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五维突破》的思考

(不方便拿着手机看文字,请转至文章末收听讯飞快读转译音频)

《五维突破》是杨晓哲博士的一本教育和技术相关的图书,该书从五个维度做了分析和介绍,分别是时代技术的大背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工具立体化,教师的智慧和学生创造。

每一个维度单独成为一个篇章,对应介绍了技术,工具、资源网站和学校案例等等,很大程度拓宽一线老师的信息边界。

“3 ,2 ,1,停!”你读完这本书有哪些收获?

他读完这本书有了如下的一些收获:

第一个是感受的收获

虽然,这本书是16年出版的,但里面所涉及的工具,技术、软件和网站似乎和当下差距并没有太大。另外在时间感知上却很明显感觉16年是比较久远的事了。这给他一个小小的启示:技术在媒体的传播和渲染之下,给人更拥有憧憬,但落实到真正的学校,或者是对应的场景当中,是需要时间的跨度

里面所提及的技术也好、案例也好,他还是有些感触的,也在很多场景有接触到。可现实是,有些学校在三年前都已经在接触和使用了。“和时间赛跑”以及“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匀”两句话给了他新的感受。

“3 ,2 ,1,停!”你在读书有怎样的感受,现在还印象深刻?

第二个是他通过读完这本书带来的思考

他的思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技术,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技术的发明、改进有很多的理由,肯定有利益的驱动。但也应该有“以改善人们生活品质”作为一个基本的假设。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种工业技术不断在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很明显的感觉是便捷性。


读完《五维突破》的思考_第1张图片
技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那教育又是为了什么呢,又有如何的假设?教育有很多的解读,如果结合生活的话,是否可以这样去理解:教育是帮助每个人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无论教育是让一个人变得更好,还是发掘他自己的潜力,还是培养相关能力做出伟大的成就。每个人毕竟要生活一生,要度过这一段时光,如何去度过?很大程度受教育的影响,所以他觉得教育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和创造每个人的生活。

既然,我们最后的方向都会落实到人要度过一段生活时光,某种程度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那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其实应有天然的黏合性,让教育发挥它更大的效用

“3 ,2 ,1,停!”你对教育、技术的理解是怎样的?

那问题就来了,如何将技术与教育融合,落脚点又在什么地方呢?结合点又在什么地方呢?可能一节课用PPT,用视频,这是一个小技术,一次微小的结合。或许微小的结合,它就会逐渐扩展到更加多元的结合。由此,带来了第二个思考。

阅读《五维突破》这本书时可能会有点激动,有这么多的技术,有这么多的可能,有这么多希望,似乎很美好。但是,最后还得要把它给立体化,如何将已有的工具,将老师、学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所谓的立体化,这也是整合的一个过程。

读完《五维突破》的思考_第2张图片
人、课程、根据的立体化

说到立体化,我们就想想长方体,或者是直接看一棵树,一个人,都是立体。我们知道立体肯定有点、线、面,这是抽象后的结果,真实立体会更加的丰满。

思考问题先具象,然后抽象,再还原。那抽象出来的点、线、面回归到教育中,节点在什么地方,指的又是什么呢?点与点之间的线又代表着什么呢?

他是这样思考的:点可能是人,课程,媒介

  • 人包括了,家长,老师,学生,其他相关人。

  • 最为重要的是课程,而课程的设计又需要预设它的目标和方向。前面说到教育的一个作用是让人去发现,创造自己的生活,那课程目标应该更好的和未来相接轨,利用好当下已有的资源。

“3 ,2 ,1,停!”你所在的学校在设计什么样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 媒介简单理解为工具,需要工具去承载相应原有难以实现的功能。

那线段又是指什么呢?他认为,线段可能是指在某一个点上持续的发展,深入的研究,直到引申到另外一个点,让彼此结合。这个说法可能会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数学这门学科,为了更好的效果需要借用很多工具,包括实物工具、软件类工具,需要一些活动辅助。可能这样就会抵达另一个点,这个点可能是手工模型,可能是财商的理解投资,可能是逻辑推理,也有可能是网络素养。

在一个学科里长期研究,一定会融入其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工具,更多的方法,当融入的技术、工具,知识越多的时候,已经引申到了更多的点。理论上,跨学科也是可以从一个学科出发去连接其他学科的,而不仅仅是多学科做一个整合才会叫跨学科

“3 ,2 ,1,停!”你又是怎样理解五维的立体化?

上面是他的思考,那接下来是自己的计划

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但也有自己稍微擅长一点的内容,这也是每个人去理解世界的切入点。而他相对而言比较擅长网络素养,能够快速的链接需要的信息。

所以,他的计划是支持更多的老师,能够用好网络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利用网络素养,在具体的问题当中去做相应的教师个人成长

读完《五维突破》的思考_第3张图片
扫一扫听音频

本文音频链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五维突破》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