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听孩子为过错辩解吗

应该听孩子为过错辩解吗_第1张图片

气头上的大人会厉声喝断孩子的话,也经常呵斥制止孩子的哭泣,不能辩解也不能哭泣,唯有服从才是大人给出的活路,这样的活路和笼子里的宠物兔一样,毫无尊严,也谈不上爱。有一天我们听到孩子的辩解,应该立即击掌叫好,孩子有权利辩解,辩解也是生存能力之一,包括大人们评价的“胡搅蛮缠”。妈妈可以偷笑着听听“胡搅蛮缠”,再引导孩子用合理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论点。

朋友的孩子菲菲也是四岁半,对爸爸妈妈的批评很不满意,她抗议说:“难道你们把我生下来就是为骂我吗?”爸爸忍俊不禁,妈妈无言以对,孩子站在这里要答案。奶奶说:“大人管你都是为你好啊。”菲菲说:“为我好也得我愿意,骂我也说为我好,那我也骂你们,也是为你们好。”爷爷说:“小孩子就得听大人的话。”菲菲说:“那爷爷怎么总说爸爸不听话,爸爸也是爷爷的孩子。”爸爸说:“因为我长大了呀。”菲菲说:“行,那我长大了也不听你的话。”一屋子大人面面相觑,都被孩子绕进去了。妈妈说:“其实菲菲大部分时候表现很好,大家都很爱菲菲。不过,爸爸和菲菲一样,每个人都可能犯错,我们犯错了就要有勇气改正,这样才能越来越棒,对吗?”菲菲说:“对,那你们骂我错了没有?”妈妈蹲下来,说:“对不起,爸爸妈妈向你道歉,我们不该在气头上骂你,请原谅。”菲菲勾住妈妈脖子笑呵呵的说:“改了就是好孩子。”“那菲菲有错误要不要改正呢?”“可以啊”菲菲认真的回答。我们到底要不要和孩子讲道理?还是说不过孩子的时候会拿出家长的权威,并要求孩子服从权威?

我们并不希望自己是唯唯诺诺的人,可以随便被他人呼来喝去的人,别人说什么都言听计从,所以我们的孩子也有权不成为那样的人。当孩子面对成人的批评能自我辩解时,恰恰是孩子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思辨能力提高的好时机,有时候我们和孩子“辩论”一下,能惊讶的发现孩子的聪明超出想像。在“辩论”的时候,时间紧迫,需要马上对对方的话做出反应,要分析对方语言的信息,同时做出有力的回击,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还得注意说的话能否被对方接受。

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三岁之后是火山喷发期,顺势利导杂促进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强制约束则适得其反,打击了孩子交流的欲望和信心,也将错过独一无二的语言发展井喷期。


应该听孩子为过错辩解吗_第2张图片

宁宁把几大卷质量上乘的卫生纸到打开,挂在她小小的手臂上,做展翅状,从一个房间跑向另一个房间,然后大呼小叫的跑回。忙着工作的我默许了她的行径,我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把这看作是孩子的想像力插上翅膀的健康之举吧,虽然有点浪费,但好过一口气吃下三个冰淇淋。”过了半小时,我忙完了,想起刚才到处飞翔的天使,这会却没了踪迹,各个房间找不到,最后在卫生间里见到让我惊讶到窒息的场景:宁宁把所有的卫生纸弄成了湿漉漉的纸条,挂在水池边上,衣服也都弄湿了,她快乐而沾沾自喜的说:“妈妈,看,这是我做的面条,你吃吧。”我真的很不喜欢她这么糟蹋东西,但我也不能立刻表现的很恼火,把她吓得不知所措,只好说:“哇,这么多面条啊,连爸爸的份都准备了,很好玩。现在衣服都湿了,先出来换上干衣服吧,要不可能会着凉感冒的,对吗?”她很温顺的跟了出来,换过衣服,我请她和我一起去收拾卫生间,然后把垃圾清理掉。重新回到房间里,一起画画,画一棵树,然后讲这棵树去往了什么地方,经过奇妙的旅程,最后变成了纸,有些是写字画画的纸,有些是书,有些是卫生纸,最后的讨论是该不该浪费纸张。宁宁显然心领神会了我的用意,她辩解说:“我用卫生纸做面条不是浪费纸,你还可以晒干了再用,擦玻璃用。”我说:“擦玻璃能用一块抹布解决,何必用那么多纸呢?对不对?下次你想做面条,咱们可以用橡皮泥,真的泥巴,或者真的面粉,咱们做真面条吃,好吗?”她开心的笑笑:“好呀。”

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由乖巧向淘气转变的时候,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担忧和烦恼,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父母要给孩子比以往更加多的宽容、关爱以及交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要。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能最低限度地降低孩子对父母的逆反排斥心理。

当孩子哽咽着申诉,我们要耐心听着,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不是有道理。不要为了维护所谓的家长权威而粗暴的拒绝倾听,当你拒绝倾听孩子的话时,孩子也在逐渐向你关闭心门,再想重新进入他们的心灵,获得他们的认同,分享乐趣,就困难多了。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申诉的权利,哪怕是小孩子,当我们蹲下来认真的倾听他们的辩解,要知道他们正用自己仅有的力所能及的力量企图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同和支持,而父母本来是他们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最亲密的最信赖的人,现在孩子不得不努力摆脱无助的境况,重新赢得父母的理解,孩子已经是鼓气莫大的勇气了。即使孩子的理由有时听上去有些可笑,或者在成人看来理由并不充分,但请看在他们并不深谙此道的份上,先给予态度上的肯定吧。然后耐心的说出你的看法,求得孩子的理解,因为唯有孩子真的发自内心的认可了父母的观点,才可能将之主动纳入认知行为体系,变成其自身的主动行为。假如孩子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接纳父母的观点,只是权宜之计的低头妥协,那么在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委屈和敌意,对未来的身心健康和性格养成都不利,而那并不是深爱孩子的父母愿意看到的。

宽容而温柔的看待孩子的辩解,然后平等的沟通达成共识,这样孩子将来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也将学会宽容而温柔的对待不同意见,耐心的倾听和平等的沟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以理性而智慧的方式求得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该听孩子为过错辩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