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为不教,育为自育

教为不教,育为自育

做出了怎样的引领,就会收到怎样的效果,这从来就是我们的教育者施教的起点。事实果真会如此吗?在相对狭窄的世界里,在极度权威的氛围里,在无可奈何的情境下,教育或许会有这个功效。毕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已成为习惯,毕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毕竟拿来主义要比创造主义容易得多,然而众多的毕竟却始终都敌不过一个毕竟是为了谁?为了自己,就不应该成为教的奴隶,育的臣民。

一路走来,我们总喜欢去要求学生去树立崇高伟大的理想,常常以“为中华之崛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至理名言对学生施加影响,让他们在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已经心有世界,不排除这种引领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甚至对左右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极为有效。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独特个性的孩子,思想自由人格独立的孩子又岂能因为我们的一厢情愿而“束手待毙”呢?倘若我们的孩子连生存和生活都成问题,博大的胸襟胸怀无异于海市蜃楼,他们又将情何以堪?引领孩子们回归到适合自己的正途上去,实现孩子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不需要外在目标的盲目阻扰,更需要个人起点的不断突破,走一步再走一步,步步都会有不同的风景,目标圈占思想,实践拓宽境界,引领孩子在现有的世界里徘徊,不如放纵孩子在未知的世界里驰骋,孩子最终能长成什么,需要孩子自己做主。

看看我们的课堂,无一例外的都是教师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实现教师指定的目标,这种具体而清晰的目标,适应个别孩子可以,但对于大多数不适应的孩子而言,却反而成为了阻碍。行走的途中,视线和思维日渐开阔,却因为教师的目的目标的诱导,不得不回归“正途”而浅尝辄止,因为目标的风景却扼杀了目标之外的风景,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和思考往往就只能停留在的教师指定的风景之内。一个个我们所需要的人不断在制造,众多目标之外的风景无人去涉足,不知不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把孩子们引诱到一个个我们既定的“高地”,不如让孩子们在行走的途中自主去寻觅适合的高地,其间的酸甜苦辣都是风景。

孩子的天性各异,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充满着变数,来自孩子本身的自主选择最为重要。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我们所需要的道路不一定适合孩子们,孩子们自主选择的道路更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既然如此,那么教师的教师不是就一无是处呢?术在师教,道在自悟。教师能教的只能是方式方法上的引领,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怎么去面对问题,采用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引领积极的人生观而已。教这些,是为了能给学生学习生涯一些启迪,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层出不穷的难题,不是纯粹为了某个答案而必须这么做的简单引领。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外在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过犹不及。过于依赖外部,很容易让内心脆弱,过于强化内心,很容易遭遇现实打击,让外在环境与学生的内心成长相适应,让学生在改变环境中不断强化自己,相得益彰,这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自己需要什么方面的引领,外部给出相关的引领,让自己在外部引领下产生更高更远的目标,从而实现个人的真正强大,这是一种以自育为主的过程。为此,我们可以大胆想象,教育不过是个人在外部环境的引领下,实现个人内心成长与周边环境相适应而不断走向强大的过程,教为不教,育为自育。

目前情况下,我们更多地看到了有教无育和外教外育的现实,相关的职能部门纷纷提出目标和要求,琳琅满目的课程更是充塞着学生的书包,然而能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却十分有限,学生根本就不能享受到外在环境和内心世界的和谐共生,众多功利性目标进一步圈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臣服于权威之中学生能有的思考越来越有限,把生成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自主,教育更会有学生真正的自己。

作者:周芳元

地址: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为不教,育为自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