有关东风剧团与党和国家领导人、艺术家,特别是与郭老交往的故事、图片、题词等,还与郭老的秘书、子女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从2007年开始他携女儿、儿子,先后编著出版了《豫剧武则天汇校本》《周总理和娃娃剧团》《东风史话》《郭沫若为东风题词记》等书籍、画册,并发表了大量有关回忆纪念文章,他有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郭沫若生平研讨会的关注,被称为独家史料,因此他被吸纳为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员。今年4月10日,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东风第一枝——郭沫若与邯郸东风剧团”主题展览,展览的内容都是王振国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记者专程到京观看到了展览。

[图片]

今年74岁的王振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始终不渝。他对记者说,把郭老同东风剧团小演员的交往故事通过图书、画册、展览,传颂党关心文艺工作、关爱文艺工作者的事迹,让更多的人知道,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是我一生干不完的事。以此报答郭老当年对我们这帮“东风小朋友”的关爱之情。

尽管郭老已仙逝41年,但当年东风剧团小演员们永远忘不了郭老的关爱和培育,更有“不忘初心、继承前辈”的现在东风剧团人,在不断续写郭老寄语“东风永健”的生动故事。

(感谢王振国先生提供有关史料)

(2019、8)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