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

2017年4月21日上午9点,“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正式开幕。该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承办。在2016年首届论坛的成果基础上,此次论坛以“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为主题,聚焦艺术产业园区新的发展背景与未来趋势,邀请了三十余位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台湾地区以及美、法、德等国艺术产业园区的开发者、建设者、相关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专家与学者等嘉宾代表,共同就“国际视野下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艺术产业园区的功能拓展与国际合作”、“‘一带一路’背景下艺术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1张图片

嘉宾合影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2张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论坛开幕致辞中首先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他表示,此次论坛以“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为主题,是基于对已经有的艺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审视和思考而提出来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业界建设者的努力下,艺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既为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态、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更是在激发艺术创造力,增强社会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领域和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以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发展时期,以及“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既为文化与艺术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文化与艺术产业的宏观布局、发展方式、政策支持与管理规范等问题提出了新的问题。基于此,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希望搭建政府、学界和业界间的交流平台,理性地审视以往艺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经验,一起直面现实、分析问题、找出结症,并同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形成更加通透的交流,激发思想碰撞,共同来推动这个行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3张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

余丁教授主持论坛并发言

此次论坛时间为4月21日至22日,为期一天半,将进行十三项主题发言与两场专题讨论。在21日上午的主题发言中,共有6位来自国内外的嘉宾从不同实践领域与研究视角对“国际视野下的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阐述。

4月21日上午主题发言概要回顾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4张图片

《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和谐共赢》

刘军胜

北京市朝阳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军胜先生结合朝阳区近些年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实践,论述了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发展策略及建议。朝阳区文创园区正面临从集聚发展向功能提升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刘军胜先生基于文创园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立足首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与新形势这一重点问题,阐述了文创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和谐共赢的八大关系,包括文创园区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创意集群发展、城市要素结构转变、改善城市环境与城市公共空间等协同发展的关系。

刘军胜先生以“已越关山,再眺群峰”来回顾朝阳文创园区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指出未来文创园区在转型升级中要着力解决四大问题,包括:一、在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上避免无序发展、同质竞争;二、在产业发展和品牌塑造上避免盲目跟风;三、在开发建设与管理模式上,避免潜在风险、低端集聚;四、在公共服务和政府支持上,避免服务缺位、政策虚空。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实验区,朝阳区将积极发挥其优势,起到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并将着重在文化金融、文化消费、文化贸易、文化保税等方面积极争取支持,形成政策新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5张图片

《转型升级过程中的798新模式》

王彦伶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

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彦伶先生着重介绍了798艺术区目前整体业态的发展状况、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面向未来,798的目标是成就一个世界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中心,包括利用798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北京的经济与政治职能优势打造“文化使馆区”概念,引进国外国家级的艺术中心;打造国际青年艺术家驻地项目,为青年艺术家创造文化交流平台;以及发展艺术贸易,建立产业链等发展策略。王彦伶先生同时介绍了在798尚未开发的空间中以艺术业态为主进行布局的规划。

在798面临的问题中,包括如何合理布局其业态,以及应该用怎样的价格政策来支持其多种业态与产业定位。王彦伶先生也特别地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重要阻碍之一——税收问题,并设想了将798设为文化保税区的可能性。他表示,在当今的东西方文化对话中,中国要有自己的声音;其中798能做什么,以及在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中,798的产业应如何布局、推动和发展,也是798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6张图片

从苏荷到高线——纽约艺术园区的历史与转型发展

桑德拉·朗(Sandra Lang)

美国纽约大学Steinhardt学院

艺术管理硕士课程主任

桑德拉·朗教授详细介绍了苏荷区如何从平民窟,经过艺术家、画廊的大批量入驻,到上世纪70年代成为艺术中心,再到80年代开发商与商铺涌进而日渐商业化的过程。她同时介绍并探讨了纽约最近新兴建的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创意空间(CREATIVETIME)、艺术场所(Art Place)、灌溉(Irrigate)、点亮未来(Illuminating Futures)等多个不同于以往建设模式的创意产业艺术项目。其中,高线公园原是一条废弃的穿越曼哈顿的货运铁路,在纽约“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组织的保护与推动下,这里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绿道,为纽约曼哈顿西区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城重建的典范。

“CREATIVETIME”是一个关注和开发城市废弃空间的创意项目,源于改善上世纪70年代因毒品盛行、犯罪率上升导致恶化的城市景观。这个项目将因城市衰败而被废弃的建筑、街区用来作为替代性的艺术空间,做不同媒介的艺术展示项目。艺术家们可以利用不同的空间来进行艺术表达。这个组织也开始和如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进行项目合作,他们的宗旨与价值观在于相信艺术家的声音可以塑造社会。

“艺术场所”(Art Place)也是一个拥有独特运作模式的项目。“艺术场所”最初是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发展的项目,它致力于将商业、政府、非营利与慈善组织等不同社会部门内的主体结合起来,参与市政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优化。它的资金来自于14家基金、6家银行,以及8家其他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能够产生实际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此外,朗教授也特别介绍了灌溉(Irrigate)、点亮未来(Illuminating Futures)等项目。这些艺术项目的运作方式都是前所未有的,包括合作的程度、共同的参与方,以及政商合作模式等等都挑战了过去的模式,让各方能够真正地合作在一起。这些项目已经蔓延到美国50个州。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7张图片

我的两次转型

金伟东

上海M50艺术区创始人、原董事长

绍兴水街壹号文创园总经理

金伟东先生认为,“转型升级”在我们整个社会,或者说在整个工业文明发展历史当中,是始终存在的一个话题,并不是今天才出现。M50的形成,本身也是一个转型的过程。金伟东先生介绍了M50从老纺织厂转型为艺术区,经历的一系列探索与转折;从最初对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的选择,到最终定位于中国当代艺术,形成有自身特殊定位和氛围的艺术园区,以及之后对经营模式进行转型的种种尝试,并直言过程中的困惑,比如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以及对于新的业务模块的拓展尝试,如设立自营艺术空间与艺术家发展平台、话剧中心等。类似的转型探索仍在继续。

回到金伟东先生现在所做的绍兴水街壹号文创园。根据同当地政府的讨论,园区定位为“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总体发展思路是“跨界+互联”。金伟东先生重点介绍了园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四家商户,皆是运用跨界跟互联的经营思维,在营业范围上拓展至有所关联的不同产业,同时强调增加多种互动体验方式,吸引人群,以避免文化产业形态过于单薄而营收不足的状况。目前整个园区形成了三个主力业态,第一个是艺术体验的消费,包括画廊、工作室、艺术培训和艺术品拍卖公司;第二个是创意体验消费,通过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设计、研发,与DIY的体验组成的创意体验消费群落;第三个是以城市精品名品、体验会馆、茶空间等组成的一个休闲体验消费群。

金伟东先生认为,艺术区所谓的转型不是不做艺术区;如果转型不合理,核心价值发生转变,亦并非转型的初衷。只有实现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和经营,才是我们成功转型的基础。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8张图片

艺术产业园区周期性调整与转型态势

张新建

农工民主党北京市主委

原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

张新建教授以“艺术园区周期性调整与转型的态势”为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于艺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问题的看法。第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艺术区的建设必须调整和转型;第二,如今的艺术区建设,由于各种问题,实际已经进入调整转型时期,或面临调整转型的需要;如艺术家聚集效应衰减、展览展示交易特色下降、艺术品质量不够过硬等等。而一些其他创新型的产业园区目前则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江苏、深圳以设计、动漫、动画为主要特色的艺术区,以及以传统民间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区。第三,艺术区调整和转型的趋势是什么。首先,新技术,例如将VR/AR、互联网、3D打印等技术运用于观看和欣赏艺术品,加深观众体验,丰富展览手段。其次,艺术品产权开发与引入金融资产,形成一个综合的艺术产业区,也是未来的趋势。其三,城市需要集中建设艺术的中心区域。其四,要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和纽带,推动文化贸易保税区的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工程。张新建教授表示,相对于“治理”,我国艺术产业园区更需要的是“发展”。

“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_第9张图片

来自伦敦的启示——对法国艺术园区的展望

安妮·宫博(Anne Gombault)

法国KEDGE商学院

创意产业与文化体育中心负责人、教授

宮博教授的演讲来自于她对伦敦艺术园区开展的一项实地研究。宫博教授认为,欧洲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艺术园区更多聚焦于传统,而在伦敦的体验是非常新鲜的。她所开展的研究,目的是去理解伦敦的艺术产业园,并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她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伦敦的艺术产业园?

她认为艺术产业园有三种效益,即象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她通过走访伦敦15个艺术园区,观察到伦敦的艺术产业园区存在高度的多样性,包括功能多元,以及面向艺术家、艺术观众、旅游者等不同的群体;其次,伦敦的艺术园区大多具有自己的美学认同,拥有自己的景观与氛围,也增加了其异质化发展程度;再者,艺术与休闲娱乐业的融合,以及创意旅游的发展,都促使艺术进一步进入到城市的基础层面,尤其是创意旅游,它不同于传统旅游,而是通过游客的参与让艺术区的创造力最大化。

宮博教授最后提出了来自伦敦艺术园区的三个经验:一、创新与活力是艺术园区的根本;二、发展与社会创新相结合的创意旅游业;三、艺术园区设计中的全球视角,增强不同社会及参与群体的认同感,并促进多样化的发展。城市中需要承担许多功能的超级艺术博物馆,例如泰特现代艺术馆。而所有这些因素,都必须有自己的多样化的方案。对伦敦而言,颠覆性的创造、混合的多样性、城市的整体活力是它非常重要的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合作” ——第二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开幕)