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归来记

福尔摩斯归来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周末补完了卷福第四季,所谓“慢工出细活,媳妇熬成婆”,三年前送别的飞机去而复返,莫里亚蒂魔性的问候依然萦绕耳畔,三年后熟悉的开场音乐再次响起,时滞镜头掠过伦敦街景的种种,特写向贝克街永不褪色的门牌号,漫长的苦等终于有了着落。

第四季的卷福依然延续三集的框架,第一集脱胎于原著《六座拿破仑半身像》,讲述华生之妻担任特工时在格鲁吉亚遭遇间谍背叛的冒险;第二集借用原著《临终的侦探》,讲述卷福制造神经错乱而住院的假象,诱敌深入最终获得直接犯罪证据的故事;第三集则是本季的最终章,讲述了卷福与其妹妹在一个小岛监狱里斗智斗勇,解谜闯关。华生之妻和卷福妹妹则是串联三集的线索人物。

无论小说还是剧集,大凡侦探故事由于触及人性之恶,总会透露出阴暗低沉的特质,而侦探的推理则像是马鞭,驱赶着读者向迷雾的更深处步步进逼,直至真相大白。相比于前几季高强度快节奏的推理烧脑而言,这一季大环境中的阴暗气息尤甚。而卷福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目光炯炯,健步如飞,所到之处犯罪不生;在面对抉择和好友的质问时更多表现出了犹豫和沉默,在正面遭遇罪犯和推理障碍时也出人意料的举足不前,患得患失,仿佛惊弓之鸟。目光游离,衣衫不整的他被拳打脚踢,直至在病床上疼痛呻吟的镜头让人不忍直视,在前几季中,即便生命遭到严重威胁,这位超级英雄也显得冷静自如,仿佛可以预知结局终将凯旋,因而从未展露脆弱无助的一面。我想这一季里编导并非故意将其拉下神坛,而是换了刻画他的角度,希望在他性格的另一面找到更为真实而相对平衡的效果。就如同一个英雄人物若要在观众心中存续生命,就必须全面而不掩其弱点一样,一个推理机器在观众心目中的存在时间永远是有限的,永远比不上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来得持久。机器的魅力会因为谜题的揭开而黯然失色,但人物的魅力却会因为他情感的展现而愈发丰富。在前几季中,对于卷福推理的关注往往会高过对于卷福人物的关注,而推理成功所赢得的赞誉则往往只会成就一个好故事而非好的角色本身,诚然精彩的推理可以成就人物,但对于角色内心的重新塑造不应由于推理戏份的减少而显得多余。

纵观这三个故事,编导的描述重点虽有所偏向,昔日摇滚乐般凌厉沸腾的画面感也被模糊而凌乱无序的回忆和意识流替代,但无论就编剧导演乃至每一帧画面的摄影剪辑而言,仍旧毫无疑问是用心良苦的上乘之作。国内许多批评家虽然完全可以对未能如其所愿尽其快感而口诛笔伐,但值得一提的是,相对好作品本身而言,评论永远处在一个不置可否的尴尬境地,而其中视野狭隘的评论也往往因为坐井观天而显得轻巧无力,荒唐可笑。

短信破案,推特治国。在所有古典文学作品中,卷福无疑是被现代主义换血最为成功的一个例子,即便柯南道尔本人活在今天,也未必能塑造一个如此既充满传奇色彩又浸润当代科技锋芒的侦探;而即便福尔摩斯确有其人,也未必能有如此强大的心脏去面对这样一番沧海桑田般的前世今生。虽然在扑面而来的谜团浓雾中有过脆弱无助的时刻,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位古往今来最为成功的英伦神探踏向未来和未知的坚定脚步。而在这样一个立体而真实的身影跨越一个多世纪的风尘仆仆,和他的至交好友回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伦敦街头时,无论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已然追随百年的观众而言,下一个三年的等待似乎已经不再遥远。

希童

Feb 7,2016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尔摩斯归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